熟悉主機遊戲的玩家應該知道,索尼PlayStation旗下擁有不少高質量的遊戲系列,而且只在PS主機平臺上獨佔發售,其中包括一戰成名的《戰神》系列,憑藉史詩般的遊戲劇情、主角豐富的技能樹和酣暢淋漓的戰鬥體驗,18年新《戰神》曾力壓《荒野大鏢客》,拿下當年的TGA最佳遊戲。
當然,熟悉索尼的玩家也應該知道,索尼“背刺”老玩家也不是第一次了。前段時間,索尼釋出了《戰神》PC版,把索粉氣的直呼“索尼退錢”,不過作為老PC玩家的我,對於索尼這波操作只能說:加大力度!
既然有“獨佔”大作登陸PC,自然要畫質拉滿好好體驗一把,正好評測室新到一張耕升GeForceRTX308012GB追風,那麼我們就上機挑戰一下4K解析度、特效全開的《戰神》吧。
測試平臺
測試平臺除了顯示卡為耕升RTX308012GB追風之外,處理器我們使用酷睿i9-12900K,記憶體為芝奇幻鋒戟DDR5-6000的32GB套條,這套平臺的效能已經相當強悍,不存在效能瓶頸問題,不過4K解析度下,視訊記憶體容量是否足夠,還是得打一個問號。
遊戲畫質設定:4K解析度+超高畫質預設
這次《戰神》PC版官方宣稱畫質“大幅提升”,在解析度和幀率支援上也比主機平臺更好(再次背刺老使用者),包括支援4K解析度、不限幀率、更精細的陰影、更真實的螢幕空間反射,以及21:9帶魚屏的超寬畫幅支援。
即便是2018年推出的大作,索尼在《戰神》PC版的最佳化支援還是做的相當到位,它支援NVIDIADLSS深度學習超取樣技術和NVIDIAReflex低延遲技術,即便是非旗艦顯示卡你也能透過DLSS感受超高解析度畫面,同時,在開啟DLSS之後,你也可以知道對應的轉譯解析度,例如在DLSS“畫質”檔位下,解析度是2560x1440。
這裡吐槽一下,遊戲在國區上架,卻沒有簡體中文設定,對於不懂繁體字的萌新來說確實不太友好。
遊戲體驗
如果你看過《希臘神話》之類的西方神話故事,那麼《戰神》的劇情對於你就比較好理解了。
遊戲的主角叫克雷多斯,他有著戰勝希臘眾神的輝煌歷史,是新一代的戰神,但是染血的過去讓他一直在與妻兒保持距離,因為妻子的突然離去,克雷多斯不得不重新復出,為了實現妻子的遺言,他帶上兒子阿特柔斯,以普通人的身份踏上人生新徵途。
遊戲的主線任務中,克雷多斯會遇到不同的NPC和敵人,透過遊戲豐富的戰鬥系統,戰勝敵人或者與NPC互動,都有機會提升他的戰鬥屬性值,同時,強化裝備、物品、武器,同樣也能提升屬性值。同時,兒子阿特柔斯也會跟隨你一同作戰,你也可以透過強化他的裝備來增加輔助傷害。最後戰勝最強BOSS巴德爾,完成主線任務。
而《戰神》的遊戲內容也並不是一味的與敵人在戰鬥,遊戲同樣擁有成就機制、解密機制等待玩家完成,有時候需要你的智慧尋找出破局完成任務的關鍵,例如利用斧頭的冰凍屬性來凍結機關之類的操作。當然,如果你覺得主線任務不夠精彩,不同的NPC還自帶差事任務,完成之後也能獲取額外的任務獎勵。
克雷多斯的武器就是手裡的利維坦之斧,後期你還能獲得經典的混沌之刃,當然,筆者最喜歡的還是斧頭,既可以近身打出連招,又能夠遠端投擲傷敵,最重要的是能隨時一手召回,就很有雷神索爾的感覺。
作為戰神的克雷多斯,同時也有著不少連招招式和技能點,這就需要你一步步升級解鎖才能得到了,因為隨著後期NPC和BOSS等級的提高,學習更強的屬性和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遊戲中最出彩的地方自然是順暢的戰鬥手感了,在與敵人交戰的過程中,《戰神》的這套戰鬥系統很好地兼顧了手感和節奏感,同時,在你視角盲區的敵人,遊戲也有充足的提示讓你迅速躲避,當然,你也能調節遊戲難度來增加戰鬥樂趣(B站就有大佬戰神難度無傷通關挑戰成功)。
操作方面,用鍵盤和手柄都沒問題,既然是前世代的主機遊戲,這裡筆者也推薦大家用遊戲手柄來玩會更有感覺(親測相容Xbox手柄)。
遊戲幀數測試:4K超高畫質平均78幀
《戰神》PC版的遊戲最佳化確實相當不錯,在不開啟DLSS的情況下,耕升RTX308012GB追風能跑出平均78.3FPS的幀數,最低幀數也有60幀保底,基本上不需要開啟DLSS也能流暢執行。
顯示卡核心負載和功耗基本上處於滿載狀態,說明在4K解析度下顯示卡的效能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同時視訊記憶體最大使用容量達到了11.75GB,已經在“爆視訊記憶體”的邊緣徘徊,如果同樣的畫質下,使用RTX308010GB來玩的話,則很有可能會出現爆視訊記憶體、幀數不穩定的情況。
此外我們也測試了在DLSS“畫質”和“平衡”檔位的幀數表現,隨著轉譯解析度和顯示卡效能壓力的降低,遊戲的平均幀數表現達到了100幀以上,幀率波動更小,美中不足的是畫面精細度會有所降低。
遊戲過程中,顯示卡的溫度表現相當穩健,核心溫度平均在64~66度之間,核心溫度平均在80~83度之間,長時間的4K高畫質遊戲是可以勝任的。
外觀賞析
經過實測,耕升RTX308012GB追風在遊戲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外觀,標誌性的黑紅配色,輔以線條點綴,沒有太多的燈光元素,看上去非常低調,風扇上具有一定辨識度的“風”字LOGO,能讓我們一眼就能認出這是追風系列顯示卡。
金屬一體式背板經過改進設計,尾部大面積鏤空,形成一個穿透式的風道,冷風直接穿透散熱鰭片,增強顯示卡散熱的效能表現。
顯示卡採用外接雙8Pin介面,配合PCIe自帶供電理論可以提供375W功耗,滿足RTX3080的功耗輸出。
影片輸出介面配備了3個DP1.4a介面和1個HDMI2.1介面,最高支援8K解析度輸出。側板大面積鏤空風道設計,增大側面的空氣流動,加速熱轉換效率,使核心溫度迅速下降。
3個90mm散熱風扇,鋒刃造型扇葉採用多凹槽設計,並且經過角度改良處理,相同轉速下實現6%的進風量提升,為散熱鰭片帶來更多的冷風。
拆解賞析
RTX308012GB的PCB佈局與RTX308010GB差異不大,同樣的GA102核心,差別就是核心周邊多了2顆視訊記憶體顆粒。
耕升RTX308012GB追風采用了GA102-220-A1核心,TGP達到了350W,擁有8960個流處理器,比RTX308010GB多增加了2組SM單元,視訊記憶體容量升級到12GB,滿足更多4K遊戲高視訊記憶體佔用的需求。
核心兩側是供電模組,耕升RTX308012GB追風配備了10+7相供電,其中核心部分10相供電,視訊記憶體部分7相供電。
所有供電DrMos晶片均來自Alpha&Omega,FBGA編號為1YBG和0X58,由3顆來自uPI的PWM供電晶片協同控制。
12顆GDDR6X視訊記憶體顆粒來自鎂光,FBGA編號為IPT77-D8BWW,每顆視訊記憶體顆粒容量為1GB,視訊記憶體位寬32bit,總共組成12GB視訊記憶體容量和384bit視訊記憶體位寬。
第二代風盾散熱系統,核心部分採用大面積銅板,與顯示卡頂蓋緊密貼合,散熱器相應位置配備了協助PCB元器件和視訊記憶體顆粒散熱的導熱矽脂。
6根鍍鎳導熱銅管直接穿過大面積的散熱鰭片,協助核心部分高效散熱,鰭片緊密的扣Fin設計,做工感覺相當精良。
風扇型號為T129215SU,10片扇葉,工作環境為DC12V 0.5A。
總結
隨著PC硬體不斷更新換代,現在PC遊戲對4K解析度的支援已經是相當完善,遊戲的畫質精細度提升一方面給玩家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另一方面,則是給顯示卡帶來了更龐大和複雜的計算壓力。
眾所周知,顯示卡核心的作用就是處理畫面資訊,而這些畫面資訊正是儲存在視訊記憶體中,遊戲處於4K解析度下執行時,需要處理的畫素數量相比1080P多出了4倍,視訊記憶體需要儲存的資訊量自然也是成倍增加,因此想要體驗4K遊戲,沒有一張大視訊記憶體的旗艦顯示卡還真不行。
今天我們體驗的這款耕升GeForceRTX308012GB追風顯示卡,配備基於Ampere架構的GA102旗艦核心以及12GB大容量視訊記憶體,散熱效能也相當不錯,實測長時間4K高畫質遊戲下依舊能保持清涼的溫度表現,如果你是一個追求極致遊戲體驗的玩家,那麼耕升GeForceRTX308012GB追風值得你考慮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