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VR硬體裝置最需要關注什麼?
VR硬體的核心引數有哪些?
今天的純乾貨文章帶你看懂VR硬體的重要指標!
01
VR系統的定位方式
定位系統為VR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賦予了VR使用者在虛擬空間內的自由移動。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簡稱DOF)是衡量定位系統功能和效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DOF分為3自由度(3DOF)和6自由度(6DOF)。
- 3DOF只能跟蹤旋轉但不跟蹤平移
- 6DOF都跟蹤,這樣就可以跟蹤到使用者的動作
體驗上,6DOF可以將頭顯在虛擬世界中準確定位,帶來更強的沉浸感。無疑6DOF將優於3DOF,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基站定位-Outside-in和 Inside-Out 攝像定位都是6DOF。小派科技Pimax目前在售頭顯都支援6DOF基站定位方式,並且可選陀螺儀3DOF模式,滿足多樣化需求。
VR的核心效能指標
解析度:指VR頭顯螢幕畫素點數量,是影響VR清晰度的關鍵指標之一。同等其他條件下,硬體解析度越高,清晰度越高。目前消費端VR頭顯中,解析度最高的無疑是單眼4K,雙眼8K的小派Pimax 8K X。
PPI (Pixels Per Inch):表示每英尺所擁有的畫素數量。因此PPI數值越高,即代表顯示屏能夠以越高的密度顯示影象。
小派Pimax 8K X 的PPI高達807,足以呈現絕佳的視覺體驗。
PPD(Pixel Per Degree): 代表了VR視野中每一度視場角的畫素密度,畫素數和FOV共同作用,因此通常PPD的數值更能代表VR中的清晰度。
紗窗效應(SDE:Screen Door Effect):指在VR體驗中,由於螢幕解析度不足而出現的網眼花紋的問題,使得人們在觀看畫面的時候就像從紗窗透過去一樣,是幾年前影響VR沉浸感的最大痛點之一,小派Pimax 8K X的PPD高達23,幾乎無SDE,輔以200°大視場角,實現絕佳畫質體驗。
視場角 FOV( Field Of View): 代表了人眼所能看到的虛擬內容的可視範圍。視場角又細分為水平視場角,垂直視場角。
人眼橫向FOV為220度,因此FOV的大小會直接影響沉浸感。市面上主流消費級VR裝置的FOV在90-120度之間,因此給人一種帶著潛望鏡看世界的感覺。
而小派Pimax 5K/8K系列橫向FOV已達到170度,斜對角FOV高達200度,接近了人眼的極限FOV,能夠大大增加沉浸感。
重新整理率:表示螢幕的影象每秒鐘重繪多少次,也就是每秒鐘螢幕重新整理的次數,以 Hz(赫茲)為單位。重新整理率越高,影象就越穩定,影象顯示就越自然清晰,對眼睛的影響也越小。重新整理頻率越低,影象閃爍和抖動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
目前市面上VR頭顯解析度主流為90Hz,小派Pimax 8K X在原生雙4K模式下已經實現90Hz,而小派主打高重新整理率的5K Super 支援90Hz/120Hz/144Hz/160Hz/180Hz(實驗性)五種高刷模式。
延遲:指資料在傳輸、渲染等過程中間的時間差造成的延遲。比如使用者在轉頭後,0.5秒後,畫面才做出相應動作,VR 中的延遲十分容易產生眩暈感。人體對延遲的敏感程度一般在20ms以內(1000ms=1秒),因此小派Pimax 8KX運用獨家Brain-warp 技術,將延遲降低到15ms以內,改善VR體驗。
瞳距 IPD :瞳距簡言之就是人雙眼瞳孔之間的距離。VR光學設計中,只有當螢幕透過透鏡的焦點正對人眼瞳孔時,才可獲得最佳的影象。通常而言,市面上的VR頭顯主流瞳距調節方位是60mm -70mm,滿足大多數人的條件。小派頭顯的硬瞳距調節範圍為60mm -70mm,並在此基礎上,可用軟體進行軟瞳距調節,以適應更多使用者需求。
透鏡:市面上主流的VR透鏡分為兩種,分別是菲涅爾透鏡和非球面透鏡。
菲涅爾透鏡,又名螺紋透鏡,多是由聚烯烴材料注壓而成的薄片,也有玻璃製作的,鏡片表面一面為光面,另一面刻錄了由小到大的同心圓鏡片。主流VR會採用菲涅爾鏡片因為這樣透鏡更薄更輕。使用菲涅爾透鏡也會有一定的犧牲,增多螺紋可以看到更清晰的影象但是會影響曲率和光線聚焦,減少的螺紋則會影響清晰度,易出現雜散光、眩光。
非球面透鏡,顧名思義即沒有統一的球面半徑的透鏡。非球面鏡片的設計,優點主要畫面通透,無雜散光問題。缺點是成本更高,鏡片厚,重量大,FOV越大,鏡片需要的厚度越大。
小派將探索兩款鏡片的仿生組合,結合兩者優點,視場角更大,畫面更通透。
以上就是今天的科普內容啦,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瞭解VR硬體,更多相關的精彩內容推薦,歡迎關注#小派科普#!
追求更卓越的產品效能,
小派將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