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非常珍貴的老照片,黨中央為我父親茅以升祝賀他九十歲的壽辰,習仲勳同志寫下,祝賀茅老九十大壽,長壽長壽再長壽。”茅以升之女茅玉麟回憶道。
1937年9月26日,錢塘江大橋正式通車,這是首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現代化大橋。
中國工程院院士、橋樑專家秦順全介紹,在這之前在舊中國的中國大地上,一些大型的橋樑工程都是由西方列強主導來修建的。茅老親手建起了錢塘江橋,當年是非常不容易的。
茅玉麟說,“這是錢塘江大橋建成後的合影,這一年茅老剛剛38歲,也是他第一次真正實現工程救國的夢想。”
然而,大橋建成時,中國大地已燃起抗戰烽火。1937年12月23日下午5點,隨著一聲地動山搖的巨響,通車僅89天的錢塘江大橋被轟然炸燬。而放置炸藥的人,正是它的設計和建造者——茅以升。
九三學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曉鵬介紹說:“日本侵略中國杭州的時候,不能讓日本(軍隊)再過橋。只有他能炸,其他人炸不了,只有他知道要炸哪個地方。”
張曉鵬說,茅以升當時是很痛苦。但是他沒辦法,他很愛國。後來他講了八個字,就講“抗戰必勝,此橋必復”。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解放戰爭中,國民政府從戰場到民心節節失利。
為籠絡上海文化科學界的知識分子,蔣介石及國民黨政府上海市長三顧茅廬請茅以升出山任上海市秘書長,均被他稱病拒絕。
茅玉麟說,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茅以升就加入了一箇中國科技工作者協會,“裡面有我們的地下黨員,所以在這個協會里面他也受到了一些共產黨人的這種思想的影響。”
時任中國科技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同仁吳覺農,向茅以升帶來中共地下黨言辭懇切的請求,希望他接任秘書長一職,營救被關押在上海龍華監獄中的300多位進步學生,保證上海工廠免受兵燹之災。這也是茅以升與共產黨的首次接觸。
“營救學生,和去做秘書長談判。就是因為他看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接觸,他就做了這麼好的好事,他就對中國共產黨產生了非常好感。”茅玉麟說道。
上海解放後,在市政府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28週年的座談會上,茅以升慷慨激昂作了題為《中國共產黨是建設新中國的總工程師》的發言。
“他是一個工程師,所以他就用這個用‘工程師’這個術語來形容這個,實際上我想這體現了茅先生對共產黨的高度的認同。”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說。
1949年8月底,茅以升接到華東局統戰部通知,全國政協籌委會商定推舉他為科學家代表,赴北京出席新政協會議。9月8日,茅以升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
九三學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曉鵬介紹,毛澤東當時跟這些科學家講,“你們都是科學界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建設新中國沒有知識分子是不行的。”
“毛主席、周總理對他們知識分子就非常地器重,也讓他非常有歸屬感。所以父親在1952年也就加入了九三學社。九三學社就是高階知識分子的一個黨派的組織,所以他對這個組織也非常地敬重和熱愛。”茅玉麟說道。
從舊社會到新時代,從工程救國到科學報國,中國的知識分子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1953年,時隔16年,錢塘江大橋這座飽受戰火洗禮,承載著民族記憶的橋樑在新中國重獲新生。
“1953年,新中國解放以後,錢塘江大橋由上海鐵路局管養維護,所以那個時候真是這個橋才有了第二次生命,(父親)他的感受應該是無比激動、無比興奮。”茅玉麟說道,“等於這個橋有了第二次生命,也等於給他第二次生命一樣。”
邵鴻說:“我們九三學社的前輩非常愛國,就拿茅以升先生來說,他自己講:‘我是一個科學救國論者,我長期是不過問政治的。’”
“但是在現實面前,科學救國走不通,那麼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到我們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道路,才能實現他們的追求,才能把民主與科學真正落到實處。”邵鴻補充道。
新中國成立後,茅以升參政議政的熱情日益高漲。在擔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期間,他曾先後出訪十餘個國家,為海外科學家們架起了一座報效祖國的“引橋”。
“很長時間他們對祖國已經不是很瞭解了,那些(海外)科技人員講,我們現在是‘楚才晉用、報國無門’,父親說報國有門的,我們可以透過中國科協、透過歐美同學會等等這樣的民間渠道在太平洋上架起一座人才引進的大橋。”茅玉麟補充道,因為當時父親是民主人士,是九三學社的社員,他德高望重,非常認可他,所以對他的號召他們都積極響應。
邵鴻說,一九四九年時整個九三學社的成員大概是一百人左右。但是到一九五七年,九三學社成員發展到六千多人,而這六千多人中這個急劇增加的這部分成員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歸國留學人員,為我們國家的科技事業和社會主義的建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走進茅以升紀念館,茅玉麟介紹了一張特殊的照片。“這張照片就是當時習仲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為我父親茅以升,祝賀壽辰的一個現場的照片。也是這一年,父親從事科技教育工作是六十五週年。”
茅玉麟回憶,習仲勳同志也非常風趣,他在這張人民大會堂宴會的選單上,為茅老寫下了幾個字,“祝賀 茅老九十大壽,長壽長壽再長壽”。
“習仲勳同志他當時是中央書記處書記,代表中共中央宴請茅老,我想這既是對他的高度的尊重,也是對黨外代表人士,對民主黨派的高度的尊重。”邵鴻說道。
建橋、炸橋、復橋、“引僑”……“奮鬥”一詞貫穿了茅老一生,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經風霜苦難,尋求民主科學,上下求索,矢志報國的心路歷程。
邵鴻表示,他覺得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變化的大的輪廓。九三學社它是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代表,它走過的道路和它的選擇和中國廣大知識分子群體的道路和選擇是一致的。“我們九三學社和中國共產黨的關係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只有跟著中國共產黨走,按照黨指給我們指的這條路,充分發揮好我們參政黨的政治職能,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邵鴻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