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電,古人是不是一到天黑就睡覺呢?在經濟發達的現代,也許人們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卻不能不玩手機,而玩兒手機的前提是得有電存在,但中國卻是在清朝末年才擁有的。那麼在清朝以前,古人沒有電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呢?是一到天黑就睡覺,還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在不同的朝代和區域,對於晚上能不能做什麼都是有著明確的規定的,而最平民、最不受限制的活動就只有睡覺了。倒不是因為古人愛睡覺,而是在宋代之外的各個朝代都有關於宵禁的規定,就是這些規定限制了古人板上的各項娛樂活動。宵禁就是禁止夜間的活動,是古代禁止百姓在夜間活動的相關規定。
對於違反宵禁令的,還有專門的罪名,叫做范曄。在宋朝以前,一到天黑便會有人專門敲響橋樓上的閉門鼓,用來提醒人們這個點兒不要再出門了兒,時間段各個朝代都不相同。
比如唐朝就在每天晚上鏤刻的縐克走到頭時,就擂響600下閉門鼓,提醒人們宵禁時間到,而在次日早上五更三點後,就擂響400下開門鼓,告訴人們宵禁時間結束。
如果在閉門鼓敲響後和開門鼓擂響前,還有人敢在大街上游走,那這可就犯了犯夜醉了是要挨板子的。唐律疏議中記載到,閉門鼓後開門,古錢有形者皆為范曄,違者至20。
也就是說,沒有特殊情況,宵禁之後是不能出現在大街上的,除非有公式及虛報,或者家中有婚喪或疾病,買藥請醫的姿勢,在得到街道巡邏者的同意後,才允許在街上行走。
而除了唐朝,明清時期的宵禁制度還更為嚴厲。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古人天黑後也沒有地方可去,就只能待在家裡休息了。那麼古人晚上不?一出門就真的能早早睡覺了嗎?其實古人確實睡覺睡得早,因為一般人家是熬不起夜的,由於沒有電,古代的夜晚又比較枯燥,不像現在這樣比較熱鬧,所以老百姓在吃完飯後就會休息,平時也沒有夜生活,只能忙著造人。
雖然在戰國時期中國就出現了蠟燭,但是當時蠟燭仍是非常昂貴的奢侈品,一般人根本就用不起,只有富貴人家才有足夠的錢用蠟燭。比如西晉時期有個叫王凱、石崇鬥富的故事,王愷和石崇都是當時有名的鉅富,他們兩個人在洛陽當官時經常比誰更有錢,為了顯示自己有錢時重,就讓廚子用蠟燭做飯,這在當時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所以才被記錄了下來。
直到明朝,用動物油脂製作蠟燭的技術逐漸成熟,普通老百姓才開始使用蠟燭。而到了清朝,隨著石油的發現,製作蠟燭的成本不斷降低,蠟燭才算是真正的進入尋常百姓家,如果真的遇到點事。就只能拿油燈照明。
從春秋戰國到清朝,油燈一直是古人夜晚主要的照明工具,但由於油燈亮度的價格也不便宜,所以普通人家平常仍是能成就少,只有讀書人才捨得挑燈夜讀。那麼宋朝以後古人的夜生活是什麼樣的呢?在宵禁開放後,古代人的夜生活也是非常精彩的。
先說有錢人家,古代很多達官貴人家中都豢養著舞姬,當一些節日宴會到來時,它們會上演精彩的表演,美麗的服裝加上曼妙柔和的身姿,讓賓客們都賞心悅目並拍手叫好。但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出來看熱鬧。對於富貴之家的男人來說,不管是未婚還是已婚的,晚上最開心的專案就是聽群找姑娘了。
只不過青樓的價格很高,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消費得起的,因此能夠去青樓消費的一般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弟,聽歌看舞,有美女美酒相伴,在當時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兒玩兒,累了餓了。還能上一點兒美酒佳餚,所以就產生了晝夜不停的服務行業。
而窮人的夜生活進與不進差別不是太大,因為窮人吃不飽穿不暖,也沒有閒錢出來玩耍,而宋代逛一次上檔次的青龍所花的費用幾乎是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而窮人也是有窮人獨特自在的生活方式,他們天天都要早早起床去幹體力活,自然晚上也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玩耍。
而且窮人為了生存,即便是晚上也要忙著幹活兒,比如男人編席、織簍、搓麻繩,女人會縫衣、織布、紡棉花等等,其中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便生動地描繪了這一景象。
總體來說,古人的夜生活並沒有現代人那麼豐富,因為古代的娛樂設施和照明裝置都沒有現在的方便快捷,而從古至今能一天黑就早睡的人群其實都不多,畢竟有太多容易干擾的因素,因此你們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討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