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我最喜歡的歷史著作。
不同於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人物的過往、故事的發展都散佈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章節。這固然對閱讀造成了某種困擾,但這種將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一一記敘中所呈現出來的方式又具有一種時間的綿延感。人物的命運、世代的輪迴、國家的興衰依次展開,呈現為波瀾壯闊的歷史現場。
所以,我感覺,《資治通鑑》是最有現場感的歷史書籍。
《資治通鑑》又是一部包羅永珍的書,它當然不僅僅是給統治者參考政治得失的帝王書,它包含著中國古人做人、做事的智慧與經驗,包含人在浩蕩的歷史面前成功或者失敗的抗爭,包含時代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以及人的命運,所以我覺得他是一部真正的關於人,關於人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上如何生存,進入如何超越自我的書。
當然,編年體的體例將故事、人物打散在不同的章節中,妨礙了讀者對特定的事、特定的人的把握;它的選材注重家國興亡這樣的宏大主題,而較少選取私人性較強的八卦與趣聞,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閱讀體驗。
然而,往往是在面臨生死危機的關頭,人的選擇才是最本真的,人的本性才展露無遺,所以《資治通鑑》的選材反而展示了最真實的人性,展示了中國人在面臨生死危機時的取捨。
近些年來,我一直在閱讀《資治通鑑》。每每掩卷深思,滄海桑田之感油然而生。感慨之餘,就想寫一些東西,於是,便有了這個帖子。
在這個帖子中,我試圖用我自己的語言寫一寫《資治通鑑》中的人與事。寫他們的生與死,寫他們的愛與欲,寫他們的命運,寫他們行為底層的邏輯。
當然,對於這樣一部浩瀚的歷史著作而言,這是一個野心,但我願意一試。
我的期待是,挖掘《資治通鑑》中隱藏的人性,展示我們祖先的怕和愛,他們珍惜什麼,又畏懼什麼,他們如何看待自我與他人,個體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希望拙文能對讀者諸君瞭解《資治通鑑》,瞭解過去的中國有一些幫助,吾願足矣。
最後,說明一點,《資治通鑑》是我撰寫本文的主要依據及主要材料來源,但在必要的時候,我會適當擇取二十四史中的內容。我認為,以《資治通鑑》為主,以二十四史為輔,就足以掌握華夏自戰國到五代歷史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足以感知華夏文明的浩蕩,足以理解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