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家畢淑敏寫了一篇哲理小文。
初夏時,她上街去買西紅柿,一個老人拉住她說:“買我的吧。”
她看了看,搖頭。因為老人面前的西紅柿,還是青澀的,並且個頭很小。
老人嘆一口氣,說:“那些可以超越季節的西紅柿,是菜?分明是藥啊?保紅劑、保溫室、防腐劑......一擁而上,好看是好看,但是怎麼吃呢?”
於是,她果斷買了青澀的西紅柿,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時令蔬果”。
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老是走向死亡的階梯,但年輕也是臨終一躍前長長的助跑。”
不管你是否願意,都會變老,即便你有不服輸的勇氣,想辦法把皺紋去掉,把頭髮染黑,努力鍛鍊身體,但是你仍舊無法擺脫時間對生命的控制。
因此,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尊重“時令”,春天去播種,夏天去澆灌,秋天去收穫。你可以儲存青春的活力,但是你不要不承認心靈的疲憊。
人到五十,一半是過去,一半是未來,總要記住,人生無法重來,總要活在當下。
告訴自己,前方才有新的希望,過去木已成舟。
02
不走回頭路:不管人生有多難,走過去,就有通途。
《千與千尋》裡有一句臺詞:“千尋,朝前走,穿過那個隧道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回頭。”
認真想一想,人生路上,你也會經歷一個“隧道”,那就是人生的至暗時刻。
五十歲的人,多半有這樣的經歷:從貧窮到富有;從鄉野到城市。所有的改變,都靠你自己,“白手起家”就是你最偉大的智慧。
知乎裡,一個70後的男人記錄了成長的經歷:出生在農村,父親是代課老師。因為工資太低,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父親離開學校,在縣城開了一家餐館。
因此,一家老小,都有過刷盤子的經歷。夜裡,餐館就是蝸居的地方,大家都聞著濃烈的飯菜的味道,安然入眠。
男人憋一口氣,考上了中專,但是畢業的時候,中專生不再分配工作,因此他費盡周折,進了一家大企業,待了十多年。
從普通員工,混到了人事部經理。一家人也住進了縣城的樓房,他也有了妻子孩子。
男人說:“照照鏡子,看著有點發福的自己,總會感到恐慌,這輩子,就這樣了嗎?”
“五十知天命”,人生一路走來,總有一些理想,弄丟了,也有一些傷疤,慢慢癒合了。風風火火的時光,已經過去了,剩下的,就是平淡的生活。
後半生,最大的願望,不是顛簸起伏,而是一路平安。人生的難點、痛點、苦點,都過去了,不必回頭。
雖然,有些路,你要走很多次,但是每一次走過,都不是原來的路。
03
不愛舊時人:不管愛有多好,錯過了,就彼此放過。
歌手蘇芮唱道:“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
好想有一個人,守住愛情,牽手到老。最要緊的是,彼此心靈相通。
可惜,事與願違,一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就,到了三四十歲,才勉為其難地與人牽手,走進婚姻;一部分人,二十多歲就結婚,然後吵吵鬧鬧過日子;一部分人,結婚了,又離婚了,再結婚了,但仍舊沒有遇到真愛。
最糟糕的是,五十歲的人,還是孑然一身,要麼是錯過了緣分,要麼是放棄了婚姻。
很喜歡這樣一個問題:“人生下半場,還愛著上半場的同一個人,這算不算很失敗呢?”
事實上,當你走進暮年的時候,就會發現,牽手同行的人,給了你太多的感動,也帶給你太多的煩惱。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沒有關係了。
最長情的告白,不是卿卿我我,而是陪伴一生。
五十歲以後,夫妻就變成老伴了。曾經錯過的人,愛與不愛,只能各自安好。並不是所有的緣分,都會剛剛好。
餘生不長,只要身邊還有人,靠著你,那就一直靠著好了。過去的人,最好是放手。鬆手的那一刻,會很痛,但是痛著痛著,就會清醒,會活明白。
04
不念過去事:不管事情是好是壞,不計較,就真正釋懷了。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
誠然,當一個人和死亡越來越近的時候,就會發現,所有的事情都會在某一刻灰飛煙滅。
人生的站臺上,你會遇到很多人,也會發生很多事情。只要是讓你不順心的,都是爛人爛事。
聰明的人,從不計較什麼,而是提前把爛事送進墳墓。雖然,這樣做,可能會帶來損失,但也會因此帶來快樂。
很多人,活得很焦慮,不是生活不好,而是太計較了,總是走不出自己的執念。
在《警世通言》裡有這樣一個故事:王安石解甲歸田後,住在江寧,過著簡樸的生活。當他感覺大限將來的時候,對前來探望的葉濤說:“王某一生枉費精力,欲以文章勝人,今將死之時,悔之無及。”
當過宰相的王安石,到頭來,在乎的不是功名利祿,而是自己的學習不夠,文章不夠好。雖然本末倒置,但也能看出來,他真的放下了職場上的勾心鬥角,功過是非,留給後人去說。
只要心中無事,餘生的時光,都是人生好時節。
05
這一生,不管你多努力,也改變不了昨天;不管你多焦慮,也不能阻止明天;不管你多狼狽,也不要毀掉了今天。
五十歲,處於人生的正中間,是上半生的頂峰,也是下半生的低谷。把握自己的年齡,掌握人生的趨勢,你就能信步走進陽光。
不回頭,一路高歌猛進。
不念舊,一切都是新的。
不計較,一生輕鬆自如。
願你我,走過路過,餘生都要好好過。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