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本是歡喜快樂、闔家團圓的日子,然而朋友小易卻在這個時候病倒了,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以至於他自己和家人,都沒有過好這個年。
究其原因,都是小易自己“作”的。
小易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過年時才會回家,一回來朋友、親戚的飯局便紛至沓來,小易吃完上頓吃下頓,面對雞鴨、蝦蟹等美食,小易沒能控制住自己,暴飲暴食成了常態。
酒足飯飽以後,小易又沒有運動的習慣,不是窩在沙發上打手遊,就是躺在床上刷抖音。
最終,小易為自己的“縱慾”付出了代價。
大年初二的早上,小易突然腹部劇痛,伴有噁心嘔吐,到醫院一檢查是急性胰腺炎,立刻被送進了ICU急救。
不知道自我節制的結果,就是被疾病找上門,甚至威脅生命。
慶幸的是送醫及時,小易有驚無險。
《少有人走的路》裡有句話說:“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
自律的人,有所為有所不為,活得通透明瞭、從容不迫,人生也有更多的可能。
不自律的人,不懂得適可而止,活得一塌糊塗、兵荒馬亂,不斷地在懸崖邊試探。
自律和不自律,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那些真正強大的人,往往從自律開始。
但這3件事,成了我們一生最難的自律 。
控制自己的慾望
周國平說:“一個人只要肯約束自己的慾望,滿足於過比較簡單的生活,生命的疆域會更加寬闊。”
很多時候,人生萬千煩惱,不是擁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
慾望是個無底洞,越是貪心,越是慾求不滿,失去的也就越多。
前段時間,一條新聞衝上微博熱搜。
廣州一名22歲的女孩,不久前忽感身體不適,便立即到附近的醫院做了檢查。
沒想到,竟被確診為原發性肝癌,醫生即刻為她動了手術,切掉了半個肝。
這個故事著實讓人捏了把冷汗。
據醫生診斷和推測,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大有原因。
女孩本來就有乙肝,但只要好好養護自己,並無大礙,可女孩的生活卻極不規律。
平時在家,女孩幾乎不做飯,天天叫外賣,宵夜還經常點油膩、重口的食物。更糟糕的是,她下班時間晚,回家後也不睡覺,經常熬夜到凌晨兩三點,甚至四五點。
縱慾一時爽,實則是自我內耗,時間長了,就是鐵打的身體也扛不住。
人有慾望無可厚非,但一味自我縱容,就會迅速毀掉一個人的人生。
而那些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更懂得節制。
演員孫儷,已是接近40歲的人,是兩個孩子的媽。
但身材卻不見半點發福的痕跡,穿著打扮盡顯青春活力,歲月在她這好像減緩了速度。
其實,時間從不留情,只有對自己足夠節制,才能得到更多的反饋。
她堅持早睡早起從不熬夜,每週一吃素,是她雷打不動的習慣,簡單的照燒胡蘿蔔搭配紅棗水,就是她的晚餐。
除此外,孫儷還堅持運動,跑步、吊雙槓、打拳……就是在劇組忙拍戲的時候也沒有停下。
一個自控力強的人,可以活得精彩又漂亮,高階又自由。
陳道明說:“我覺得節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是難的是節制。”
慾望是人的本能,但凡事有度,若是不加節制,終究會讓我們不能承受其重而自食惡果。
與其成為慾望的囚徒,不如學會自我掌控。內心有底線可守,人生才有路可走。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放下外物的渴求,不過度放縱,一個人才能身心自在。
收起多餘的憂慮
作家檀金在《你就是想得太多》中寫道:“所有的不堪和煩惱,只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戀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擔心和疑慮,全是自己的原因。”
深以為然。
生活中,我們對於當下和未來,總有諸多憂慮。
當內心不能平靜時,也很容易用縱慾得來的短暫快感麻痺自己。
殊不知,有些風雨未必會來,只是你想得太多。
知乎上網友@風月,分享過她的故事。
她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步步留心、時時留意,唯恐惹同事不高興。
但有一次,同事們本來交談甚歡,結果她一進去,周圍頓時沒了聲音。
她以為同事是在背後議論她,她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或者自己本來就不討喜。
這讓她陷入焦慮,一整天悶悶不樂、憂心忡忡,手上的工作頻頻出錯。
後來她才得知那天是有人提議聚會,大家在討論哪家店好吃,只不過她進去時正好趕上話題結束。
原來,一切憂慮,都只是她的“獨角戲”。
曾有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讓實驗者把未來7天的煩惱寫下來,投入“煩惱箱”。
三週後,開啟箱子,與實驗者核對,卻發現,其中九成的煩惱都沒有發生。
馮唐說:“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換言之,幸福就是不多想。”
有時,想得太多,就如同杞人憂天,不過是自尋煩惱。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若多慮,那生活便苦多甜少;你若從容,那人生便處處山明水秀。
只有心向寬處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有精力去享受生活的樂趣。
戒掉自己的拖延
聽過一句話:“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我們往往想得太多,卻忘了該怎麼行動。
越是猶豫不決,越是焦慮不堪。
拖延,是生活中大部分問題滋生的原因。
抖音博主@他的日常時光,講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每當他準備開始做事的時候,都不能集中精力,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很多天沒整理的房間,快要發芽的番薯……
解決完這些他又覺得有些累了,決定靠沙發上歇一會,於是拿起手機,本想只看一眼,結果刷完微博刷抖音,然後順便發個朋友圈,一天就這樣過去,文案卻只開了個頭。
本來是當天要完成的事,被他硬生生拖到明天,和明天的事堆到一起,隨之而來的便是焦慮和恐慌。
明日復明日,明日成蹉跎;拖延又拖延,事情永遠都做不完。
有句話說:“一勤天下無難事,一懶世間萬事休。”
美的總裁方洪波,剛進入美的時,就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
一次,老闆何亨健讓大家去12個城市做市場調研。
很多同事認為這份工作又苦又累,就找各種理由拖著不動,只有方洪波從接到任務的第一天就開始準備。
最後,他是唯一一個把12個城市全跑完的員工。
何亨健知道後,對方洪波的做事態度非常滿意,漸漸地開始對他委以重任。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道:“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拖延就像溫水煮青蛙,讓人沉浸在短暫的舒適區無法自拔,實則問題從未解決,事情只會越積越多。
最終,生活擁擠不堪,人生苦惱不斷,總有做不完的事,走不出的怪圈。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時。
做人做事,需要有行動力,切勿拖延懶惰,方能大有所成。
《覺醒年代》裡有句話說:“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成就大事。”
強者做人做事都有一個底線,懂得自我約束,不放縱,不過度。唯有能夠掌控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掌控人生。
慾望不過縱,不過分地追名逐利,凡事留有餘地,才不會被慾望所奴役;
憂慮不過多,拋去多餘的擔憂和疑慮,才會多一分清淨從容;
行動不拖延,萬次空想不如一次行動,知行合一才會把人生過得精彩。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只有學會張弛有度,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圓滿。
餘生,願你嚴於律己,做一個內心純淨而豐盈的人。
點個【贊】,你我共勉。
作者: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