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一個家庭成功或者失敗,看似有很多外因,其實主要作用,還是內因。
當你老了,回想自己的一生,看看大家庭的發展歷程,就會明白,兄弟姐妹的感情變化,令人唏噓不已。
小時候的我們,一起上學,一起聽父母講的故事,雖然有吵鬧的時候,但是一轉身就破涕為笑了;長大之後,為了利益,可以隨意撕破臉,連血脈之情也不顧了;人老了,退休了,不再為了一斗米而折腰,人就慢慢清醒了。
有一個詞語,叫“無欲則剛”。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撇開利益來談感情,就會很有底氣,並且能夠大度從容。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每個人的個性、生活習慣、經濟和身體狀況不一樣,但是能夠給你依靠的兄弟姐妹,有一些令人佩服的共性。
02
第一,堅守孝道,接受父母的安排。
《孝經》裡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一個真正孝順父母的人,不僅會關愛父母,還會把好的家風,引入到社會之中,讓周圍的人,都效仿他。
在古代,很多的君王,把孝道當成治國的重要方式,用愛來喚醒民眾的良知,也就是這個道理。
西晉時期的李密,父親早亡,母親改嫁,他由祖母一起長大。祖母年邁的時候,他不離左右,養育祖母。
他在《陳情表》裡寫道:“在舅父的逼迫下,母親改變節操,不得不改嫁;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心,希望能夠照顧祖母到底。”
在李密看來,他的命運悽苦,不能責怪父母,而是反過來去理解父母的難處。
我們總說,父母偏心,重男輕女或者重女輕男,讀書、就業、帶孫子、添置衣物、建房買車等方面,虧待了自己。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是我們不能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言行。
相對來說,能夠聽父母話、照顧父母到老的人,多半是家裡的“老實人”。雖然他有怨言,但是會放在心裡,而不是常常掛在嘴邊。如果你有困難,他還是會服從父母的安排,看在骨肉情分上,幫助你。
父母不是聖人,唯有多理解,才能發現——平凡之中,見證偉大。兄弟姐妹不是聖人,唯有遵守孝道,才顯得高貴。
03
第二,德能配財,有賺錢的真本事。
古人說:“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一個人靠本事起家,那麼他也會靠本事去成就未來,而不是盯著大家庭的東西,和家人吵吵鬧鬧。
有一個詞句,叫“時間成本”。從家庭的角度來分析,就是說,如果你花一天時間和兄弟姐妹吵架,贏得了一百塊錢,這是很可恥的,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努力一點點,一天時間可以賺兩百塊錢。一反一復,你還虧了一百塊錢。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如果你堅持善良,主動禮讓,就會發現,大家庭裡的破事,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了,能夠騰出時間,一心一意做大事。
我的二伯父過世的時候,家裡還有幾千元存款,一棟老房子,幾畝薄地。親戚朋友送的禮金,也有一萬多元。
二伯父的小兒子說:“大家怎麼算,我都接受。”說完後,他火急火燎地去深圳了。因為公司有一項重要工作,等他去處理。
作為兒女,我們長大了,就應該成家立業,而不是啃老。當你在外面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拉一把兄弟姐妹才對,哪能想得到回報呢?
04
第三,夫妻和睦,在家說話算話。
現實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兄弟姐妹在一起商議了某件事情,但是第二天,某個人就反悔了。因為他的愛人不同意。枕邊風的作用,可見一斑。
相對來說,兒媳、女婿屬於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但是他們在大家庭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通情達理的兒媳和女婿,是家庭和睦的推手,反過來說,胡攪蠻纏、唯利是圖的兒媳和女婿是毀掉家庭的罪魁禍首。
我的一個同事,常常這樣自我解嘲:“我是家裡的三把手。一把手是妻子,二把手是女兒。”
言外之意,就是他在家裡說話,很沒有權威,平時只能服從妻子的安排。
如果你要得到這位同事的幫助,就要得到其妻子的贊同,否則就靠不住。
同理,兄弟姐妹可以靠得住,就要在家裡說得準。平時,小家庭很和睦,小夫妻可以互相支援,而不是互相抬槓。
05
第四,保持距離,不會頻繁和親人交往。
好的親人關係,是有一碗湯的距離的。
因為有了距離,生活中的瑕疵就會變得朦朧,就像江南煙雨中的樓臺一樣。
比方說,一個北方的男人,到南方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回老家住幾天。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他多半是願意給贍養費的,並且會主動多給一些。在內心深處,他有一種虧待父母的感覺。
在借錢方面,也許親人打個電話,他就同意了。
人與人的矛盾,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不夠了解,恰好相反——太瞭解了,把臉上的斑點都放大來看了。
很多大家庭,兄弟姐妹各奔東西,看似不能互相關照,其實在經濟方面,還是能夠互幫互助的。只是在體力方面,無法顧及。
06
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
人老了,發現兄弟姐妹生疏、反目了,不要從對方身上找原因,要解開自己的心結,然後用實際行動去幫助他們。
兄弟姐妹,就好像十根手指一樣,只有併攏了,才能握住一切;如果不能協調運動,那就是出現了“病灶”。
為人要有海樣心,待人要有火樣情。
願你我,心寬,情真,家安。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