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分析師:浙商證券 邱世梁 劉欣暢)
1. 繫結優質客戶,深耕座椅骨架系統
1.1. 二十載技術積累,成就座椅骨架龍頭
上海沿浦是家電配件起家,成功轉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上海沿浦公司前身沿浦金屬成立於1999年 4 月,經過三次改制和多輪增資,於2020年 9 月在主機板上市。1)1999-2008年前,公司主要從事家電領域相關衝壓件的生產和銷售;2)2008年後,向汽車零部件轉型,從事汽車座椅骨架、滑軌等金屬衝壓件、汽車注塑零部件以及汽車衝壓模具的生產和銷售。
公司的產品以座椅骨架總成和衝壓件為主。
1)座椅骨架總成是公司核心產品,國內市佔率約為6%,配套日產、東風等車型;2)衝壓件配套大眾途觀、吉利博瑞、科魯茲等車型;3)模具是“汽車工業之母”,公司具備模具生產研發能力,但主要自用;4)業務的開拓,如汽車安全系統、汽車門鎖零部件、新能源細分領域等。2020年公司座椅骨架總成、衝壓件、模具、注塑件營收佔比分別為52.7%、25.9%、5.8%、6%。
公司股權結構穩定。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創始人周建清和張思成父子,分別持股38.39%、9.47%。此外,管理層核心成員持股比例較高,董事及副總經理錢勇持股4.38%,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秦豔芳持股 2.58%。
公司擁有 9 家全資子公司,多家參股公司。
除座椅骨架業務外,子公司上海沿浦主要負責模具開發和滑軌、汽車其他零部件的生產;常熟沿浦主要負責汽車零部件注塑件、衝壓件的生產。
2021年8月,公司以自有資金人民幣2500萬元增資參股公司湖南摩鎧,用於其新一代軍用特種車輛座椅的研發與試製,持股比例從6%上升至18.26%。
生產基地分佈多地,為客戶提供屬地化供應。公司本部在上海,圍繞國內汽車產業集中區,在鄭州、大連、柳州、黃山、襄陽、武漢、十堰、重慶以及上海設立分子公司,並參股十堰東風沿浦,同時在這些地區建立了生產製造基地。
圍繞客戶屬地化建廠能夠大量節省運輸成本,提高雙方的溝通效率,充分發揮就近服務優勢,進一步加深雙方合作關係。
1.2. 客戶頭部集中,業務穩步發展
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深度繫結東風李爾。
公司直接客戶主要有東風李爾系、泰極愛思系、元通系、延鋒系、麥格納系等全球知名供應商,終端客戶覆蓋全球知名整車企業,包括通用、福特、賓士、寶馬、大眾、雷諾、標緻雪鐵龍、日產、本田、小康、長城等。
2018-2020年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分別為83.17%、84.03%、72.96%,其中第一大客戶東風李爾系收入佔比分別為53.4%、51.7%、45.5%,其終端客戶主要為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等。
近年公司營收穩中略降。
2015-2017年,公司業務快速拓展,CAGR 為 42%;2017-2020年公司營收穩定在 8 億元左右,其中座椅骨架總成營收從 2017 年的 5.41 億元下滑至2020年的 4.17 億元,主要是因為①我國乘用車市場下行;②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產銷;③產能限制。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1Q1-Q3公司實現營收 5.58 億元,較去年同比上升10.45%。
受原材料影響,毛利率波動。
2017-2018年,汽車座椅骨架總成和衝壓件毛利率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有乘用車行業景氣度不高、公司核心終端客戶東風系銷量表現一般、鋼材價格上行、公司低單價低毛利專案增多等。
2019年,受益於公司成本控制的顯著成效及原材料價格的回落,汽車座椅骨架總成毛利率同比增長4.17pct,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恢復增長。
外部不利因素消除,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提高。
2020-21Q3公司連續受到疫情、晶片短缺、鋼材價格上行、限電等多重打擊。預計2022年隨著不利因素的消除,以及新客戶、新業務拓展帶動,公司利潤率將回歸或超過2019-2020 年的水平(毛利率23-24%,淨利率10%左右)
2. 自主廠商崛起,瓜分骨架市場
2.1. 市場需求多元,技術壁壘不斷提高
座椅骨架是最重要的汽車座椅零部件之一。汽車座椅是集合人體工程學、機械驅動和控制工程為一體的系統工程產品,主要由座椅骨架、坐墊、靠背、頭枕、滑軌、調節器等結構組成,零部件眾多,技術難度較大。其中座椅骨架的作用是承受載荷、傳遞力矩、增加穩定性,也作為座椅面套、發泡、電子零件和塑膠件的安裝載體。
座椅骨架涉及安全效能,技術門檻較高。
座椅骨架的強度對於整車的安全性至關重要,高質量的骨架能夠使座椅承受一定的載荷,為駕駛員和乘客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支撐,技術難點在於結構設計和材料選用;座椅滑軌需要承受 24kN 以上的靜拉力,且要保持滑軌在受到正壓、側壓等各個方向的力時受力均衡,其原材料抗拉強度需達到 600MPa 以上;調角器的核心技術在於齒輪的引數設計與製造。
汽車座椅輕量化發展,原材料應用及衝壓技術門檻提高。
隨著我國對汽車行業節能環保的要求日益提高,汽車輕量化逐漸成為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發展的重點。汽車座椅佔整車重量的6%,透過改進生產工藝能有效減輕汽車座椅重量,因此高強鋼、鎂鋁合金等輕量化材料的應用以及自動衝壓成型、機器人焊接等技術成為衝壓件生產企業的技術發展趨勢。新進入企業在不具備技術積累的情況下,只能涉及少數類別衝壓件產品的開發及生產,且產品質量及效能難以滿足客戶需求。
自主品牌/新勢力崛起,帶動汽車座椅升級,考驗企業研發能力和模具設計生產能力。
如蔚來 ES8“女王副駕”的配置增加了電動腳託和腿託、親子模式座椅佈局、副駕駛座椅超長滑軌,可以很大角度地調節座椅靠背,使人能夠以半躺的姿勢坐在副駕駛座,舒適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華為 AITO 問界 M5 配備了 12 向座椅電動調節、8 點氣袋式按摩、前排座椅通風等功能。
2.2. 自主崛起加速,座椅骨架行業重塑
自主/新勢力崛起,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一方面,在電動化浪潮下,自主品牌/新勢力基於自身核心能力提升,對平臺和市場需求有更強的把控力;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電動化及智慧化方面佈局更早,受益電動智慧行業變革。2021 年自主乘用車市佔率達 44.4%,為近十年新高。
行業重塑競爭加劇,頭部座椅總成廠商外包前排座椅骨架生產業務動機增強。
新勢力/自主品牌的崛起不僅造成了下游整車行業重塑,也攪動了上游座椅骨架總成市場格局。過去外資頭部座椅總成供應商與國內老牌整車廠建立合資企業,自主生產技術壁壘較高 的前排座椅骨架。而電動智慧時代,車型迭代速度加快使得車企對零部件企業響應服務效率的要求大幅提升,過去固化的產業分工關係有望打破,考慮到成本及響應效率,車企透過市場競爭選擇座椅供應商,迫使頭部座椅總成廠商外包前排座椅骨架業務,交由更符合要求的本土廠商。多維優勢加成,本土座椅骨架供應商競爭力提升。
1) 全產業鏈:國內座椅骨架供應商提前佈局,產業鏈更加完善,成本把控能力更強。
2) 響應速度快:
智慧化時代,車型迭代速度快,新勢力研發週期短,車企需要培養貼合自己生產的供應鏈體系。本土供應商擁有更強的快速響應能力,迎合了市場新需求。
3) 產品價效比優勢較高:
由於需要購買衝壓件、板件、鋼件、模具等材料,合資/外資企業前排骨架生產成本通常比本土供應商高出 15-20%,同時合資/外資企業人工成本也高於民營企業,因此外資/合資座椅 tier 1 自產座椅骨架成本比民營企業高 20%左 右。
2.3. 前排頭部集中,自主企業替代加速
座椅骨架總成市場有望突破 500 億元。根據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 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達到 2627.5 萬輛,同比增長 3.8%,結束了自 2018 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滑態勢。其中乘用車銷量達到 2148.2 萬輛,同比增長 6.5%,消費需求有所恢復。預計 2025 年中國乘用車銷量達到 2526 萬輛,隨著國內乘用車消費升級,新能源汽車景氣度超預期,市場需求穩步提升,座椅骨架市場空間增長。
根據和達產業觀察,座椅成本佔整車成本的 5~10%,乘用車座椅骨架成本佔座椅總成成本的 20~30%來測算,座椅骨架單車價值量 1000~3000 元估算,2025 年國內乘用車座椅骨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500 億元。
前排骨架技術壁壘較高,被外資壟斷。
全球汽車座椅市場集中度較高,CR5 份額達到 85%,市場主要由安道拓、李爾、佛吉亞、豐田紡織、麥格納把控。
國內汽車座椅總成市場也幾乎被延鋒、李爾、安道拓、豐田紡織等合資座椅龍頭壟斷,市場份額依次為 32%、14%、12%、7%。
產業鏈上游也呈現相似的格局,在技術壁壘較高的前排座椅框架及座椅結構零部件市場,全球近 50%份額由佛吉亞、安道拓、李爾、豐田紡織、麥格納等大型汽車零部件集團佔據。
頭部座椅總成供應商偏好自產前排座椅骨架。
頭部座椅總成供應商透過與國內整車廠商建立合資企業或在中國設立分公司等方式自產前排座椅骨架。
國內主要前排座椅骨架生產廠商包括:北京北汽佛吉亞汽車系統有限公司、武漢東風李爾雲鶴汽車座椅有限公司、豐田紡織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佛吉亞汽車部件系統有限公司、延鋒安道拓汽車金屬零部件有限公司等。
自主座椅骨架生產商規模較小。
國內汽車座椅總成市場幾乎被外資和合資 Tier 1 壟斷,佛吉亞、延鋒安道拓、中國李爾三家企業(含其合資公司)約佔 60%的市場份額。而座椅總成廠商一般有其長期合作及配套的 Tier 2,包括其內部零部件配套體系或深度繫結的外資零部件供應商,導致細分領域的集中度相對較高,國內自主座椅零部件企業規模較小,地位較低。
國內競爭對手技術仍待積累。
國內乘用車座椅零部件參與者包括天成自控、光啟技術(原龍生股份)、中航精機、上海明芳等。
其中,1)天成自控:主要配套商用車、工程機械等,乘用車業務規模較小;2)光啟技術:業務重心是超材料,2020 年汽車零部件業務營收相比 2016 年腰斬;3)中航精機、上海明芳:產品主要用於出口。
公司兼備技術、響應服務效率與價效比優勢。
與國際廠商相比,公司具有響應效率高和成本優勢;與國內廠商相比,公司此前深度合作東風李爾系,工藝技術成熟、量產經驗豐富,是國內少數具有生產前後排座椅骨架總成能力的供應商,有望受益座椅骨架國產化/外包化機遇。
3. 產品結構升級,量價齊升機遇凸現
3.1. 從後排到前排,單車價值大幅提升
前排座椅零部件數量及價值量高於後排座椅。汽車座椅根據其使用位置可分為前排、中排、後排座椅。汽車座椅的部件主要有汽車座椅骨架總成、座椅滑軌、包括座椅骨架配件和滑軌構件等的精密衝壓件、注塑零部件以及衝壓和注塑模具等。
後排座椅結構相對簡單,前排座椅通常多向可調、需要配滑軌,且在豪車以外車型中前排重要性超過後排,因此前排座椅零部件價值量更高,若提升前排配套比例,將帶動單車配套價值量提升。
前排座椅安全性要求高於後排座椅。
汽車使用頻率最高、乘員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位置在前排。後排座椅沒有配備安全帶預緊器和限力器,前者可幫助安全帶提前收緊,後者可以將作用於安全帶的力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以緩解碰撞給乘客帶來的衝擊。目前很多的國產品牌推出了多款低售價的車型,這類車型在安全配置上稍顯不足。
前排座椅骨架技術要求較高。
前排座椅骨架具有 20 多種調節方式的手動和電動前排座椅骨架模組化設計,相比於後排座椅骨架,其採用多種高強度鋼材和塑膠的材料組合,輕量化程度更高。另外,電動 8 向、12 向調節等核心技術,也多用在前排座椅骨架,如某些豪華車型會配置 16 向電動調節運動座椅,可實現頭枕四向調節、側支撐電動調節、四向腰背部支撐電動調節和腿部支撐調節等功能,大大提升駕乘體驗。公司存量業務以後排座椅骨架總成為主,單車配套價值量不高。前後排座椅骨架總成在材料、功能、工藝、技術層面的差異導致單車價值量對比懸殊。
公司 2018-2020 年汽車座椅骨架總成單價約為 335、341、336 元,總體單車價值量較低,主要源自單車價值量更高的前排座椅骨架總成佔比較低。
產品結構升級,座椅骨架單車價值量大幅提升。
公司生產的座椅骨架總成產品主要有前排 8 向電動/6 向手動座椅骨架、中排帶 360 度旋轉/帶滑軌前後滑動及摺疊翻轉座椅骨架、後排分體式摺疊翻轉/整體式固定座椅骨架,核心技術包括座椅縱向調節滑軌機構技術、座椅座墊升降手/電動調節機構、超高強度鋼板模具衝壓技術、後排電動靠背調節機構技術等。因此公司具有供應全套座椅骨架總成的能力,為公司提升前排座椅配套比例奠定了基礎,隨著公司產品結構升級,座椅骨架總成單車配套價值將大幅提升。
借力新勢力和自主品牌崛起,公司產品結構調整順利。隨著新勢力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國產自主座椅零部件供應商有望獲得訂單增量,公司迎來產品結構調整的機會。2021 年公司為最終客戶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生產 100%座椅骨架,產品將用於預計年產 15 萬輛的高階智慧網聯 6 座 SUV 車型系列,座椅骨架單價接近 3000 元。
3.2. 國產替代加速,新客戶拓展超預期
公司國產替代加速,獲客進度超預期。隨著新勢力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公司在前排座椅骨架業務上加速國產替代。
2021年11月公司釋出兩個定點公告:
①公司透過大客戶東風李爾獲得新專案定點,為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生產 100%座椅骨架,產品將用於預計年產 15 萬輛的高階智慧網聯 6 座 SUV 車型系列,達產後預計將增加營業收入 19.4-22.7 億元。②公司為重要客戶荊門東風李爾生產供應一款新車型的全套汽車座椅骨架,相關產品將被間接供應給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荊門分公司的高階皮卡車型:POER II 炮,達產後預計將增加營業收入 6.8-8.1 億元。
公司擁有多重相對優勢:
①高性價比優勢:全生產鏈、低運輸成本、低人力成本;②快速響應優勢:多點佈局生產基地、生產週期短;③自動化程度高;④積極進行產能儲備,透過 IPO 以及可轉債募資,擴張產能。
高性價比優勢凸顯,公司有能力替代外資供應商。
座椅骨架總成需要衝壓件、管件、鋼板、調角器、模具等材料,公司相比外資企業更具成本優勢:①公司具備從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到產品除錯及量產的全生產鏈優勢,低成本帶來高報價競爭力;②公司根據重要客戶所在區域佈局生產基地,降低運輸成本;③公司精簡人員,降低人力成本,實現降本增效。
響應速度領先,增強與客戶合作粘性。
公司在主要客戶所在區域和國內汽車產業發達地區設立子/分公司和生產基地,不僅貼近國內各整車廠商的配送及服務要求,也能及時跟進客戶的生產和設計需要。
公司還具有強大的模具開發團隊,可有效縮短生產週期。
公司於 2016 年在武漢成立了五金模具開發設計團隊,2019 年底在常熟成立了五金及注塑 模具中心,目前整個模具開發團隊規模已達到 90 人。自動化程度高,提供快速、連續、滿負荷的生產環境。公司提高自動化程度,實現產品“質”、“量”齊升。
公司透過引進先進的衝壓自動化生產線和輥邊工作站,有效降低了衝壓件生產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公司還透過引進、合作開發等方式,將焊接自動化線、鐳射拼焊板技術等應用於衝壓及焊接零部件生產中,有效提升產品質量。
持續儲備產能,為業務增長奠定基礎。
近年來,公司透過 IPO 及發行可轉債募資,透過新設子分公司、新建廠房、購買機器裝置及技術改造來持續提升公司產能。
在上海、黃山、武漢等現有廠區,公司新增座椅骨架產能 90 萬輛份,滑軌產能 80 萬輛份。
截至 2019 年,公司座椅骨架產能為 188 萬輛份,衝壓件產能為 13216 萬件,注塑件產能為 2916萬件。
2021 年 12 月,公司擬透過發行可轉債募集 4.02 億元,投資金康新能源以及長城兩個專案,主要用於新建廠房辦公樓及購買機器裝置。
3.3. 技術儲備加強,業務路徑不斷拓寬
公司增強技術儲備,積極轉化研發成果。①研發投入不斷攀升。2018-2020 年公司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加速增長。②研發人員佔比上升。公司的技術開發團隊涵蓋了五金及塑膠模具設計、各類工裝檢具設計、模具模流、成型 CAE 分析、模具工裝製造等各個方面的專業人才。2019 年公司研發人員 73 名,佔所有員工比例 9.5%;2020 年公司研發人員 106 名,比例提升至 12.2%。③設立多個研發中心。公司在上海、武漢、黃山和常熟等地設立研究和開發中心,組建研發團隊進行技術開發,有效轉化研發成果,提升公司對市場需求的反應力。④擁有多項專利。目前公司共擁有 67 項實用新型專利,未來將持續進行技術開發,進一步增加專利數量。
衝壓件是汽車製造不可或缺的功能性零部件。
座椅骨架及滑軌作為座椅系統中的核心零部件,由幾百個衝壓件組成,成熟且強大的衝壓工藝是公司生產該產品的基礎。除了座椅骨架外,汽車車身的各種覆蓋件、底盤、車內支撐件以及汽車發動機等安全架構件都是由衝壓工藝製造而成的,製造一輛普通轎車平均需要約1500個衝壓件。
公司具有先進衝壓技術和工藝。
公司掌握超高強度鋼板模具衝壓技術、多工序單機模並道後傳遞衝壓技術、多單機手動衝壓裝置連線自動衝壓技術等核心技術,技術優勢顯著。其中,超高強度鋼板模具衝壓技術,透過對沖壓件成型過程的 CAE 分析開發用於超高強度鋼板(抗拉強度大於 980MPa)的衝壓模具,更能滿足客戶等高強度下的輕量化需求。衝壓工藝方面,公司引進了先進的衝壓自動化生產線和輥邊工作站,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公司將朝著輕量化、安全性、舒適性的目標進行產品開發。公司重視產品開發升級,除了追求座椅骨架總成產品結構從後排向前排升級,還牢牢把握國內汽車座椅“安全性、舒適性、輕量化”的發展趨勢。
公司致力於擴大高強鋼在座椅零部件中的應用範圍,不斷最佳化產品生產工藝,以達到輕量化、安全性及舒適性的設計要求。
公司力爭在座椅骨架及零部件輕量化、小型化、自動化方面提升產品技術含量,計劃研發電動腿託座椅、小型高強度調角器、適用於多種座椅的鎖止滑軌。
公司依託技術優勢,持續擴張業務矩陣,包括汽車門模、安全系統、新能源汽車等細分領域。在汽車門模領域,公司具有批次生產全自動門鎖系統精密件和車門鎖板的能力;在安全系統領域,公司生產安全帶 U 型架、預收緊安全帶壓力管等安全帶重要組成部分,並計劃購置土地新建廠房生產新產品;在新能源領域,公司聚焦塑膠電子模組、銅排、汽車天窗導軌、電池包殼體等細分業務。
未來,依託多年根植於生產環節積累的豐富經驗,公司還將逐步向下游座椅總成等環節延伸整合。
前瞻佈局新能源,積極拓展新客戶。
目前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數字化加速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未來將迎來持續快速增長。公司抓住行業變革機會,提前佈局新能源領域,在氫能源車、電池包殼體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積極尋求客戶合作,目前公司已成功合作未勢能源、蜂巢能源、金康動力等新能源企業,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擴大在該領域的佈局,充分享受行業紅利。
“三電”迎來發展機遇,新專案進展順利。
2021 年 8 月,公司透過全資子公司向參股公司黃山沿浦弘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增資 1026 萬,用於沿浦弘聖新能源汽車智慧電子電器裝備部件專案的建設,該專案產品包括銅排及高壓線等。
2021 年 11 月,公司獲得新專案定點,將在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專案二期時生產電池包外殼。公司在汽車電子及其他領域也有涉獵。沿浦弘聖新能源汽車智慧電子電器裝備部件專案還生產電子電氣產品、天窗導軌及迎賓踏板和精密注塑件。
此外,公司及參股公司作為二級供應商,透過自己的客戶(一級供應商)供應長城汽車旗下熱門品牌坦克 500/600 的變速箱引線框架元件、電動踏板元件等產品。
研發實力與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助力進入國際汽車巨頭供應鏈。
公司可以藉助延鋒智慧、臨港均勝、麥格納等廠商的全球平臺進入國際汽車巨頭的供應鏈,一方面增加公司訂單量,保障公司具備持續、穩健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其先進的生產和管理經驗,促進公司長期發展。
公司目前已經進入了多家整車廠商的跨國零部件供應商體系,如佛吉亞、CVG(商用汽車集團)、未勢能源、蜂巢能源、偉巴斯特、本特勒、天納克、曼德電子、蜂巢傳動科技等。
4. 報告總結
4.1. 盈利預測
假設條件:
座椅骨架市場空間與配套汽車數量呈正相關關係,目前行業內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座椅骨架生產企業基本都選擇乘用車市場作為主要的業務發展方向,因此測算時僅關注乘用車數量。
2021 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達到 2627.5 萬輛,同比增長 3.8%,結束了自 2018 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滑態勢。
假設 2025 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 3000 萬輛,其中乘用車銷量約 2500 萬輛。假設乘用車座椅骨架單車價值量 1000~3000 元估算。
根據中性預測,座椅骨架市場規模為乘用車銷量及乘用車座椅骨架單車價值量之積,我們預計 2020 年國內乘用車座椅骨架市場規模約為 422.2 億元,2025 年約為 500 億元,年平均複合增長率約為 4.6%,目前國產骨架廠商主要配套後排座椅,當全套座椅骨架(包括前排)外包給骨架供應商後,增量空間巨大。
業績預測:
我們預測公司 2023 年公司座椅骨架業務收入達到 12.74 億元,主要驅動力如下:隨著新勢力/自主品牌崛起,下游乘用車市場格局重塑,帶動上游乘用車骨架市場國產替代加速。在降本趨勢下,大客戶東風李爾透過外發前排座椅骨架訂單提高競爭力,擴大市佔率。
公司藉助與東風李爾深度繫結和以及技術實力的雙重優勢,不斷獲得前後排座椅骨架訂單,實現座椅骨架業務的量價齊升。
公司座椅骨架業務 2020 年實現營收 4.2 億元,隨著金康賽力斯、長城等專案的陸續投產,預計公司 2021-2023 年實現收入分別為 4.3、7.6、12.7 億元,同比增長 2%/78%/68%,將成為業績的主要增長動力。
單車價值上,公司從後排座椅向全套座椅過度,2018-2020年主要配套後排座椅總成,ASP 為 335-341 元,公司新接到訂單配套前後排全套座椅,ASP提升 6~8 倍。
在收入體量上,斬獲的金康賽力斯和長城兩大訂單,預計主要從2022年開始放量,生命週期 5 年,平均年化收入 5.7 億元。同時,隨著安全系統、新能源三電等業務發展,衝壓件作為公司第二大業務也將迎來高速增長。
公司精密衝壓件業務2020年實現營收 2.0 億元,預計2021-2023年實現收入分別為 1.8、3.0、4.3 億元,同比增長-12%/66%/41%,精密注塑件等拓客進展順利,目前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數字化加速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未來將迎來持續快速增長。
公司抓住行業變革機會,前瞻佈局,在“三電”、汽車電子領域均有涉獵。
公司正在氫能源車、電池包殼體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並已進入未勢能源、蜂巢能源、金康動力等公司的供應鏈體系,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公司毛利率隨著鋼材價格波動變化,2021年由於原材料價格增長,公司業績承壓,隨著21 年三季度鋼材價格見頂,毛利率將會回升,預計2022年、2023年隨著收入體量增長,規模效應顯現,毛利率將提升至22.37%、23.97%。帶動淨利率提升至10.72%、11.31%。
預計2021~2023年公司的淨利潤為0.7/1.4/2.2億元,同比增長-19.71%/111.14%/61.95%。
座椅骨架行業迎國產化機遇,現階段座椅骨架仍處於國產化早期,行業成長空間巨大,且公司作為座椅骨架龍頭公司應該享受估值溢價。公司與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相近,有較大成長空間。
4.3. 估值探討
預計公司2021-2023年實現收入分別為8.0/12.8/19.7億元,同比增長0.62%/61.27%/53.50% ;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0.7/1.4/2.2 億元,同比增長-19.71%/111.14%/61.95%,EPS為0.82/1.72/2.79元/股,對應 PE 為 46/22/13 倍。
2017-2021年公司營收體量都在 8 億左右,隨著晶片短缺形勢緩和,2022年終端客戶需求復甦會帶動公司存量業務增長。11 月中下旬公告的兩個專案對應的年化營收5.7億,再考慮 CVG、長城等新專案落地,初步估計2023-2024年營收達到 20 億體量,按10.5%的淨利率對應約 2 億淨利潤。
從中長期角度看,考慮到乘用車座椅產業鏈在加速國產化且產業分工或生變的情況下,座椅行業有望重塑,骨架外包趨勢漸顯,而公司客戶有東風李爾作為背書,後續前排座椅骨架拿單情況有望超預期,給予公司2023年 30x PE,對應 66 億目標市值,公司目前市值僅30 億,有翻倍空間。
5. 風險提示
全球缺芯、疫情等反覆影響汽車行業景氣度:
汽車行業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響,2021 年全球晶片短缺,如果疫情反覆不定,將影響汽車終端生產。
公司乘用車座椅骨架訂單獲客進度不及預期:
公司乘用車座椅骨架目前獲客順利,已經成功斬獲金康賽力斯、長城等全套座椅骨架訂單,但如果後期其他車企全套骨架訂單進展不順利,公司營收擴張將受到影響。
新能源車銷量不及預期;新能源汽車作為下游乘用車行業的變數因素,呈現出銷量爆發態勢,由於汽車行業下游變化,帶動上游產業鏈變化,如果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則上游產業鏈變化也將受到影響。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2021 年三季度,原材料鋼材等達到歷史高位後下滑,公司主要原材料為鋼材等,如果鋼材價格大幅波動,將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
—————————————————————
請您關注,瞭解每日最新的行業分析報告!
報告屬於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獲取更多精選報告請登入【遠瞻智庫官網】或點選:報告下載|文件下載|免費報告|行業研究報告|品牌報告|戰略報告|人力資源報告|培訓課件|工作總結|遠瞻文庫-為三億人打造的有用知識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