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海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別名白腹雕、白尾雕等。是屬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鷹科、海雕屬的一種中型猛禽,體長為70-85釐米;翼展178-218釐米;體重約3000-5000克。成鳥,頭、頸及下體白色,上體、兩翼灰褐色,飛羽黑褐色,翼下覆羽白色,尾部靠基部2/3為暗灰色,其餘呈白色。亞成鳥,淺褐色取代成鳥的白色,深褐色取代灰褐色。尾為楔形。嘴及蠟膜灰色,裸露跗蹠及腳淺灰色。在高空中翱翔或滑翔時甚優雅,酷似“戰鬥機”,飛行時兩翼呈一角度,振翅緩慢有力,俯衝入水捕捉水面魚類。
白腹海雕,翼寬長型,尾短,頭部、頸部和下體都是白色,背部為黑灰色。尾羽呈楔形,呈褐色,端部白色,是它與其他海雕相區別的主要特徵之一。飛翔時從下面看,通體除飛羽和尾羽的基部為黑色外,其餘全部為白色,黑白分明,極為醒目。在飛行時,黑色的翅膀跟白色的腹部形成強烈的對比。像所有海雕屬的成員一樣,其尾部很短,呈楔子狀。
白腹海雕,虹膜為褐色,蠟膜和上嘴為紅灰色,下嘴藍灰色,尖端黑色,嘴裂為紅藍色,跗蹠和趾為淡肉色,爪黑色。頭、頸及下體白色,背羽灰褐;尾楔形,基部l/3為灰黑色,其餘白色;肩及翼覆羽與背羽同色,飛羽黑褐;翼下覆羽近白,飛翔時可見前白、後褐的翅。嘴鉛黑色,腳黃。幼鳥上體暗褐,下體棕褐而微具淡紋,尾近白。
白腹海雕,為留鳥,活動於海岸及河口地區,有時也出現在離海岸不遠的丘陵和水庫上空,但一般不遠離海岸,因此是典型的海岸鳥類,也是海上和陸地上出色的捕獵者。捕食魚類、海蛇、野鴨,也在陸地上捕食蛙、蜥蜴、野兔和蛇,有時還吃動物屍體,偶爾捕食家禽。主要在白天覓食,尤其在早晨和黃昏最為頻繁。
白腹海雕,通常單隻或成對沿著海岸在水面上低空飛翔,兩翅煽動緩慢而有力,有時也在高空翱翔和滑翔。當在高空翱翔或滑翔的時候,兩翅常上舉成“V”字形。有時也棲息於開闊地區的樹上或地面上較高的地方。它既在海上覓食,也在陸地上空尋找食物,常沿著海面飛行。
白腹海雕,繁殖期從12月到翌年3月,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等地則通常在5-10 月。一般營巢於海岸邊高大的喬木樹上或懸崖岩石上,也營巢於內陸沼澤地帶的小樹上、沒有樹木的島嶼的地上或岩石上。巢的結構較為龐大,直徑可達250釐米,主要由枯樹枝構成,裡面放有一些綠葉,也喜歡利用舊巢,通常一個巢可使用多年,但每年都需要增加新的巢材,因此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巢也變得愈來愈大。親鳥輪流孵卵,但以雌鳥為主,雄鳥僅在白天替換雌鳥。領域性甚強,也是由親鳥共同來保衛。
白腹海雕,分佈於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汶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越南。在中國分佈於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香港、海南、臺灣等地。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已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瀕危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全文完)
攝 影:海闊天空攝影工作室
撰 文:海闊天空(劉佳)
音 樂:小芳《飛翔的雄鷹》
拍攝地:馬來西亞、廣東湛江市雷州半島
轉自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