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百”一經年閥們強勢推出、過去市面上的“老二百”就絕跡了.不單“老二百”在市面上無影無蹤了、就連“十文”、“二十文”的龍板銅元也消蹤匿跡了。為什麼呢、由於過去這些“老二百、十文、二十文”銅含量足斤足兩貨真價實、被軍閥們價值再發現、收去回爐增值、弄成了嶄新的“小二百”這樣一來大面值銅元統治市面,不但引起通貨膨漲,還給交易帶來諸多不便。老百姓只好將二百銅元一分為二切成兩半,一半作一百文,繼而切成四牙,一牙作五十文。切幣之後,交易找補,稍感方便,但是、牙狀銅元角利鋒梭,刺破衣服、劃破手臂之事,時有耳聞。 利之所在, 如羶集蠅。眾軍閥見鄧鍋侯、劉湘發財,都紅起眼來,各自亂造起二百文銅元。有的將盤龍十文、二十文的銅元壓薄變大,當作一百文和二百文,時稱“捶板”。此外,還有“光板”,銅板面上僅印著一百、二百字樣。有的還嫌“二百”還不過癮,竟然造出“四百文”來。一時之間,市面上搶購黃銅之風大起。不但茶鋪裡的銅壺,打更匠銅鑼,糖餅兒擔子上的銅鍋等經常不冀而飛,就是不少廟宇中的銅爐、銅普薩也連遭偷盜、人們擔心起春熙路的 孫中山銅像被監、有人在銅像上貼了一副對聯:“兩 眼瞪著天,準備今天淋暴雨;手捏一把汗,謹防他日化銅元。”橫額“朝不保夕”。雖說軍閥們想錢想瘋了、到底也不敢對孫先生不敬,沒敢動該銅像一個指頭、但這副對聯卻成了 “小二百”苦煞川人的歷史見證。
步後塵,“雜板”打爛仗
鄧錫侯造銅幣發財後,又開始打銀幣的主意。不怕張民巖很會打難主意,但靠鑄銀幣發財的新板眼委實不多,原因就在於四川銀子匱乏。民國十二至民國十四年,揚森竊踞成都造幣廠時,也是因為川銀不足,才下令停造一元主幣,而只造五角輔幣。按當時的 銀銅比例,主幣是銀九銅一, 輔幣是銀七銅三。以主幣改輔,楊森發了橫財不說,還開了鑄造劣幣的先例。五角輔幣含銀量不足,不能成為半元的“大洋”,老百姓就將造幣廠造的五角銀幣稱為“廠版”
以示區別!張民巖知道其中奧妙、所以再聰明也不敢亂來、只好將就接照過去的銀七銅三再造廠版、不過他這一次卻惹了麻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