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無論是導演、演員,甚至是主持人,想要紅,都是一個努力加運氣的一件事兒。
因為不努力不可能紅,努力了還要看機緣。
所以人們常說明星會不會紅,是一門“玄學”。
但是憑藉我作為一個資深的吃瓜群眾,看了娛樂圈這麼多明星藝人的起起伏伏,一夜爆紅又或者一夜墜落,我發現有些明星會紅,是有道理的。
尤其是當我最近追完了《開拍吧》這檔綜藝,我恍然大悟:因為如果我是導演、投資人,我遇到了這些明星,我也忍不住想要捧紅他。
01“摳門”的魏大勳
魏大勳,一個在娛樂圈很眼熟,但是一時間又想不起來他有什麼代表作的演員。
在娛樂圈提到他最多的一個代表詞就是“摳門”,但是誰又會真正喜歡一個摳門的人呢?
有些人摳門是真摳,魏大勳摳門是摳得“有分寸”,就如同魏大勳說話“有分寸”,讓人情不自禁的喜歡。
在《開拍吧》節目中,李一桐作為演員卻沒有被6位年輕導演選中,大家都非常客氣地說“期待下次合作”,其實就是拒絕。
李一桐非常客氣地回答道,沒事兒。當然沒事兒,一個在娛樂圈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女藝人,被拒絕是一件太常見的事兒了。
可是現在李一桐已經演了眾多代表作,在娛樂圈也小有名氣,在綜藝上被公然拒絕,其實有一點尷尬。
所以當易小星想要改變選擇李一桐時,魏大勳十分調皮地說了一句:你咋這麼機靈呢?
成功地將話題轉開,把大家的焦點從李一桐轉到易小星身上。
可是張紹剛又要接著說規則,沒被選中的演員可以自己選導演,所以大家又把關注點轉移到了李一桐的身上。
這個時候第一個出場的魏大勳又開始自嘲說自己是第1個出場的,可以主動選導演,結果和李一桐受到的待遇是一樣的,相當於他也被輪空過一回。
逗得李一桐和在場的嘉賓哈哈大笑,李一桐落選這件事情也就自然地過去了。
魏大勳主動幫李一桐化解尷尬,不僅讓導演們看到了他的幽默和高情商,也能看出魏大勳平時和同行們一起相處時,大家對他的喜歡。
無論是明星還是導演,這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我們都希望和一個和睦相處的領導,有趣的同事做夥伴,這樣不僅工作的愉快,而且還能夠事半功倍。
如果我是導演,知道魏大勳這麼會說話,有機會也會找魏大勳拍電影、上綜藝,如果同樣一個角色,有好幾個人都可以演,為什麼不找一個自己更喜歡的演員來演呢?
02“離了婚”的陳思誠
陳思誠真的讓人刮目相看,和佟麗婭離婚,但是絲毫沒有耽誤這對夫妻的事業發展。
《唐人街探案》、《誤殺》系列,讓我們看到了陳思誠導演上的專業性。
但是這個時候,陳思誠大多都是站在一個幕後的角度,《開拍吧》讓我看到陳思誠的深度和才華,難怪佟麗婭曾經因為他愛得那麼卑微。
在綜藝《開拍吧》中,陳思誠和導演陳凱歌坐著一排,即使不能證明他像陳凱歌那麼有名氣,但至少代表了他的實力。
尤其是當他遇到了老熟人王珞丹,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對於導演來說一向都是一個大難題。
王珞丹帶著自己的作品,讓各位導演進行評分。陳凱歌劉震雲和舒淇都給他投了一票,但是陳思誠卻沒有投。
不管這個時候他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但是他說出來的話卻特別讓人舒服:前兩次他都支援王珞丹了,這一次他想支援一下別的導演。
言外之意,這一次不選你,不代表你不好。
其次這個別的導演“不是別人”,就是易小星,也是陳思誠的好朋友,前兩次都沒有選他,這一次不選他就不厚道了。
所以沒有被選中的王珞丹,非常理解陳思誠這時候的做法。
而第3次被陳思誠選中的易小星,也對這一次雪中送炭十分感激。
其實並不是陳思誠第1次做雪中送炭的事,當初王寶強和前妻打離婚官司的時候,就是陳思誠給王寶強借的錢。
在關鍵時刻挺自己的朋友,又娛樂圈留下一個好名聲!
陳思誠這樣的導演很上道!
也讓我們看到了娛樂圈的真實,不會說話,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想要在娛樂圈拍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一個導演想拍好一部戲,離不開好演員的支援,一個導演想在導演圈子裡混,更離不開好導演的幫扶。
陳思誠用自己的行為在行業圈子裡,為自己樹下了一個口碑,這樣的人誰會拒絕和他合作呢?
03“定海神針”陳凱歌
陳凱歌在《開拍吧》中是一個定海神針的存在,每一次青年導演拍完短片之後,其他影評人的發言大家都半信半疑,只有等陳凱歌點評完之後,大家才恍然大悟,紛紛鼓掌。
郝傑被網友質疑電影拍得看不懂,陳凱歌卻說:是一個極其難得的導演,並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多拍一些關注社會的電影。
沙漠導演的短片,大家就覺得最後一幀很舒服,沒有一些多餘的感受,但是陳凱歌卻讀懂了電影最後的主題:在那樣的天氣下,有這樣一個愛人陪伴在身邊,快樂是不需要理由的,青春綻放也是不需要理由的。
讓我們讀懂了最後一張畫面的真正含義,那是對生命的熱愛。
除此之外,陳凱歌即使不說話就光在那看著,我們就能夠透過他的眼神看到了陳凱歌想要傳遞出的話,一定是非常驚豔的。
我們都是看電影說電影,影評人站在作品的角度去評價電影,導演又站在作品的完整度、拍攝、構思等其他方面去給作品評分。
可是陳凱歌每次都是站在比電影更高的層面去解讀。
陳凱歌已經把電影這件事兒融入了骨子裡,他說:愛電影不是浪漫主義的口號,而是一個不求回報的信念。
喜歡拍攝電影和票房無關和報酬無關,只是因為自己所愛,一個導演只有能夠達到這樣的格局和層面,才能看到我們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東西。
和陳凱歌這樣的導演合作,甭管自己能不能拍好電影,你真的會被他身上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就僅僅是呆在他身邊,都能感受到這個人在發著光!
所以陳凱歌即使拍過《無極》,但依然有那麼多演員想要和他合作,因為演員和導演之間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演員因為拍攝這部作品變紅了,而導演也是因為作品被網友知曉。
我試想了一下,如果我身處在娛樂圈,遇到那麼多的人,我也會忍不住想和陳凱歌這樣的大導演合作,忍不住去看陳思誠身上的才華,忍不住想和魏大勳嘮會嗑。
娛樂圈或許本身就是一種磁場的吸引力,魏大勳這樣的人走到哪兒都不討厭,陳思誠這樣的導演誰都喜歡會賺錢,而陳凱歌這樣的大導演有著一種主旋律。
反正我看你很喜歡,所以我就願意捧紅你。
別問我原因,就跟愛情一樣,沒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