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盲山》的對面
大家好,我是華人志的小志,今天來講幾部影視作品。
2007年,此前因為拍攝了電影《盲井》,被禁止三年拍片的導演李楊,冒著風險又拍了一部反映中國社會底層生活的《盲山》。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至今評分依然高達8.7。
李楊當年之所以想拍這樣題材的電影,是因為多年前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有個叫王秀英的東北農村姑娘,曾在珠海打工,1994年被人以介紹工作為由,以2800元賣到廣東羅定市花坪村,給49歲的農民做老婆。王秀英最後因不堪兄嫂的辱罵,把一杯硫酸潑向兄嫂的兩個孩子,並傷及另外5名小學生。她在雲浮中院一審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死刑,後來上訴,在廣東高院二審改判死緩。
這則新聞讓李楊震撼。他開始研究了大量拐賣婦女的資料,跑去採訪了許多位被拐賣的婦女,根據這些真實事件改編成了《盲山》。
但電影畢竟是電影,為了過審和觀看時不至於太過沉重,毫無希望,相對現實來說,還算是做了一些“處理”。
李楊就說過,現實比電影更加慘烈。
而電影里人物的名字,也寓意深刻。
女主人公叫白雪梅。
白雪是純潔的,卻陷入盲山之中,受盡苦寒,但依然沒有認命,如梅花之傲寒。
買她的一家人名字裡帶著“德、誠、義、英”,都是好字,卻分別按住她的手腳,讓買她的“丈夫”糟踐。
而幫她送信的小男孩,叫做“青山”。
這是導演給這部灰暗的電影留下的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希望這個村子的下一代,是可以改變的。
這部電影當年在國外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括羅馬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還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當然也免不了會有人站出來說,這個導演就是拍中國的“陰暗面”去國外拿獎的。
導演李楊對這些批評有自己的回應:“對於說這些話的人,我就回一句話,你看和不看,陰暗面都在那兒。”
關於拐賣婦女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國拍的雖然不是很多,但幾乎每一部出來都會引起社會的熱議。
《盲山》的拍法更像是一部紀錄片,它只是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呈現出來給你看,至於如何去評價那是你的事情。而有一些作品,導演和編劇卻發揮著他們“鬼才”般的想象力,硬是將拐賣人口拍成了“鄉村愛情”。
這樣的作品,也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2、
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的作品
第一部,叫做《嫁給大山的女人》。
這部電影很有名,並不是因為它拍得多好,票房多高,而是因為它引起的爭議非常大。
《嫁給大山的女人》也是根據一個真實故事改編。
女主人公叫山菊,被人販子拐賣到了大山裡,多次自殺被救下來,然後被公婆的善良感動,決心留下來。後來還成為了山裡的女老師,當她的家人來“營救”她的時候,她因為捨不得這裡的“家人”和學校的孩子,還是選擇留在山裡,成為“嫁給大山的女人”。
這個電影故事的原型,叫做郜豔敏。
1993年初中畢業後出來打工,1994年在火車站被兩個女人以“找工作”的名義騙走,賣給了人販子,轉了好幾手後以2700元的價格賣到了太行山深處的曲陽縣靈山鎮下岸村,給一位比她大很多的“羊倌”做老婆。後來她知道,這個400多人口的村莊,有三四十名從外地拐賣來的“媳婦”。郜豔敏遭到了強暴和毆打,嘗試過逃跑和自殺,但最終以失敗告終,跟這名“丈夫”生下了一子一女。
因為郜豔敏是村裡唯一一位初中文化的人,2000年開始,受村學校校長委託,成為了這裡唯一的代課老師。
2006年,曲陽縣當地的攝影家劉向陽在太行山拍攝時,發現了郜豔敏,把她的故事發到了網路上,隨後多家媒體前來報道,曾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2007年,她被評為“2006年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
2009年,她的故事被改編成了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
這部電影在2009年4月22日於CCTV-6頻道播出,立即引起許多觀影者的不適。有98%的網友在豆瓣上給這部電影的評分為1星,至今它的評分只有2.1分。
大家都是因為這部電影對於拐賣婦女行為輕描淡寫地講述和美化而感到不適,對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完全無法接受。
之後,在電影中飾演“山菊”的女演員王力可公開道歉,表示以後會拒拍類似的電影。
王力可與郜豔敏合影
從這部電影人物的名字也可以看出導演和編劇的一些“寓意”。
女主人公叫山菊,她的“丈夫”叫石根。好像是說,這女的就是山裡的菊花,而她的“丈夫”就是菊花的根。
第二部,比第一部的恥辱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叫做《阿霞》。
《阿霞》是2006年在CCTV-8播出的一部電視劇。講的是一個叫做阿霞的四川妹子,高考落榜後出去打工,結果被騙賣到了山裡。她多次逃跑被抓了回來,在最後一次逃跑中滾下山崖,然後被好心的村民救起來。再後來她發現為了給自己治病,買她的那個男人竟然賣血換錢,於是就被感動了,決心以身相許,決定和“這個老實善良的男人好好過日子”,並且帶動了山區走向發家致富的道路。
故事就是這麼個故事。一個被拐賣的女青年,被買主感動的愛情故事。這樣的女青年要麼就是被打壞了腦子,要麼就是患有嚴重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當然,這部劇雖然可以賣給電視臺播出,但逃不過群眾們的評判,最終在豆瓣上它的評分只有2.8分。一共1326個人評價,90.2%的人打了一星,還剩下製作方買來的幾百個水軍刷了四星和五星。
有網友就直接評論說:“這是人販子投資拍的電視劇吧?”
3、
法治中國
從勇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開始
看完上面三部作品的評分,我們還是有些寬慰的。畢竟群眾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從《盲山》、《嫁給大山的女人》、《阿霞》的評分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什麼是扭曲的。
那為什麼在大家都已經有了這種共識的情況下,還會有後面兩部“毀三觀”,為“拐賣人口”這種事情美化的影視作品出現,並且在電視臺公開播出呢?
那是因為,有些人在利益面前,會將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和常識置之不顧。在這一點上,他們就像是《盲山》裡的村民,選擇性地“失明”。
這裡的利益,包括當地的臉面和名聲、鄉村宗族的勢力和阻擾、糾錯和認錯的成本、社會的議論和流言等等。
事情本來可以很簡單,因為有法可依。對於拐賣婦女這種行為的判罪和量刑,我們國家的法律裡面早就有明確規定。
拐賣婦女的人販子,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惡劣的,可以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而對於買方來說,也是在犯罪。有專門的“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有法可依卻不能依、不敢依、甚至不願依,那法律的威信何以樹立?法治中國的建設歷程何以完成?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何以滿足?
我們正在建設法治中國的路上,更要勇於依靠法律,更要勇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當那些為犯罪行為進行美化、淡化的東西出現的時候,我們要將它們永遠釘在恥辱柱上,唾棄它們,鞭撻它們,踩上一萬腳,永世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