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清泉,1927年出生於湖南的一個農民家庭。
在那個年代,農民總是會遭受地主各種各樣的欺負和打壓,熊清泉的父母也不例外,這就導致熊清泉從小就恨極了地主,並且立誓一定要改變現有的局面。
雖然家裡貧窮,但是父母並沒有阻止熊清泉讀書的願望,後來,在熊清泉的努力下,他成功考取了國立師範學院,這也是湖南大學的前身。
到了國立師範學院就讀的他有機會接觸到了先進的思想,於是他多次和同學一起參加革命運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加入了我黨的地下組織“方生社”,在這裡他結識了一群有識之士,他們一起為了新的中國,新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終於在1949年,在前輩的介紹下,他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新中國成立後,他再一次回到自己的家鄉,從基層做起,促進家鄉發展,為家鄉人民做貢獻,在這裡一呆就是45年。
起初,他被組織派到衡山縣,在這裡他擔任辦公室秘書一職,主要從事基層工作。真正的和老百姓打交道,甚至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屬於他的工作範疇。
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工作是最鍛鍊人的,在和老百姓打交道、幫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熊清泉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同時他也積累了很多基層的工作經驗,這也為以後他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工作認真負責,業績一直很好,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評,同時他的能力也得到了領導的認可,於是他多次升職,一路從秘書升任為了地委書記。
期間發生了一件讓熊清泉終身難忘的大事,那就是在他一次工作時,突然得到了毛主席的蒞臨指導,毛主席在聽完他的工作報告後對他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且還跟他拍了照片。後來,這張照片熊清泉一直珍藏著,他說過會留給他的後代,讓他們一直傳承下去。這張照片對於他來說,既是記憶又是榮耀,此後在他工作中,他時常想起毛澤東主席對自己的諄諄教誨,“不忘初心做服務,實事求是為人民”。
1988年,已經61歲的熊清泉升任為湖南省委書記,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熊清泉帶領湖南各地大力搞建設,促進了湖南經濟大踏步的向前發展。
湖南多山地,多雨水,一到初夏,洪水災害多發,熊清泉升任書記後,大力興修暗渠,疏通河道,基本上解決了湖南的洪災問題。後來,鄧小平同志到湖南視察工作,作為當地負責人的熊清泉對他老人家進行了接待,期間,熊清泉就湖南的發展問題以及全國的改革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鄧小平的讚揚。
除此之外,工作期間熊清泉還結識了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位為人迅速成為了密友,並且熊清泉非常支援袁隆平的工作。缺少資金了就連忙撥款,缺少人才了就立馬招募人才,他對袁隆平的工作可謂是無條件的支援,讓袁隆平能夠一心搞研究。他曾經說過:“袁隆平的工作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不懂科研,因此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予他最大的幫助,讓他沒有後顧之憂的搞研究。”
除了對水稻研究的關注之外,他還十分注重教育工作的提升。在他任職期間,他創辦了教師獎勵基金會,用來獎勵對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除此之外,他還在農民養殖業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援。在84歲高齡時,他還親自身穿工作服,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親自下到養殖農場,視察湖南黑牛的養殖情況。
在位時為湖南經濟做出突出貢獻,退休後仍然心繫國家、心繫人民。退休後的熊清泉喜歡上了書法和畫畫,為此他還專門拜師著名的繪畫大師黃永玉,向他學習繪畫技巧。黃永玉大師還曾經調侃地說道,這位是我年紀最大的徒弟。可見,熊清泉的鑽研精神從上學到工作又一直帶到了生活中。
學成之後的熊清泉畫了很多幅作品,他還為此開了一個畫展,畫展上很多人參觀,也有很多人買畫。但是所有的收益他沒有裝到自己的腰包裡,而是用此來捐助貧困地區的孩子,他還為此專門成立了一所希望小學,專門為那些孩子提供上學的機會。
現如今,熊清泉已經95歲的高齡了,但是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做著貢獻。
更多近代史故事,請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