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足恥辱性地輸給越南之後,被國人一片痛罵,罵完之後很多人開始分析男足為什麼這麼爛,到底怎樣才能治好?
由於大家都對國足比較熟,而且國足本身千瘡百孔,全是問題,所以一番分析之後,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問題,很多人都堅信自己找準了國足的病根,並開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這裡面有政府官員,有大V,有民間人士,他們都言之鑿鑿,聲稱自己的分析才是正確的。可問題是,每個人找到的根因都不同,開出的藥方也不一樣,這就有意思了,到底哪個是正確的?恐怕病人男足自己都無法判斷,哪個是正確的。它們不可能都正確,甚至可能沒有一個正確。
在我這個管理顧問看來,這些分析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洞。遍觀形形色色的分析,至今沒有發現誰真正找準了根因,姑且舉幾個例子:
- 民間主流的觀點是:足協無能、足球圈腐敗、假球利益鏈等等。不少大V已經論證了這都不是根本原因。為什麼?因為全世界很多國家同樣存在足協無能、足球圈腐敗、假球利益鏈等等現象,但男足成績卻大相徑庭,有些腐敗嚴重的國家,其男足成績反而還比較好。好吧!這和廣大群眾的觀感不符,但居然不是主要原因,邏輯上好像還挺像那麼回事,姑且聽之信之吧!
- 另一個廣泛認同的觀點是:願意踢足球的青少年太少,足球人口基數太低導致中國男足落後。中國家長因為現在經濟發展好、孩子出路多、足球名聲臭等原因,不願意讓孩子踢足球,導致目前登記在冊的、常年踢足球的孩子只有5000人,這麼少的人怎麼能選出梅西、C羅這樣的高手呢?其實仔細分析一下,這個觀點也不靠譜:中國乒乓球登記在冊的僅僅有2000人,可為何成績這麼好呢?中國女足人數更好,可為啥拿第一呢?而且,人少是為什麼?人少就應該水平低嗎?中國足協正愁找不到理由呢,感謝你送來這個救命稻草。為了補救這麼明顯的邏輯硬傷,觀點提出人還丟擲了一個雙軌制的補丁:男足是市場化體制,而女足、乒乓球等是舉國體制,兩者體制不一樣,所以成績不一樣。可為什麼與之類似的男籃、女籃卻沒有這麼大差異呢?朝鮮越南的女足同樣是舉國體制,女足成績也沒有同樣比男足強很多啊?
- 戰略專家劉潤認為的根因是:激勵不相容。觀眾希望贏球才給男足發錢,而男足根本不靠贏球就有錢,靠的是大國流量紅利,透過代言、廣告等能賺到比比賽獎金多很多的錢,他們有點像流量明星,明明演技不咋樣,可是靠臉就能賺大錢,因此比賽根本就不出力,而且還要保護好自己不受傷,不能大力跑動和搶球,否則就得不償失。劉潤還進一步給出瞭解決方案,把獎金之外的錢統一收歸足協,去修體育場、培育好苗子等,讓球員只能靠獎金賺錢。劉潤認為自己找到了根因,但還差一步:是什麼導致了激勵不相容?既然足球運動員這麼賺錢,按理應該有很多人想衝進來取代他們,可是為什麼沒有呢?大家痛恨的不是流量紅利高,而是給了這幫人不應該,C羅也有很高的流量紅利,可人家一樣賣力啊!並且劉潤給出的解決方案也不靠譜:把獎金之外的錢都收歸足協,這恐怕是與虎謀皮,而且可能會造成更大的腐敗。
- 某培訓專家認為是我們青少年足球教練數量少、水平低,由此帶出來的隊員水平低。我們14億人口A級教練的數量,只有4700萬人口西班牙的6.6%。我們每154萬人裡,才有一個A級教練,西班牙每3133人裡有一個A級教練。相當於我們一千萬人口的大城市,才六個A級教練,而西班牙一個小區就有一個A級教練。這個觀點純屬硬扯,往自身培訓專業上硬靠,根本站不住腳,不值一曬。
- 某諮詢專家認為是足球管理組織是根本原因,指出體育局根本管不了教育局等問題,並開出要明確兩個局的權責、增強足球定位等解決方案。這和上文培訓專家如出一轍,都是硬往自身專業靠,其分析自然是偏的。
國足千瘡百孔,四面漏風,每個人一眼看過去,都能找到很多問題,而且找到的問題,都是自己想看到的問題。這一點,大V六神磊磊在《各罵各的國足,各過各的年》一文中有生動的闡述。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立場,看問題難免會走偏,即使是身在局中的足協官員和專家,也是當局者迷,而且越是業內人士,其分析越離譜,他們掉入了自身的專業陷阱,而不自知。至於普羅大眾,則主要是情緒和直覺主導,加上欠缺相應的方法,往往也難以看準問題。
由此可見診斷之難,給我們的專家和管理者提了醒:不要以為自己很專業,很熟悉情況,就一定把得準脈,特別是以組織診斷為生的OD們,不妨可以藉著對男足的診斷,也給自己把把脈,看看你是否有這樣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
那,怎樣才能診斷準?
一個成功的診斷,需要具備以下要素:
- 保持理性:
理性客觀是第一位的,有時候比能力還重要,立場偏了,分析自然會偏。很多專家學者為什麼診斷不準?從立場和出發點就偏了,不少人拿著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都往自己專業上硬靠,夾帶私貨,自然不靠譜。
然則,如何做到理性客觀?
文雅點說,就是放空自我;粗俗點說,就是變成傻瓜。放空,就是空杯心態,空無一物,不設立場,不存雜念,讓自己變成白痴。張小龍說喬布斯最偉大的地方在於1秒鐘就能變成傻瓜,馬化騰需要3秒,他自己需要10秒。Stay foolish,首先假設自己對這個問題是無知的,沒有預設的立場,沒有利益的引誘,這樣你看問題就可能變得通透。
但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一直理性客觀。有時候,局外人反而有優勢,因為他們是白痴,自然就相對理性客觀。
- 系統思考:
要從三個維度:時間、空間和互動來系統考察問題,時間維度就是問題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從演變的規律中推斷原因及解決方案;空間維度就是問題的各個組成部分及順序和權重,你需要建立一個結構,確保符合麥肯錫所謂的MECE原則(不重不漏),並分析出輕重緩急;互動維度則需要考慮各個結構之間的相互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你需要縝密的邏輯推演。
很多人缺少結構或者體系,很容易遺漏一些重要的因素。他們還沒有建立一個分析問題的框架,就直接奔向了結論,焉能不偏?
- 諳熟運作:
你還需要深入理解整個體系的運作,從頭到尾理解TA是怎麼執行的。例如從球員角度觀察:從初學者到進入國足乃至整個職業生涯是怎麼一個過程;從教練角度觀察:是如何挑選球員、組建球隊乃至整個球隊管理的過程是怎樣的;從資本角度觀察:它的投入和產出是怎樣的;從足協角度觀察:它是如何挑選國足成員和管理球隊的,它的動力和壓力是什麼等等。如果你連這個體系怎麼執行都沒有搞清楚,怎麼能找準它的問題呢?為此,我還著實做了一番研究,才算粗通足球。
- 善用方法:
此外,還要善用一些方法工具,找準根因,例如豐田發明的5why法:連問5個why,剝絲抽繭,直達本質。
又比如TOC法,找到關鍵瓶頸。
- 批判思考:
最後,批判性思考是判別根因的法寶,用它來類比來證偽來找準正確的方向,但遺憾的是,這項特質很少見,絕大多數人喜歡逃避思考,更別提容易引起爭議的批判性思考。
上面叨叨了這麼多,下面我們來應用一下。
2
給國足診個斷
首先宣告,我是個完全的足球白痴,不看球,球員一個也不認識,工作也和足球完全不相干。這就使我具備了旁觀者的理性視角。我寫作本文也不是為了賺錢,如果說我硬往專業上靠,也是向管理診斷這個上靠,而管理診斷的目的就是發現真相,找準根因,硬靠也無妨。我還希望以此為案例,展示如何操作好診斷,並提醒大家注意診斷的誤區,僅此而已。
接下來是分析過程:
第一步:建立分析的結構
我們借鑑吉爾伯特行為工程模型(BEM)來構建結構,它是一個分析績效問題的框架,分別從自身和環境兩大維度、六大因素來揭示原因及其佔比:
我們更進一步,建立一個二維矩陣分析模型,設定“主觀/客觀”、“自身/環境”兩個維度,列舉各種可能的原因如下:
上述原因中,可以先排除“1.2天賦不行”(可以證偽:同屬東亞人種,日韓為何行?不過也有足協領導認為是,就去搞外國歸化球員)、“4.1身高力氣不足”(不成立)、“3.1資料資訊不足”(不成立)這三個原因,剩下的原因再用5why、TOC等方法,層層分解推導根因。
第二步:分層推導根因
各個原因逐層深挖,就形成了上圖。以“1.1球技不行”為例,用5why方法:
- 第一次追問“為什麼球技不行?”,兩個主要原因“球員沒腦子,只知道瞎跑”(by伊涅斯塔)、“練球投入不足”(不信看他們的大肚子)。
- 第二次追問“為什麼練球投入不足?”,主要原因是“缺少梯隊和競爭”(它也可以回答為什麼沒腦子的進了國足?)。
- 第三次追問“為什麼缺少梯隊和競爭?”,主要原因是“高門檻阻礙梯隊”(要成為球員,需要從小投入鉅額訓練成本、關係打點成本和個人機會成本,而且還不一定成功)和“既得利益阻礙競爭”(球星、教練、足協等既得利益,阻礙局外人進入)。
- 第四次追問“為什麼會有高門檻和既得利益?”,主要原因是“商業化過重”、“雙軌制造成小圈子”、“既得利益抬高成本”等原因。
- 第五次追問“那為什麼會形成既得利益圈子呢?”,主要原因是雙軌制造成半市場半行政的怪胎,行政雖說手放開,但隨時可以伸到市場化的懷裡亂摸(by馮侖),例如體校、青訓審批、球員登記選拔、俱樂部准入等都可以插手,有利可圖而又不用承擔責任,行政之手何樂而不為?而市場化又被資本一通亂搞發生扭曲,不再是純粹的、低成本高質量的市場化,從良家婦女淪為娼婦。TA們暗通款曲,勾搭在一起,就形成了怪胎。挖到這,算是挖到根了。
同理,對其他幾個原因也是如此操作,最終根因大抵殊途同歸。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很多原因都不是我個人臆斷,而是出自王健林等,他們更有說服力。
第三步:整理提煉
將各個原因深挖出的根因進行彙總整體,我們可以發現主要是雙軌制下的既得利益圈子導致了中國男足越來越爛。這不奇怪,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足球界自然也會形成一個“吃足球”的既得利益圈子,如果沒有反而是怪事。他們把持了球員培養和選拔、佔據了流量、甚至操縱了比賽,攫取了大量利益並在內部分肥。他們人為設定高門檻,不從廣大野生好苗子裡選拔,只從交錢的青訓、體校中選拔球員,導致從入口開始就價高質次。普通人為了入選、為了晉級、為了上場等等,都還要額外上貢,“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是寫照。而好容易熬成了大魚,成了既得利益,就會變本加厲地攫取,愈演愈烈,竭澤而漁。2000年左右,足球市場化之初,還沒有這麼嚴重,男足成績也比現在好,現在是越來越嚴重了。
上述分析比較概括,業內人士可能一看就懂,普通人還需要補充一些背景等,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們姑且擴充套件一下,從中國男足的發展史談起。
94年之前中國男足是行政體制,球員屬於體制內,但是92年足球騷亂讓體制內精英認識到:單獨承擔起國足責任風險太大,收益太小,加上國際普遍是職業聯賽,於是決定走向市場體制,94年之後,開始甲A甲B的職業聯賽,球員也從鐵飯碗變成了打工人,但是,這個市場是不完全市場化,行政力量仍然強大,資本也加入了進來,二者將這個體系攪得更加畸形。
市場化之後,首先直觀的感受是成本的升高,成本的升高帶來質量的下降,最終導致一敗塗地。成本升高一方面是商業化(就像醫療教育住房市場化價格一樣升高一樣),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制度成本。
個人層面的成本,體現為球場費用高、參加青訓、請教練等直接成本提高,據某學生家長統計,一個小孩要能順利進入青年隊,總體花費可能在80萬元以上。這還是明面上的直接成本,暗地裡的間接成本,如教練推薦費(不交錢就不讓你上場)、評選關係打點等一系列費用更是不可預計,這是沒有錢、沒有關係的普通家庭不可承受的。你說你天賦很好,不交錢行不行?門都沒有,不信看這個野生梅西的經歷,最後的結局是野生沒戲。
知道為什麼中國登記的足球運動員只有5000人嗎?奧妙就在登記二字,你常踢不算,去體校登記了才算,選拔才有資格。就這樣,足球就變成了個小圈子,要入圈就得掏錢買門票。買了門票,也不一定保證你混得好,中年可能還是帶著傷病退役,下半生還不知如何保障,所以對於家長來說,這是一種成本高、風險極大的壞投資,“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雖說球員們年薪高,但家長們的總體投入更高,這是明顯的賠本買賣。加上中國經濟好、出路多、家長對男足觀感差等原因,導致小孩選這條路的機會成本也很高,他們完全可以正經上個大學找個體制內工作舒服體面過一生,何必趟這趟渾水呢?
這麼高的成本,直接導致了供給的急劇減少,而且質量也急劇下降,為什麼?因為有錢有關係的不一定有天賦,也不一定有腦子。有個外籍人士說,中國男足踢球都不用腦子,只知道一味瞎跑,可以作為佐證。而最終成功走上這條路的球員們,一旦上位,就會變本加厲地將自己的成本撈回來,怎麼撈,開青訓班收高昂學費、壓榨低階球員、接廣告、搞代言等等。
組織層面的成本,體現為球員薪酬高、俱樂部執行費用高等組織成本高企。例如恆大屢屢開出天價招攬球員、教練。據資料,中國球員的薪酬是日本的5.98倍,韓國的11倍。這些導致了足球成為少數人的遊戲,能玩得起俱樂部的地方急劇減少,造成了生態惡化。這其中固然一方面是資本攪局,例如恆大;另一方面是大國流量紅利,使我們能夠開出這樣的高價。中國家長雖然不愛讓孩子踢球,但是愛看球,這就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球員隨便接個代言、搞個廣告都是天價,加上資本推波助瀾,所以成本就高到天上去。如果廣大中國家長們不這麼愛看球,把足球當作一個普通運動,估計也沒有這麼多怪現象,說到底,還是這屆觀眾不行,是你們的注意力扭曲了球員的激勵機制。球員們根本不用努力踢球,只要躺在流量紅利上就能賺大錢,他們有什麼動力去贏球呢?他們就像資本捧出的流量小生,沒有演技,只需露個臉,就能賺大錢。而觀眾呢,就像這些流量小生的腦殘粉,花錢還幫著吆喝,被收割了還不自知。說到這裡,也許有讀者不高興了,說誰腦殘呢?可是你想想,你花錢買國足門票、你天天關注他們的新聞,這不就是腦殘行為嗎?你指責小姑涼們是流量小生的腦殘粉,你不也是男足的腦殘粉嗎?
而這幫足球演員們呢,看到錢這麼好賺,就會拼命維護自己的利益,拼命抬高進入門檻,拼命扼殺競爭,並用利益紐帶把一干人捆綁起來,形成小圈子,從而延長自己的利益。而掌握球員命運的人呢,一方面因為足球是團體運動,選誰不選誰有很大操作空間,不像乒乓球那樣靠成績說話,另一方面輸贏和他沒有什麼關係,輸了也開除不了,工資照拿,贏了也沒多少獎金,還不如利用掌握球員、俱樂部命運的權力去尋租。要尋租,自然是熟人比較安全。所以,各方就結盟了,而足球成績在這個結盟的主導下越來越爛,直到不可收拾。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當一項運動被一個圈子把持之後有什麼後果呢?兩千年前的漢朝小孩都知道,他們唱《桓靈時謠》:
舉秀才,不知書。
察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一直在重複,人性也一直沒有變。
3
然則男足如何治呢?
很明確,就是市場化、行政化只能選一頭,要麼徹底的市場化,要麼迴歸行政化,做好隔離,因為錢和權搞在一起,只會形成怪胎。足協這麼多年試了N種方案,就是沒有想過對自己開刀,不知道自己才是問題所在。中國男足這幾十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了男足只會越來越爛。愛因斯坦說,解決方案不可能在產生問題本身的維度上出現,因此,不可能依靠現有的足球體制去解決問題,體系需要重建。
市場化,國際上已有成熟的作業可以照抄,不用贅述。我一個門外漢,只能說幾個方向:降低成本、擴大供給、強化競爭、砍掉門檻、去除行政、徹底隔離。
行政化,則是我們的拿手好菜,不用多言。
4
對搞管理工作的啟示
- 要深度思考,不要武斷:很多人以為自己專業,以為自己掌握情況,上來就下結論,還不讓人質疑,這很容易犯錯誤,尤其是當你位高權重時,因此不要武斷,要多深度思考,比別人看到更深的層面,這樣你才會有權威。
- 要經常跳出來看自我:很多人脫離不了自身的侷限性,三句話不離本行,什麼都往自己身上靠,這就是個人侷限性。要擺脫,你需要時常跳出來,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看看可能會有哪些偏離,看看會受哪些因素左右,在從另外一個立場考慮,結論會發生哪些改變?可能出現什麼新的變化?多做這樣的練習,你會更客觀。
- 警惕自己成為問題本身:就像足協一樣,自己就是障礙還不自知。管理者位高權重,尤其要警惕自己不要成為阻礙。
最後說一點,很多問題不是一眼看上去那麼簡單,要診斷準確,還是要依靠方法論,依靠團隊共創等方式,確保無誤。診斷準了,才好對症下藥,否則遺患無窮。要知道,誤診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即使是醫生給自己診斷也是這樣。診斷,當慎之慎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