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頭條開學季#,有網友驚奇地發現,《劉胡蘭》、《誰是最可愛的人》、《狼牙山五壯士》、《一個粗瓷大碗》、《我的戰友邱少雲》這些在語文教科書中消失多年的作品又重新回到了秋季語文教材中。
具體新增的情況是:
- 二年級:新增《八角樓上》、《劉胡蘭》;
- 三年級:新增《一個粗瓷大碗》;
- 六年級:新增《我的戰友邱少年》、《金色的魚鉤》;
- 七年級:新增《誰是最可愛的人》;
- ......
教科書不僅承擔著向學生們傳播知識的重任,對學生價值觀的養成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華北人民政府就成立了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對當時的教科書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訂。到1951年,中小學生教科書在全國推廣實施的時候,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已經對此進行了長達三次的修訂,幾乎是每年都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動。
國家為了能夠修訂一套合格、適合中小學生使用的教科書,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著名教育家、出版家、文學家葉聖陶;教育學家劉徵、顧明遠(周建人之女周蕖的丈夫)等很多知名人士都參與了教科書的編撰工作。
進入新世紀以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價值觀也發生了悄然的變化,中小學生的教材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金庸的小說、周杰倫的歌都先後走進了語文課本。語文課本的篇幅是相對固定的,有新增的內容,必然就會出現被刪掉的內容。人們發現,曾經那一篇篇感人肺腑、膾炙人口的經典文章也悄然消失在中小學的語文教科書中,這其中不僅有魯迅的很多文章,也有像《劉胡蘭》、《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愛國主義教育色彩濃重的文章。
當時,教科書的編委認為:當同齡人還在草地上天真爛漫地追逐嬉戲的時候,劉胡蘭卻跟大人去參加你死我活的革命鬥爭。我們希望孩子是在一個原諒、包容和關愛的環境中茁壯長成,而不是讓他在心裡從小就被種下了血腥、殘忍和仇恨種子。因此,像《劉胡蘭》、《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反映革命、戰爭殘酷的文章已經不再適合中小學生閱讀。
為此,清華大學的一位老教授提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他痛心疾首地說:他們編寫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刪掉了《誰是最可愛的人》,刪掉了《黃繼光》,刪掉了《劉胡蘭》,增加了《愛迪生救母親》。愛迪生救母親這件事,有沒有,還在爭論。即使有選入是可以的,但是你沒必要把那三篇給刪掉,這就是崇洋媚外。
令人可喜的人,時隔二十餘年後,《劉胡蘭》、《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反映了愛國主義精神的文章又重新回到中小學教科書中。我記得中國有句老話:“國雖大,好戰必亡;國雖安,忘戰必危。”居安思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銘記的道理,只有我們銘記歷史,不忘記革命烈士為了國家解放、民族獨立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我們才能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才能更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