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訊敢言(公眾號)
中國移動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是有錢!
我查了一下最近幾年中國移動的財務報告,基本上現金存款都在大幾千億的規模,光是利息收入就接近200億,這是中國移動發展的底氣。
而相反,兩位友商小兄弟嚴重的時候欠著銀行幾百億,每年光利息就數十億的支出。這一正一負,加起來就是將近300億元的差距!你讓這兩兄弟怎麼跟中國移動競爭?!
不過中國移動雖然有錢,但並不任性,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除了預留正常的開支,多餘的錢就放在銀行裡吃利息,怎麼說呢,人傻錢多!
這個行為有多傻?舉個例子,2000年,軟銀向成立僅一年的阿里巴巴投資約2000萬美元,拿走了阿里巴巴20%的股票,20年後,這2000萬美元到今天變成了1073億美元!
當時中國移動有沒有2000萬美元?有!但中國移動沒有投資的眼光,當然,也沒有這個權力。
-01-
中國移動傻了很多年,後來終於醒悟,開始探索資本運作——
2006年斥資33億港元收購香港運營商華潤萬眾的所有股份;
2007年以2.84億收購巴基斯坦第五大電信運營商Pakel Ltd;
2010年以398億入股浦發銀行;
2011年,斥資2.37億元收購中移鼎訊全部股權;
2013年以13.6億戰略投資科大訊飛;2014年以68.2億港元入股泰國運營商True;
2015年,以318億收購鐵通,並斥資5000萬美元買入中金公司有限公司IPO股票。
站在今天回望,中國移動上述投資的財務回報幾乎都是正向的,尤其是2010年398億入股浦發銀行,這筆投資為中國移動每年都能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但是,實話說,中國移動以上投資的初衷,基本上不是奔著現金回報去的,以上投資基本上都是圍繞中國移動的主業開展的拓展,說白了就是,中國移動想要發展主業,然後扔一筆錢出來鋪路,至於這筆錢能不能有收益、甚至能不能收回,中國移動似乎並不care。
比如,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純粹是為了當時想做移動支付業務,需要拉一家銀行來實現資金的留存和流轉,結果支付業務沒做成,卻成為了浦發銀行的長期股東;
比如,中國移動投資科大訊飛,是當時想做語音輸入法,打造一個網際網路入口,當然AI產品中國移動也是覬覦多時的,結果,業務沒做成,科大訊飛的市值卻翻了好幾倍。
-02-
後來,中國移動發現,死守主業沒有前途,反而是一些無心插柳的投資卻收到了巨大的收益彙報,當然,最主要的是國資委對運營商的經營範圍的管控有所放寬了,於是中國移動開始放手幹了。
2016年,中國移動成立投資公司,開始專業化運營投資工作,定位有三個:價值貢獻、生態構建、產投協同。隨後迅速開展了多項重磅投資專案,重點聚焦網際網路服務,看看下圖感受一下——
投資公司的成立,我認為是中國移動蛻變的關鍵一步,中國移動開始逐步走上CVC(投資於外部創業企業的企業基金)道路,開始認真考慮“錢生錢”的生意了。
而這個新起點可能將成為中國移動開創帝國的重要一步!
從成立這幾年的表現來看,投資公司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比如,2020年,投資公司投資決策規模超100億元,完成出資超60億元,股權投資收益對中國移動利潤貢獻超130億元!要知道,中國移動2020年利潤才1078億元,其中投資收益佔比12%!此外,投資公司在管資產規模也達到了1700億元,可以說是中國移動的資本擔當。
-03-
那投資公司下一步將怎麼走呢?
投資公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是背靠中國移動,中國移動不光有錢,還有強悍的線下營銷體系,以及自身越來越寬廣的業務體系。
投資公司下一步怎麼走,我覺得有幾個方向——
第一,聚焦通訊服務主業,這個是中國移動吃飯的傢伙,也是中國移動最擅長的領域,當然,這個主業在國內的空間已經不大了,更廣闊的市場在海外,投資公司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去挖掘海外一些優良的基礎通訊企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透過投資入股或直接收購的方式,參與到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去,以中國移動的經驗,自然是妥妥的,這裡面將產生巨大的紅利!
第二,聚焦資訊服務業,國內的資訊服務業正在蓬勃發展,每天都有一些新模式新玩法誕生,騰訊、阿里這些老帝國已經有點疲態,創業企業的崛起難度係數不斷降低,比如拼多多崛起只花了不到5年,中國移動有非常龐大的平臺和渠道體系,不光是傳統的客戶接觸渠道,還有咪咕、物聯網這些平臺,這些資源正是這些創業企業所需要的,投資公司甚至可以採取廣撒網的方式去開展投資,只要抓住一兩隻黑馬,收益甚至是萬倍以上的。
第三,聚焦新技術,尤其是基礎技術創新。比如量子通訊、腦機介面這些可能顛覆社會發展模式的基礎技術,還有一些醫療領域、下一代半導體領域、新能源領域,都可以廣泛參與,當然,這個領域成功的機率很低,但是一旦成功,收益空間簡直無法想象!
中國移動或將成為下一個軟銀,投資公司將是關鍵一步,這一步已經走了個開頭,希望能好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