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帶著自己的故事走進了歷史帷幕,永遠地留在了歷史史書上,蔣氏血脈卻依然在延續。
蔣氏後人大多分佈於各地,從事各行各業,到了友字輩,彼此之間的聯絡已說得上是微乎其微,血緣關係淡薄,有的甚至彼此從未見過面。
不過他們在不碰政治這件事上的態度卻是出乎意料的一致。
身為蔣四代的蔣友松曾說過: “蔣家從第四代子孫開始便不會再從政。”
尤其是同為蔣家四代的蔣友柏,直言道: “別叫我蔣四代。”
那麼蔣氏後人,到底為何都如此抗拒從政?
蔣介石的四任妻子
首先還是要理清蔣家錯綜複雜的關係,這就不得不從蔣介石的幾樁婚姻說起。
提起蔣介石的伴侶,世人大多知道是宋美齡,那位名動滬圈的上海名媛,然而蔣介石一生風流韻事不計其數,他一共有過四任妻子。
宋美齡則是蔣介石的第四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
蔣介石的第一任妻子叫毛福梅,大了蔣介石四歲,18歲那年嫁給14歲的蔣介石作新婦,兩人的結合屬於十分典型的包辦婚姻,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只是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
毛福梅有著在當時封建社會下傳統婦女所具備的一切美德: 以夫為尊,溫順賢淑。
但是一來她相貌平庸,沒有可以留住男人的美貌,二來出身農村沒有文化,與蔣介石也無法產生靈魂思想的碰撞,這個裹小腳的傳統女子很快就被見過了世面的蔣介石所厭棄。
蔣介石對她是打心眼裡煩,甚至在日記裡毫不避諱地直言道: “見毛氏而心驚,見其親戚心尤不快也。”
毛福梅為蔣介石誕下了蔣家長子蔣經國,她的一生夫棄子離,下場也無比淒涼——她在逃難時死於日軍轟炸之下。
死後十一年,也依舊不被承認與蔣介石的婚姻關係,以“蔣母王氏義女”、“蔣介石義姐”的名義,被載入《溪口蔣氏宗譜》。
蔣介石的第二任夫人,是歌女姚冶誠,彼時已婚的蔣介石在歌廳對這個交際花一見鍾情,但因出身風塵,被思想封建傳統的蔣母抗拒,極力反對她進門。
於是姚冶誠也是蔣介石四任妻妾中唯一沒有名分的女子,和蔣結合後,也沒有生育子女。
蔣介石為了寬慰姚氏,和她一同收養了蔣緯國作養子。
再美貌的女人也抵不住生性風流的男人,兩人好上沒多久,蔣介石又遇到了第三春,31歲的他愛上了出身商戶之家的12歲小姑娘陳潔如。
1921年,蔣介石瞞著前兩任相好,把陳潔如娶進了門,倆人也是一生未有生育,只收養了一養女,名為陳瑤光。
好景不長,僅過一年,蔣介石便哄騙陳潔如遠赴美國唸書,至此分離五年。
按理說兩人剛成婚一年,應正是蜜裡調油的時候,何至於斯?
原因無他,蔣介石又變心了,這次他遇上了自己的命中貴女——宋美齡。
彼時宋美齡剛回國,憑藉著出眾的美貌背景和社交能力很快躋身上海上層社會名流圈,身邊無數男人追求。
蔣介石在一場酒會上對宋美齡驚為天人,這個女人擁有他幾任妻妾所不具有的一切,毛福梅平庸粗俗,姚冶城出身風塵,陳潔如小家碧玉但家中財力不足以給予蔣介石支撐。
而宋美齡13歲就在美國唸書,再加上顯赫高貴的身家背景,其父宋嘉樹,大哥宋子文,二姐宋慶齡,都是聲名顯赫的人物。
簡直就是集齊了蔣介石對理想伴侶的特點於一身,蔣介石對宋美齡展開了瘋狂的追求攻勢。
蔣介石追求了宋美齡五年,期間阻礙重重,他只是社會地位平凡的軍人,追求名門貴女不是易事,加上宋家人對他不是很看好,極力反對宋美齡與蔣介石交往。
原因也有許多:
一是蔣介石是個軍人,未來成敗未可知,宋家實在不願讓小女踏入這一汪渾水;
二蔣介石有過三個妻妾,宋美齡嫁過去名聲不好看;
三是宋美齡信仰基督教,蔣介石不信這個,二人沒什麼共同興趣,何必硬湊一起。
宋家唯一看好蔣介石的只有大姐宋靄齡,她斷定蔣介石會成為南京革命政府的一顆政治明星,於是一直給妹妹吹耳邊風。
歷數嫁給蔣介石的好處,再加上宋美齡也時不時關注著蔣的動態,也不是完全對他無意。
同時隨著蔣介石越來越有權勢,追求宋美齡的底氣也越來越足,宋家人也漸漸鬆了口,蔣介石也做了不少犧牲,甚至為了宋美齡直接改信了基督教。
而基督教主張一夫一妻制,宋家對於蔣介石先前的幾樁風流韻事甚是耿耿於懷,也就是說蔣介石若要抱得美人歸,勢必要處理好與那幾個女人的關係。
於是蔣介石毅然揮劍斬情絲,先是將三房陳潔如哄騙去了美國留學,藉機斷了婚姻關係。
二房姚冶誠身份低賤,也沒有名分,是最好處理的一個。
最難搞的還是髮妻毛福梅,又哭又鬧的不肯離婚,再加上與蔣介石育有長子蔣經國,十分棘手。
於是蔣介石退了一步,與對方協商“離婚不離家”,離婚後,她依舊還是可以住在蔣家,由蔣介石供養。
最終,毛福梅同意了蔣介石的建議,兩人離了婚。
1927年9月26日,蔣介石在《申報》發表單身啟事: “民國十年,原配毛氏,與中正正式離婚。其他二氏,本無婚約,現已與中正脫離關係。”
啟事足足刊登了三天,昭告天下。
發表當晚,蔣介石就與宋美齡訂了婚,不久,蔣介石遠赴日本徵得宋夫人倪桂珍同意。
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了一場無比盛大的婚禮,由蔡元培等人擔任證婚人,從此開始了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飲的攜手生活。
淡出政治舞臺的蔣氏血脈
宋美齡一生沒有子嗣,一是在商議婚事時,出於政治因素考量,宋家提出了美齡不生孩子的要求,而宋美齡本人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對傳統的子嗣觀念也比較淡薄,並不十分渴望孩子。
所以蔣介石膝下只有三子——毛福梅所出的親子蔣經國,養子蔣緯國,養女陳瑤光。
蔣經國小時候就被蔣介石送去蘇聯讀書,在那裡遇到了後來的妻子蔣方良。
翻開蔣方良的資料,卻赫然是個金髮碧眼,高鼻深目的俄國女子,她原名芬娜,祖上曾是沙皇貴族,後隨蔣經國回到中國,為了融入當地文化,改了箇中文名。
蔣經國與蔣方良共育有三子一女,全都是孝字輩的,分別是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女兒則是有“臺灣第一千金”之稱的蔣孝章。
雖然蔣介石的孫子孫女比較多,至少比子女多,但是蔣三代的三個孝字輩孫子相繼去世,並且全都是英年早逝,孫女蔣孝章也隱居美國。
但是這四個孩子只是蔣經國名正言順的子嗣,此外他還出軌女秘書章亞若,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私生子。
這一雙私生子入不了蔣家門,隨母姓章,分別命名為章孝嚴,章孝慈。
直到蔣經國去世後,才認祖歸宗,正式改姓蔣。
而章孝慈比父親蔣經國去世得還早幾年,所以最後真正活著歸宗的只有蔣孝嚴一人。
蔣經國這一支血脈十分凋零,到最後也只有遠嫁美國的女兒蔣孝章,私生子蔣孝嚴。
親生血脈凋零,蔣介石的養子蔣緯國,膝下子女不過一人而已,也就是蔣介石最小的孫子,蔣孝剛。
蔣介石為數不多的子孫輩,算起來也就只有長子蔣經國,以及後來被認進門的孫子蔣孝嚴及其兒子蔣萬安,繼承了蔣介石的政壇路,步入臺灣官場,在其中起起浮浮。
蔣氏其他的後人有留在臺灣工作學習的,不過大多離開臺灣。
尤其是蔣氏第四代,除了蔣萬安延續了蔣氏的政治香火,大都涉足律政界,商界,藝術界,與政治漸行漸遠。
蔣經國在逝世之前,對外界曾說出這樣一番話: “蔣氏一族決不再搞世襲政權。”
“別叫我蔣四代”
蔣友柏可以說是蔣氏後人裡比較出名的一個了。
他是蔣介石曾經最疼愛的孫子蔣孝勇長子,由於祖母蔣方良是白俄羅斯人,所以蔣友柏也有混血基因。
蔣友柏19歲踏足商界,做房地產生意拿下160萬美元的第一桶金,27歲創立橙果設計公司,擔任CEO。
身為蔣介石曾孫的他,雖然一生都在極力避免頭上的蔣氏光環,但還是總免不了在商業談判的時候被人問: “(作為蔣家後代的)你為什麼不從政?”
言外之意就是,拜託,看看你祖上是誰,你不借助家族背景踏上政途簡直太奇怪了。
而蔣友柏總會回道: “老實說,我只對生意感興趣。”
小時候,蔣家的深家大院裡,蔣友柏也不可避免地做過“總統夢”,因為那時的他要什麼有什麼,憑藉著蔣家在臺灣的權勢地位,蔣友柏也是個十足的貴族小公子。
蔣家宅院裡僕人成群,平日燈火通明,往來訪客全都是有頭有臉的頂級人物,還在學校裡唸書的蔣友柏平時歷史課上學的歷史,他閉著眼都能答出來。
因為學的歷史就是蔣家家史,這就是出生在蔣家的顯赫之處。
身為蔣家公子的蔣友柏在同學裡也是老大一般的存在,說一不二,但是他平日裡鮮少和同學出去活動,因為這對於身份尊貴的蔣家少爺來說,不甚安全。
但是隨著蔣經國的去世,一切都有了轉折。
曾經門庭若市的蔣家大院變得門可羅雀,冷冷清清,昔日來蔣家走動拜訪的政壇人物,軍官權貴等等也都不再上門,有的直接變了嘴臉。
許是父親蔣孝勇也有如此感受,不久,他攜全家移居到了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市。
“我爸不讓我跟你往來,因為你是蔣匪後代。”
一位跟蔣友柏玩得較好的大陸同學有一天突然跟他這樣說,這讓蔣友柏臉色鐵青的同時也感到十分難堪。
很多年後的蔣友柏在個人部落格中回憶起那段經歷,如是寫道: “好像我們家是在祖父過世之後,匆忙地逃出去的。”
後來蔣孝勇得了癌症,蔣友柏守在病床前與父親促膝長談,他心裡的這個想法在這次交談中也得到了證實。
那確實是一場逃離,因為蔣孝勇在蔣經國過世後,很長一段時間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在事業,家族中也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所以決定離開臺灣。
蔣孝勇去世前,給蔣友柏留下的遺訓也是不要踏足政治。
在後來的蔣友柏心裡,對於父親當初帶全家離開臺灣的決定感到很贊同,因為這讓他來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也給了他一個從頭開始的機會,如果留在臺灣,長大後難免不會陷入與當初父親一樣迷惘的處境。
畢竟蔣這個姓,是沉重的。
但說起蔣姓有沒有給他帶來一定的好處時,蔣友柏也並不否認。
在做生意的時候,也有不少客戶都是為了蔣家,為了他蔣氏四代的這個頭銜而來,有的人在談生意前甚至要對蔣友柏的曾祖父蔣介石和祖父大罵一通。
他人立場無可厚非,但是畢竟罵得是自己的親人,蔣友柏不可避免地感到不愉,但他同時也日漸學會了忍耐。
他渴望擺脫蔣姓的束縛,如果因為他人說一句蔣家不好,他就要勃然大怒、當場掀桌子,那怕是這個願望也沒有什麼踐行的意義可言,一輩子都只能是空話。
同時對於一個生意人來說,這種行為也是極其失敗的。
所以這個腰不彎也得彎。
對於曾祖父蔣介石的態度,蔣友柏的態度是不否認歷史。
“祖輩的餘蔭已經夠多了,那些政治帶來的殘留利益,我們更希望能夠拋棄它,從零開始,為了我和的後代,做全新的一代蔣氏人。”蔣友柏這樣說道。
或許對他來說,蔣這個姓氏只是一個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