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將在美國以外的主要市場停止新型汽油發動機的研發。該公司已在歐洲市場停止此類研發,今後還將在日本和中國市場停止研發。背景原因是,隨著向純電動汽車(EV)轉型,世界各地紛紛強化尾氣排放規定。除研發外,生產領域的“遠離發動機汽車”動向也在擴大,大型汽車企業面臨著無法避免根本性結構改革的局面。
歐洲最早將於2025年引入尾氣排放規定“Euro 7”。規定的限制物件是氨和甲烷等有害物質。要應對這一規定,需要研發新的催化劑,或者用其他裝置淨化尾氣。日產的營運長(COO)阿什瓦尼·古普塔指出,“這比純電動汽車的研發成本還要高”。
此外,歐盟委員會還提出,到2035年將禁止銷售汽油車及混合動力車(HV)等裝有發動機的內燃機車。日產提出的目標是,到2026年度使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在歐洲銷售的車型中佔到75%,到2030年度把這一比例提高到100%。該公司認為,即便停止研發新型內燃發動機,也不會造成明顯影響。
世界各地均在逐步採用更加嚴格的尾氣排放規定。中國從2021年開始嚴格執行一氧化碳排放量比原來減少30%的“國6”新規。國6標準比歐洲的現行規定還要嚴格,目前還在討論2023年以後進一步強化尾氣排放規定。日本對氮氧化物等的規定值已經達到全球最嚴格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大型汽車企業中出現了完全停止研發新型發動機的動向。大眾旗下的奧迪計劃2025年停止研發新型汽油發動機,梅賽德斯·賓士集團也以2025年為目標停止研發。大眾品牌提出了以2026~2028年為目標退出發動機研發業務的方針。
現代汽車2021年12月取消了部分研發部門,壓縮了發動機的開發規模。本田提出了2040年的擺脫汽油車的概念,但對於發動機的開發尚未明確表態。
如果是生產純電動汽車用馬達,被認為只需要生產發動機零部件的10分之1人手。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指出,到2030年德國國內從事發動機生產的61萬人中,有21萬人的崗位將受到影響。包括製造部門在內的汽油車相關重組今後將全面展開。
大眾等車企隨著向純電動汽車轉型,正在進行裁員和崗位調整。日本企業中,豐田也開始推動業務重組。例如把一部分發動機零部件的設計和開發部門轉入集團內部其他企業等。日產現在尚未考慮隨著向純電動汽車轉型而裁員。
2018年日產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被逮捕後,陷入經營不振的該公司公佈了2022年度之前裁員1.25萬人的計劃。截至2020年度末,日產的員工人數為13萬人,比2017年度末減少8300人。
日產的高管表示,“經營不振的時候,人員流失過於嚴重,開發先進技術的人手已經不足”。日產在2021年11月底公佈的長期發展戰略中提及了在純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的研發方面將新聘用3000多名員工的方針。
不過,全球各地對純電動汽車相關軟體技術人員的需求都在擴大,與其他行業的人才競爭也很激烈。如何重新培訓各家汽車企業的發動機技術人員使其轉向純電動汽車,將是結構改革的關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淺山亮、山田遼太郎
版權宣告: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日經中文網 https://cn.nikk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