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在5000多年的歷史更迭當中,酒水陪伴著人們走過了歷朝歷代,如今更是成為了餐桌上的常客,再加上釀酒技藝的提高,酒水的種類也更加豐富多樣,啤酒、白酒、紅酒等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酒癮比較大的人幾乎養成了每天都要喝酒的習慣,就算身體出現了疾病,需要服藥時也避免不了喝酒,當酒精遇見藥物時,可能會在體內發生不良反應,威脅人體健康,比如頭孢。#夏方養生指南#
01
“頭孢配酒,說走就走”?為什麼吃頭孢時不能喝酒呢?
相信大家在平時都聽說過頭孢配酒,說走就走的說法,很多人在參加朋友聚會時,為了避免喝酒,通常會表示自己剛剛吃了頭孢,那麼為什麼吃頭孢時不能喝酒呢?
一般來說喝酒後5天千萬不能吃頭孢類抗生素,否則容易引起過敏甚至休克,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腦缺血缺氧。
其機制主要是酒精首先有乙醇脫氫酶氧化成乙醛,乙醛需要依靠細胞線粒體內的乙醛脫氫酶進一步氧化為乙酸,進而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從而將有毒的乙醛代謝為無毒的終末代謝物。
而許多頭孢類抗生素(尤其以頭孢哌酮為代表)的分子結構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側鏈”,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從而導致乙醛積聚和一系列不良反應。表現出雙硫侖樣反應的症狀,如頭痛、噁心、血壓下降、心功能異常,甚至休克死亡等。
喝酒後5~10分鐘即可發病,反應持續時間從30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其嚴重程度與藥量和飲酒量成正比,如果在平時不會喝酒或者酒量很小的話,其反應更加嚴重。靜脈用藥後的反應會比口服用藥更加快速,而且更加嚴重。
因此,為了避免雙硫侖樣反應的發生,在使用頭孢類藥物期間以及停藥一週內應忌酒。除了不能飲酒外,還應避免服用含乙醇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養陰清肺糖漿等,另外調味劑、發酵的食醋、酒心巧克力以及補品如人參蜂皇漿等也要禁止食用。
02
除了頭孢,還有哪些藥不能沾酒?建議瞭解下
1、甲硝唑
甲硝唑應用範圍較廣,如患者牙痛可服用甲硝唑。但甲硝唑可影響酒精代謝,使酒精代謝出現障礙,如果服用甲硝唑後喝酒也會出現酒精反應加重,故喝酒時不建議服用甲硝唑。
另外,甲硝唑對肝臟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服完藥後再喝酒不利於病情恢復,所以服用甲硝唑避免飲酒。而甲硝唑本身的藥物副作用有噁心、嘔吐、感覺神經的障礙。如果喝酒,這些副作用會加重。如飲酒後有時就容易嘔吐,如果加重,嘔吐時有可能會引起吸入性肺炎等一系列問題,所以不建議服藥後飲酒。
2、痢特靈
痢特靈是治療腸道細菌感染的常用藥,對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菌痢、腸炎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是,吃痢特靈時飲酒可能會引起“醉酒樣反應”。
乙醇在人體內代謝會產生中間代謝產物——乙醛,乙醛再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代謝才能被人體利用。如果服用痢特靈的同時飲酒,痢特靈的代謝產物(2—羥乙胺)會使乙醛的降解受阻,從而導致體內乙醛蓄積。乙醛蓄積達到一定程度,會導致患者出現心跳加快、面部潮紅、噁心、腹痛、頭痛等類似醉酒的症狀,稱之為“醉酒樣反應”。
3、降壓藥
因為酒精進入人體會擴張血管,導致血壓下降,加之降壓藥產生的效果,導致降壓作用疊加,此時患者會出現突發性低血壓,出現頭暈、乏力、黑蒙,甚至會出現暈倒等意外傷害。
高血壓患者多數伴隨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大量飲酒也是導致動脈硬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飲酒會加速動脈硬化的程序,可引起血壓升高,導致降壓藥達不到滿意的療效,使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
4、感冒藥
因為大部分的感冒藥裡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而對乙醯氨基酚在體內轉化時,會產生有毒的代謝物質,這些代謝物質需要與谷胱甘肽結合才能降低毒性,酒精會消耗大量的谷胱甘肽,所以對乙醯氨基酚產生的代謝物會由於缺少谷胱甘肽,增加肝臟的壓力,從而增加肝臟衰竭的風險。
此外,如果口服感冒藥物後再飲酒,容易引起或者加重很多不適症狀,比如出現心慌、胸悶、四肢乏力、頭暈等症狀。
03
閱讀延伸——服藥時的飲食禁忌
1、使用白開水送服
在日常服藥時最好用白開水送服,不要用牛奶,果汁,茶水等,這些飲品都會對藥物的吸收代謝產生影響。
2、多種水果要回避
在服藥期間有些水果是不能吃的,比如服用抗抑鬱藥時,不要吃牛油果,此外香蕉,橘子,桃子等富含鉀離子與顱內脂等藥物,同時會使血液中的鉀濃度增加,導致心律失常,吃他汀類藥物時不要吃柚子、橘子,否則會導致血藥濃度升高,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風險。
3、注意高脂肪、高鹽、高糖等食物
對於正在吃補鐵類藥物的人來說,高脂肪的食物會促進膽汁的分泌,不利於鐵的吸收,此外再服用降壓藥物時也應多吃低脂低鹽的食物,否則血中的鈉離子濃度升高,下離子減少,不利於疾病的控制;服用健胃藥物時,如果吃高糖類食品就會掩蓋藥物的苦味,失去其藥效。
4、禁止吸菸
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影響到人體肝臟的代謝酶系統,藥物代謝產生變化,從而使藥物濃度下降,藥效也就大打折扣。此外吸菸也會對雌激素類避孕藥物的藥效產生影響,服藥期間主動吸菸或被動吸菸都有可能導致避孕失敗。
結語:透過本篇文章的介紹希望大家都能夠引起重視,在服藥時一定要注意其服用禁忌,做到科學合理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