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養生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養生

春季萬物生髮,氣溫變化頻繁,晝夜溫差較大,這會影響到人的機體而容易出現肝氣過盛,導致肝火。可見頭暈、面紅、目赤、口苦、耳鳴等,也可影響到其他方面,導致急躁易怒、失眠、出汗等。肝臟是糖代謝的重要臟器,糖尿病患者春季養生要注重養肝護肝。

俗話說:“百草回春,百病發作”,春季也是疾病的好發季節,一些宿疾舊病常常在這個季節復發。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何在春季高發時期做好預防工作呢?

首先在飲食方面給出如下建議: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養生

宜溫補陽氣

中醫所說的“陽氣”泛指人體之功能,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使人體堅固。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出:“以蔥、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雜和而食”。前三者都是現代常食的養陽佳蔬。此外,春季要食用助生髮的食物,常見的有芽菜和韭菜。

宜多甜少酸

春季肝氣較旺,而酸味的東西入肝,由於肝氣過於偏亢,相應地會損害脾胃功能,因此中醫認為,春天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而要多吃甜味飲食,可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宜清淡多樣

油膩的食物容易使人消化不良,飯後使人出現疲勞、嗜睡等“春困”的症狀。因此春季飲食宜清淡。而豐富多樣的食物能夠讓我們獲得多種營養素,使人精力充沛。

宜多食新鮮蔬菜

冬季新鮮蔬菜較少.容易缺乏某些維生素、礦物質元素,春季來臨蔬菜品種多了起來,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彌補冬季容易缺乏的各種營養素。

宜補充津液

春季風多,風邪襲人可使人腠理疏鬆。津液外洩,造成口乾、舌燥、面板乾燥等。飲食上要多飲水,多吃些補充人體津液的食物,比如柑橘,但是不少生津食品都是酸味的,容易造成肝氣過盛,因此適量則可。

宜清解裡熱

漫長的冬季人們穿著很厚的棉衣,圍坐火爐,吃著熱氣騰騰的食物,很容易在體內積蓄鬱熱,春季生髮之時,鬱熱散發,可出現頭昏、煩悶、口肢重滯等症狀,因此要透過清熱的食物清解裡熱。

忌黏硬生冷,肥甘味厚

春季肝氣較盛,因此脾胃相對虛弱,黏硬、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本身不易消化,加之脾胃功能不佳,因此春季應儘量少吃。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養生

入春後應加強鍛鍊,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儘量多活動會使春氣升發有序,陽氣增長有利,符合“春夏養陽”的要求。年老行動不便之人,乘風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時,可在園林亭閣虛敞之處憑欄遠眺以暢生氣,研究表明飯後運動可以明顯降低血糖,但不可默坐,免生鬱氣,礙於舒發。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養生

春回大地,人體的陽氣開始趨向於表,面板舒展,肌表氣血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加,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反覺睏倦,故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之說,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懶覺不利於陽氣生髮,因此,應當控制睡眠時間,在起居方面要求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在庭院或場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懶思眠的狀態,以助生陽主氣升發。同時,每天晚上11點前上床,因為肝臟需要睡眠,凌晨前後為“肝經”時間,如果這段時間不睡覺,不僅會面板粗糙、容易疲勞、口苦咽乾、火氣大,而且早上血糖會頑固不降。所以,養肝護肝的最好方法就是晚上11點前就寢,讓自己每天都睡個飽。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養生

初春由寒轉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猩紅熱等傳染病多有發生流行。預防措施:一是講衛生,除害蟲,消滅傳染源。二是多開窗戶,使室內空氣流通。三是加強保健鍛鍊,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

在春天亦不可忽略藥物保健,一些古代中醫養生家就提出了在這個季節應服用一些中藥,以調整機體功能,預防疾病。如孫思邈曾在《千金翼方》中提出:“凡人春服小續命湯三五劑及諸補散各一劑”,《壽世保元》亦指出“三月採桃花酒飲之,能除百病益顏色”。 除此之外,古人認為,在“立春”那天宜服蔓青汁,以預防春季傳染病;在“三月”之節宜飲松花酒,在“春分”後宜服神明散,要吃點能增強身體抵抗力的補藥,以防止外感熱病的發生,例如玉屏風散等,也可以將蒼朮、桂枝等中藥製成香囊隨身佩戴。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養生

春季是一年的開始,是一切希望的開始,但不要讓這希望之季成為你的噩夢。糖尿病患者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做好保健工作。

中國傳統養生

養生原指道家透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養生要懂得順應自然,即順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寒來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到天人合一。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養生

個人健康是美德,傳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想要獲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知識可在評論區或私信中進行諮詢~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養生

資料來源:轉自文糖醫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2-02-10

相關文章

褪去毛髮100萬年後,人類穿上了衣服,是因為害羞?

褪去毛髮100萬年後,人類穿上了衣服,是因為害羞?
當達爾文提出,人類可能是由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的時候,當時的社會上,對於達爾文的質疑聲此起彼伏,原因很簡單,因為人類和猴子之間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靈長類動物都是長著一身毛髮,可是,人類的面板卻是光溜溜 ...

《國家地理人類進化史:智人的天性》:完整展現人類進化史,啟發變革和創新思維

《國家地理人類進化史:智人的天性》:完整展現人類進化史,啟發變革和創新思維
無數的家長在孩子身上不惜物質和情感投入,但如果不從更長的時間線上去理解人類的天性,順勢利導,可能不僅會事與願違,還適得其反.因此,我們推薦這本由美國國家地理權威出品的<國家地理人類進化史:智人的 ...

人類的起源竟有可能來源自外太空

人類的起源竟有可能來源自外太空
說起人類起源,這個話題人們一直存在著爭議,目前主流的主要有三個觀點. 神創論 人們認為是"神"或者是"上帝"創造了人類,當然這種創世論在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中都能 ...

本·克萊爾:“物種”從哪來?

本·克萊爾:“物種”從哪來?
導讀:<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十五次會議在昆明舉行,中國媒體與民眾對多樣性保護的關注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一些前沿研究.基礎研究也更多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物種如何起源?有基因交流的物種 ...

科學家發現: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了5處不完美的地方!所以要注意

科學家發現: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了5處不完美的地方!所以要注意
現代科學認為宇宙是誕生於138億年前,在138億年前有一個質量無限大,能量無限大,熱能無限大,密度無限大而體積無限小地點發生了爆炸,爆炸之後產生了現在的宇宙,地球相當於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因為在宇宙中 ...

37℃正常體溫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來越低,意味著什麼?

37℃正常體溫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來越低,意味著什麼?
對人類體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37度是正常的.但如今因為疫情,每天測體溫時發現基本在36度多,為什麼人類體溫會下降?體溫下降是好還是壞? 恆定體溫37度是怎麼來的? 相對於鱷魚.蛇這類不能調節體溫的 ...

遨遊海洋不是夢,科學研究讓人類初步具備液體呼吸技能(2)

遨遊海洋不是夢,科學研究讓人類初步具備液體呼吸技能(2)
從上世紀中葉,科學家們出於工業和軍事的需要,已經開始研究人類更深的潛水方法.要突破這個人類極限的目標,我們必須先搞清楚現有裝備的缺陷.目前我們常用的氧氣供給潛水服的發明,能夠保證給下潛人員提供足夠的氧 ...

遨遊海洋不是夢,科學研究讓人類初步具備液體呼吸技能

遨遊海洋不是夢,科學研究讓人類初步具備液體呼吸技能
我們背上氧氣瓶,是不是就可以像魚一樣,可以游到海洋最深處?可惜答案並不是可以的,冒險背上呼吸裝置進入深海,會導致你出現生命危險. 但是你知道人類帶上氧氣瓶,潛水的極限是多少麼?其實只有短短的332米, ...

地球上本來沒有人,那第一個男人和女人是怎麼誕生的?

地球上本來沒有人,那第一個男人和女人是怎麼誕生的?
古人的神造人觀點 提到第一個男女這個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東方的女媧造人神話和西方的伊甸園神話了吧. 在東方的女媧造人神話中,自盤古開天地之後,世間不再混沌,女媧為了讓世界更生動鮮活以及緩解自己 ...

貓在野外待得足夠久,未來會不會進化成老虎?

貓在野外待得足夠久,未來會不會進化成老虎?
貓在外形和習性上,與老虎十分相似,簡直就是縮小版的老虎,所以很多人產生了這樣一種疑問:如果貓在野外待的時間足夠久,那麼未來它們能夠演化成老虎嗎? 人們之所以能夠產生這樣的疑問,先決條件是現代所有貓科動 ...

為什麼考拉從不擔心自己會被獵食者吃掉?因為它有兩個特點

為什麼考拉從不擔心自己會被獵食者吃掉?因為它有兩個特點
考拉之所以能在物種進化的道路上存活下來,那肯定是因為它不好吃. 對於考拉這樣讓人難以理解的物種,它沒有被滅絕的原因,有些網友大概就是這麼調侃的. 對這種動物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慢,就是它最大的特點 ...

流浪狗待在野外的時間足夠久,未來能否發展成狼群?

流浪狗待在野外的時間足夠久,未來能否發展成狼群?
根據2020年<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全國城鎮養犬人數達3593萬,寵物狗數量為5222萬隻.在巨量寵物市場之下,也產生了許多問題,比如"因一時興起而養,新鮮感喪失而棄" ...

天生我材必有用——運動智慧
運動智慧指善於運用身體來表達想法與感覺,以及運用雙手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這項智慧包括特殊的身體技巧,如平衡.協調.敏捷.力量.彈性和速度以及由觸覺所引起的能力.肢體運動智慧型的人很難長時間坐著不動: ...

這就是現在看不到騾子的原因
馬和驢雜交生出騾子後,1910年蘇聯的生物專家伊諾萬夫提出"黑猩猩和人雜交"計劃,試圖打造一隻強大的半人半猿部隊,這樣就可以在歐洲有更大優勢. 這些半獸人反應雖然沒有人類那麼靈活, ...

地球上本沒有人,第一個“人”是如何出現的?先有男人還是女人?

地球上本沒有人,第一個“人”是如何出現的?先有男人還是女人?
人類的起源,一直是我們都在追尋的答案,為了找到第一個人類出現的秘密,科學家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根據世界生物研究結果,約在600萬年前,地球上並沒有人類,同時也揭開了地球上第一個人類出現的面紗. 達爾文 ...

45年前與現在相比,地球的照片變化很大,預示著將有重大災難?

45年前與現在相比,地球的照片變化很大,預示著將有重大災難?
有人在網上釋出了一張地球對比圖片,說是NASA最新發布,地球從清晰的藍色,變成模糊的髒色,看起來變得很厲害,甚至有些令人恐怖(見下圖). 40年前的地球與現在當然有區別,但我認為,不是肉眼能夠在照片上 ...

我們來自“垃圾DNA”?有人從水稻裡發現了“垃圾DNA”的價值:新基因的來源

我們來自“垃圾DNA”?有人從水稻裡發現了“垃圾DNA”的價值:新基因的來源
如果說你來自一堆垃圾, 請不必為此煩惱, 因為人皆如此.現在, 遺傳學家正逐步認識到在你基因組中的這些 "垃圾DNA" 的重要價值. 在遺傳學研究史的大部分時間裡,那些聲名顯赫的遺 ...

圖靈獎得主楊立昆:人工智慧比你更聰明嗎?

圖靈獎得主楊立昆:人工智慧比你更聰明嗎?
人工智慧常常被認為是一項將要顛覆世界的技術,從這一概念誕生至今的65年中,無數電影與小說塑造了各種經典的人工智慧角色,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很快成為人類未來世界藍圖 ...

這頭虎鯨成了“萬人迷”,人們不惜罰款10萬,也要去海里和它玩耍

這頭虎鯨成了“萬人迷”,人們不惜罰款10萬,也要去海里和它玩耍
小虎鯨兩歲就不幸和父母走散了,但它卻卸下防備主動和人類做朋友,只要一看到人類出現它就上前示好,賣萌.可就是這麼一頭可愛的虎鯨,卻因太喜歡靠近人類,六歲時被螺旋槳擊中死去. 虎鯨本是群居動物,它們常常幾 ...

列文虎克 or 細思極恐?盤點熱門電影、電視劇中那些穿幫鏡頭

列文虎克 or 細思極恐?盤點熱門電影、電視劇中那些穿幫鏡頭
大家好,我是馬港真,一個姓馬的廣東人. "穿幫"這個詞,原來是指鞋幫子破了一個洞,露出了腳丫子. 如今多用來指電影.電視劇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小錯誤. 而造成穿幫的原因有3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