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豁達生活,認真吃飯
初
九
都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的確,人體的絕大部分的營養來源就在食物,所以中醫早就指出“水谷,生之本也”。但是,我們還應該注意“再好的東西都不要過量”,否則過猶不及。
飲食有偏差,尤其是多食、過食、嗜食、暴食,都會損傷脾胃與腸。其中,脾胃居於消化道前端,一有損傷,首當其衝。脾胃受傷,自然健康受損。因此,飲食不可過飽。
不吃不行,吃多了也不行。所以,人們常說“吃個半飽剛剛好”。但到底何謂“半飽”,什麼程度叫“剛剛好”?
從現代營養學來說,一頓該吃多少,可以嚴格按體重、身高等身體指數計算出來,但這顯然不適合我們日常操作,更何況,即使同一個人,每天運動量不同,其需要攝入的飲食量也是動態變化的。其實人體自身是一個很嚴密的系統,每當我們進食到一定量的時候,我們的身體自然會發出訊號,那就是“飽”感。我們日常只要細心體會,自然會明顯感覺到,一旦“飽”感出現,那就是適量了,即使這時還有食慾,也應該及時停筷。如果出現“飽脹”“吃撐了”的感覺,那無疑是過量了。
當然,我們以上所提到的感覺,是針對沒有疾患的人群。
都說晚吃少有益健康,然而究竟怎樣吃才算“少”得恰如其分,還真是件讓人傷腦筋的事。養生學家提出了兩種簡便的衡量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是每天起床前先握握手,如果感覺吃力,像是發脹的樣子,就是昨晚吃飯過量了。這是因為細胞吸收了過剩的營養,沒有完全消耗掉,水溼之氣停留,從而使細胞腫脹飽滿,產生手脹和吃力的感覺。
二是如果睡覺時很容易流口水,或者第二天早晨舌頭髮脹,呈微紫色,說話時轉動不靈活;或者早晨起床後唾液比往常分泌得少,感到口乾。都是頭天晚飯吃得過飽的表現,應及時調整以後晚飯的量。
同時,“晚吃少”也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不同人的情況而定。在通常情況下,“晚餐吃得少”是以早睡為前提的,因為晚餐吃得過飽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還會干擾大腦皮質的活動,妨礙入睡。但對於學生、教師、醫生等人而言,由於晚上大多有加夜班的習慣,這樣一來,不僅不能少吃晚餐,相反,還要適當加點夜宵。否則經常熬夜捱餓,不僅影響睡眠質量,還會產生胃腸疾病和低血糖症狀,對健康不利。因此,晚上需要較長時間工作、學習的人,一定要將晚餐吃飽、吃好,晚餐飲食應以富含維生素 C 和粗纖維的食物為主,這類食物既能幫助消化,防止便秘,又能供給人體需要的纖維素和微量元素,防止動脈硬化,改善血液迴圈,有益於人體健康。
內容來源: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活到百歲的四季食養》
作者:馬烈光
期待您的
分享
在看
為我們點亮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