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的《“兩增兩減”蟲口奪糧促豐收行動方案》(下文簡稱《方案》)指出,2022年重大病蟲害呈重發態勢,可能會直接威脅糧食生產安全。
“病蟲害能夠直接造成大量糧食產量損失,有的病蟲害還會因為產生毒素等原因造成糧食質量下降、品質變差。”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康振生表示,《方案》是今年我國農業生產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實用指南,充分體現了病蟲害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理念。
為何2022年重大病蟲害呈重發態勢?
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測報網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2年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呈重發態勢,全國發生面積21.4億畝次,比2021年和近5年平均發生面積分別增加13.5%、10.7%,對70%以上的產區構成威脅。
“2022年重大病蟲害呈重發態勢,是經過多方面綜合評估得出的預測結果。”康振生表示,近年來,由於耕作技術的調整與改變,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多種病蟲出現、繁殖、擴散,土壤和環境中病蟲初始菌源量和蟲源量幾乎處於飽和狀態。另外,2021年秋季多雨、土壤溼度大,冬季氣溫較常年偏高,大部分地區屬於暖冬氣候,使得冬前病蟲順利越冬,給春季病蟲害早發重發造成非常有利的外部環境。進入2022年,全國大部分地區又迎來了降雨降雪天氣,為春季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提供了很好的氣候條件。
“我國大部分主栽品種對主要病蟲害抗性仍需提升。”康振生坦言,由於小麥條鏽菌、水稻稻瘟病菌等新毒性小種的不斷產生,主栽品種的抗病性正逐漸喪失,而新的抗病品種推廣速度慢,導致我國大部分主栽品種感病風險處於高位。
應該如何做好病蟲害防控工作?
《方案》在技術路線部分提出,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重點區域,實行“一蟲一策、一病一方”,分類指導、協同治理。並且,圍繞“兩增兩減”目標,部署了“強化大區聯合監測”“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等任務。
“植物保護是一項長期工作,病蟲害持續有效防治這根弦需要持續緊繃。”康振生建議,要堅持病蟲害全程防控理念,將病蟲害綜合防控措施貫穿於農作物的整個生長過程,同時建立重大防控物資儲備機制,建立重大病蟲害防控物資貯備庫。真正做到“防早、防小”,用經濟的方法完成高效的防控防治工作。
“這些病害、蟲害是遷飛式的,從一個縣擴到一個省,再從一個省擴到另外一個省。”康振生認為,要做好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工作,建立全國範圍的聯防聯控、統防統治體系。並且,明確監測預報職能定位,最佳化農作物病蟲害調查方法,加強測報區域站和田間監測點建設,注重監測預報手段和能力資訊化提升。
另外,康振生提醒,儘量透過合理利用與佈局抗病品種、採取綠色防控措施實現“減藥增效”,既實現重大病蟲害的有效控制,又確保綠色可持續農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效果如何?
“多年來,國家每年組織開展‘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分病蟲、分割槽域、分時段落實防控措施,強化分割槽治理、聯防聯控、統防統治。”康振生說。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統計,2021年,全國累計實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面積近80億畝次,累計挽回糧食損失2500多億斤,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6.0%。
“我國在植物保護法治化建設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使植物保護真正走上了法治道路。”康振生介紹,國家集中頒佈了《生物安全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預報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病蟲害防控相關的法律條例。針對重大病蟲疫情,制定並完善了《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沙漠蝗及國內蝗蟲防控預案》《關於加強紅火蟻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檔案。
責編:呂霞 | 編輯:馮春昉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方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