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大家可能也有印象,身體肥胖的人,更容易受到糖尿病困擾。此外,許多糖尿病患者感覺,自從得了病以後,睡眠質量越來越差,而觀察性研究的證據表明,經常失眠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那麼,體重與睡眠、血糖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咱們現在結合最新的科研結論,幫助大家進行1次有關2型糖尿病日常生活管理思路的梳理。
最新1期的《英國醫學期刊》的《糖尿病研究與護理》分冊上發表了1篇論文。研究人員從英國和歐盟的資料庫中,選取了1331010個樣本,分析了失眠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表明,失眠會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而且,失眠與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百分比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並且,失眠還與腰臀比之間存在關聯,較高的BMI、腰臀比、體脂百分比水平,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因此,肥胖是失眠與糖尿病之間的橋樑。
肥胖,成因複雜。從代謝的角度來看,如果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飲食結構中所佔的比例較高,會造成血糖上升過多,引起胰島素抵抗,從而使得脂肪合成較多。當血糖的波動處於低谷時,機體缺乏能量,又會增強食慾,對碳水化合物產生更加強烈的嚮往。因此,一旦體脂百分比達到一定水平時,就會陷入越胖越想吃的惡性迴圈。
肥胖的人,容易發生睡眠呼吸障礙,使得睡眠結構呈現片段化的改變,慢波睡眠比例下降。研究發現,睡眠呼吸暫停病情越嚴重,睡覺時不停打鼾的人,血糖控制的狀況越差。經過持續正壓通氣治療,改善睡眠狀況,2型糖尿病患者的夜間平均血糖水平、最高血糖值、平均血糖波動幅度等指標,都會出現明顯降低。
健康成年人的睡眠週期,可以分為4個階段,慢波睡眠,也叫深度睡眠階段,佔到睡眠總體時間的15%到20%。在這個階段,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降低,迷走神經興奮性升高,心率減慢,相關激素的分泌水平發生變化。慢波睡眠減少後,早晨的皮質醇水平逐漸升高,引起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從而增加胰島素抵抗。研究表明,慢波睡眠的比例與BMI、腰圍呈相關,從而影響胰島素敏感性,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簡單說,越胖的人,睡眠質量越差,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會相應增加。
因為肥胖,而睡不好,不僅影響血糖代謝,還會使體重控制更加困難。因為,睡眠減少時,內源性腦腸肽水平升高,而瘦素水平顯著降低,從而使用腦腸肽與瘦素的比值明顯增加,對食慾形成強烈刺激,讓人吃下更多食物,最終陷入越胖越難減肥的困境之中。肥胖又加重胰島素抵抗,誘發糖尿病,或者使得已經確診的患者,經常處於血糖大幅波動的狀態,併發症的風險也會隨之上升。
透過上面的簡單分析,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夠理解,應該將代謝紊亂視為1個整體,努力透過綜合措施,加強日常生活管理,需要重點解決體重控制與睡眠障礙問題。體重減輕,及時治療睡眠呼吸暫停,才能改善睡眠。克服了睡眠障礙,慢波睡眠比例提高後,血糖水平才能得到控制,從而延緩併發症的進展和影響,提高生活質量。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