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鐳射聯盟導讀:
馬丁路德大學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 Luther 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MLU)和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研究人員在《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稱他們開發了一種產生太赫茲輻射的簡單新方法,利用強鐳射脈衝可控制太赫茲電磁場直接在特定點產生。
微型太赫茲輻射源的示意圖
太赫茲輻射介於電磁波譜中的微波和不可見紅外輻射之間,應用範圍很廣,從材料測試到通訊和安全技術都是其重要的應用領域。比如在材料學中,它就被用來研究不透明材料。
MLU大學的物理學家Georg Woltersdorf教授解釋道:“太赫茲輻射沒有電離效應,不會從原子中移除電子,因此與X射線不同,這種輻射不會對健康構成風險。這就是為什麼它會被用於機場全身掃描器。”
到目前為止,太赫茲輻射只能透過相對複雜的裝置產生,這也導致了其尚未被廣泛應用於研究。Woltersdorf的團隊的設計是將過程趨於小型化,並在特定的所需地點產生輻射——比如直接在電子晶片上產生太赫茲輻射。
在實驗中,他們使用了一種能產生持續約250飛秒光脈衝的高功率鐳射器(一飛秒即為一秒的十億分之一)。這些極短的光脈衝隨後被引導到磁性奈米結構上,以激發其內部的電子。這就產生了一個強烈的自旋電流脈衝。簡而言之,自旋是電子的內在角動量,構成了磁性的基礎。當電子被激發時,所謂的自旋電流流過奈米結構的介面層。逆自旋霍爾效應將其轉換成太赫茲電流脈衝。這可最終在晶片上產生所需的太赫茲輻射,可以直接耦合到導線結構中並加以利用。
電訊號(紅色實線)和電光訊號(紫色實線)的測試能譜。
未來該團隊可能再次基礎上獲得更多突破,利用外部磁場可以調節電流的極性。現階段尚未實現。未來這種微型太赫茲源的應用範圍可以從科學研究到高頻電子、醫學、材料測試和通訊技術等多領域。
來源:Hoppe W. et al. On-Chip Generation of Ultrafast Current Pulses by Nanolayered Spintronic Terahertz Emitters.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2021). doi: 10.1021/acsanm.1c01449
江蘇鐳射聯盟陳長軍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