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地產股集體爆發,泰禾集團、南山控股、榮安地產、嘉凱城等近10家地產股漲停。
訊息面上,2月10日盤後,多家媒體報道,全國性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的意見內容流出,預售資金監管額度由市縣級城鄉建設部門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因素確定,當監管賬戶內資金達到監管額度後,超出額度的資金可由房企提取使用。
對此,中國證券報記者向住建相關監管部門、數十家房企進行求證。多家房企對此訊息表示並不知情,未接到相關通知。
房企:看新聞才知道
無法判斷訊息真實性
2月11日股價漲停的房企中,有房企品牌部工作人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直言:“昨天是看到新聞才知道得到訊息,無法判斷訊息真實性。”
另有房企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企業得到訊息一般會比較慢。目前沒有收到官方的訊息。”
某TOP10房企品牌部工作人員回應:“已經問了內部所有相關部門,目前反饋都是沒有相關訊息。”
中國證券報記者詢問住建部相關工作人員,得到的回應是,對此不知情。
另有部委相關工作人員回應中國證券報記者:“北京2021年就出了一個預售資金監管辦法。”但該人士未對上述全國性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意見的真實性作出回應。
機構:
促進房地產行業良性迴圈
根據北京2021年出臺的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預售資金重點監管額度可由各區根據企業信用水平、經營狀況、交付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每平方米不低於5000元,較此前大幅提高了43%。當預售專案存在重大風險隱患時,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全面接管預售資金監管賬戶或建立政府監管賬戶,實施封閉管理保障資金安全,優先用於工程建設。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全國針對預售資金監管無統一標準,而各地為了保交樓,制定了較為嚴格的地方性資金監管標準。如果全國性的預售資金管理政策出臺,對於房企資金佔用將形成利好。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各地區自主出臺相應的“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和“預售資金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導致各地預售資金監管的方式差別較大。
“預售資金是保證購房者買房不爛尾的最後一道門檻,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預售資金監管的比例不高,建築安裝(簡稱“建安”)成本佔售價比例低,而三四線城市建安成本佔售價比例高,之前存在部分城市過度收緊、使用困難的現象,一旦全國政策統一,有一定利好。整體看,部分城市過度的收緊可能會有所放寬,市場期待看到房企融資面的實質寬鬆。”張大偉表示。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研究副總監陳文靜表示,在當前一些地方“保交樓”壓力較大、企業預售資金使用受限情況下,全國性新的預售資金管理辦法若出臺,有利於引導地方“保交樓”的同時,對緩解當前企業資金壓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起到積極作用,有利於維護購房者合法權益,有利於打通資金的迴圈使用,促進房地產行業良性迴圈。同時,對當前市場情緒的穩定、市場信心的提振將起到積極帶動作用。
中國證券報記者觀察到,近期,地產股異動明顯。不少地產公司連續拉漲停,但是相關公司口徑基本是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變化。
以泰禾集團為例,公司股票周漲幅達到51.35%。公司在最新披露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中提到,近期公司經營情況及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1月,百強房企全口徑銷售總額同比下跌40.7%,權益銷售總額同比下跌42.2%,今年春節較早對1月銷售造成一定影響。30大中城市成交套數及面積在1月同比下跌27.7%及23.7%,成交仍然疲弱。
但是,也有機構認為,國家發改委表態基建投資適度超前,對代建業務類的建築、地產公司將形成一定正向利好。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一季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定的經濟執行態勢應對各種挑戰。抓緊出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及時研究提出振作工業執行的針對性措施,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編輯:鄭雅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