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21
志編 號 2002-4 版 別 膠印版
名 稱 民族樂器--拉絃樂器(T)
全套枚數 5 發行日期 2002-2-23
全套面值 5.80元 全套售價 5.80元
發行機構 國家郵政局 印製機構 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原 作 者 設 計 者 殷會利
責任編輯 尚予 整張規格
整版枚數 20(4×5) 參考價格 6.50-8.50(元/套)
參考價格(舊) 2.50-3.00(元/套) 筋票及價格
備 注 注意:在市場上有此套郵票的假票出現。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5-1 軋琴 0.60 30×40 P12 1360
5-2 二胡 0.80 30×40 P12 1460
5-3 板胡 0.80 30×40 P12 1430
5-4 薩它爾 0.80 30×40 P12 1420
5-5 馬頭琴 2.80 30×40 P12 1350
繼T81《民族樂器——撥絃樂器》郵票之後的第2套“民族樂器”系列郵票。
拉絃樂器的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喜愛。
軋琴,又名軋箏。流行於河北邯鄲以及豫北、晉東南等地區,是地方戲曲武安平調的伴奏樂器。《舊唐書·音樂志》:“軋箏,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宋代陳暘《樂書》繪有軋琴圖。
軋琴形制與箏相似而小。長方形音箱,面板和底板均用桐木製,面板中間拱起,略有弧度,近兩端處有“梁”,即弦枕。底板平直,中央開有直徑約5釐米的音孔。張弦十條,弦下施柱,柱用棗木製。全長58釐米、寬13.5釐米,邊板高3.5釐米。兩梁之間距離39釐米。原用高粱杆(俗稱秫秸杆)尖端割下後,颳去表皮,塗松香末擦奏,現也用馬尾弓拉奏。演奏時,左手握琴的一側,將琴舉起,右手持弓橫壓於弦上,兩手同時動作,拉奏琴絃。一般是一弓一音。奏時值長的音符時,雙手震顫,發出顫音效果。軋琴音色柔細動聽,可使整個伴奏樂隊的音響諧和豐滿。
二胡,也稱胡琴。其鼻祖是唐代的奚琴,最初是彈撥樂器,形狀雖與胡琴相近,但用竹片彈奏。到了宋代,第二代的稽琴開始用作宮廷宴會的獨奏樂器,並且採用馬尾弓拉弦。
二胡由琴頭、絃軸、琴桿、千斤、琴碼、琴筒、琴絃和琴弓八大部分構成,大部分結構為紅木或楠木所制,琴絃多為金屬弦或金屬纏弦,琴弓為馬尾所制。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現力豐富,善於抒發感情。二胡的演奏技法艱難,有分弓、快弓、顫弓、頓弓和跳弓等弓法技巧和顫音、倚音和滑音等指法技巧。多用於獨奏,為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主旋律樂器。
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為後人留下了《二泉映月》、《聽松》等一批著名的二胡曲譜。民族音樂家劉天華把中、西拉絃樂器的技法融合在一起,提高和豐富了二胡的表現力。他倆為二胡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板胡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明末清初伴隨著西北地區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最初主要流行於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地,被河北梆子,評劇、豫劇、呂劇、晉劇、秦腔、蘭州鼓子和陝北道情等地方戲曲和曲藝所吸收,作為主要伴奏樂器。
薩它爾,新疆維吾爾族拉絃樂器。相傳十四五世紀已流傳在南疆喀什一帶,後傳至北疆和東疆,清代列入宮廷回部樂,稱塞他爾。《律呂正義後編》:“司二絃一人,回名塞他爾”。薩它爾全長148釐米。音箱瓢形,面板上設五至七個竹製高音品。琴桿長而寬,正面為指板,上纏十八個絲絃品,琴頭方形、無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