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駕──集萃產學研企名家觀點,全面剖析AI晶片、第三代半導體等在汽車“大變形”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集微網訊息,近期,六大汽車晶片大廠——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恩智浦、英飛凌、安森美、瑞薩釋出2021年或2021財年業績,幾乎不約而同都指出,2021年度營業收入創歷史新高,汽車業務貢獻可觀。更為關鍵的是,六大企業的財報中透露出,當下晶片庫存仍低於正常水平,汽車缺芯形勢仍難緩解,另一方面,面對未來汽車智慧化、電動化對晶片需求的不斷提升,各大企業正在加速投資,擴產能。
2021年汽車業務貢獻可觀,投資擴產將加大
投資擴產方面,尤需要提及的是德州儀器(TI),TI最近一改重視現金流而非營收增長的穩健作風,轉而大幅提高未來資本支出的營收佔比。
圖源:TI
德州儀器2021年全年營業收入為183.44億美元,同比增長26.85%,尤其是模擬業務,收入同比增長最高。德州儀器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Rich Templeton表示,“由於汽車市場和工業市場需求的強勁增長,收入同比上漲19%,模擬產品營收同比增長20%,嵌入式處理器營收同比增長6%。”
德州儀器高管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還表示,2021年,汽車和工業銷售佔其收入的60%以上。
在上週與分析師舉行的電話會議上,德州儀器的高管表示到2025年,每年的支出約為35億美元,比分析人士預計的每年高出約10億美元,這是過去十年的一個巨大飛躍。對此,公司的解釋是,其看到了未來更多的增長前景,因此需要更大的產能。該公司的目標是在未來10年左右的收入實現7%的複合年增長,與之相較,2010年-2020年的平均增長率為4%。考慮到從汽車到家用電器再到資料中心,晶片需求預計將持續攀升,這是一個不錯的賭注。
英飛凌2021年財年(指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營收額達到110.60億歐元(合約125.87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汽車業務營收為48.41億歐元,同比增長37%,營業利潤增加數倍。
圖源:英飛凌
英飛凌執行長Reinhard Ploss博士表示: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我們的企業戰略全面聚焦電氣化和數字化兩大重要趨勢。鑑於節能、互聯的世界對半導體的需求持續高速增長,預計2022財年我們將保持強勁增長。我們正顯著加大投資力度,以期抓住增長機會,將持續擴大矽以及碳化矽和氮化鎵化合物半導體的產能。
具體來看,英飛凌2022財年計劃投資額約為24億歐元,重點包括擴大前端製造能力,以使在中期內持續滿足預計增長的客戶需求。
英飛凌對2022年充滿期待,同時上調了財年預期,預計2022財年營收將達到130億歐元±5億歐元,並對汽車電子寄予厚望,汽車電子事業部(ATV)和安全互聯絡統事業部(CSS)的營收增長率預計高於集團總營收增長率。
意法半導體(ST)2021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27.6億美元,同比增長24.9%;營業利潤率從2020年的12.9%增長到19.0%,淨利潤增長80.8%。
從ST 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看出,相比其他兩大事業部,汽車產品和分立器件產品部(ADG)的收入增長較快。2020年至2021年的財務報表也顯示,ADG部門的營收整體來看是不斷增長。
圖源:ST
ST 2022全年營收目標是148億美元至153億美元,這是考慮到客戶需求堅挺和公司產能提升。ST在擴產能方面一直積極,2021年資本支出達到約21億美元,其中14億美元將投入全球產能擴建,7 億美元將用於ST的戰略計劃,為未來做準備,包括在建的義大利Agrate 300mm(12英寸)晶圓新廠、義大利Catania的碳化矽(SiC)工廠和法國Tours的氮化鎵 (GaN)工廠。另外,ST也在繼續投資擴建在義大利Catania和新加坡的SiC產能,以及投資供應鏈的垂直化整合,計劃到 2024年將SiC晶圓產能提高到2017年的10倍,以支援眾多汽車和工業客戶的業務增長計劃。
2022年,ST“擴產能”的步伐將加快,資本支出預計約34億至36億美元,進一步提高公司產能,推進戰略計劃實施,包括義大利 Agrate 300 毫米(12 英寸)晶圓新廠首條生產線投產。
過去一年,恩智浦的汽車業務收入增加超40%。2021年,恩智浦實現創紀錄的110.6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28%,汽車業務全年營收達54.93億美元,同比增長44%,佔總營收比重近50%。
圖源:恩智浦
汽車業務亮點頗多:2021年11月,恩智浦宣佈推出新的i.MX 93系列應用處理器,隨後宣佈與福特汽車合作,為其全球車隊提供增強的駕駛體驗、便利性和服務,同時福特全新的全聯網車輛架構採用了恩智浦的車輛聯網處理器和 i.MX 8 系列處理器。
瑞薩2021年總營收為9944億日元(85.70億美元),汽車業務收入為4623億日元(合約39.84億美元),同比增長35.6%,這主要是源於汽車減產後的復甦,其中“汽車控制”和“汽車資訊”類別的銷售額均有所增長,2021年度汽車業務非公認會計准則的營業利潤為1224億日元,同比增長153.2%。
圖源:瑞薩
瑞薩汽車業務主管Takashi Kataoka表示,預計2022年汽車生產將從去年的供應限制中反彈,從而提振對汽車晶片的需求。在全球半導體短缺的背景下,預計汽車晶片的強勁需求將推動2022年銷售和利潤繼續增長。
2021年全年,安森美實現營收67.40億美元,同比增長28.3%,尤其2021年第四季度,安森美實現營收18.46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7.6%;淨利潤4.26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4倍。對此,安森美CEO Hassane El-Khoury表示:“我們在2021年嚴格執行轉型舉措,實現了創紀錄的財務業績,並提前實現了財務目標。2021年的收入增長了28.3%,運營收入和自由現金流的增長速度是收入的6倍,得益於公司的投資組合集中在電動汽車、ADAS、替代能源和工業自動化等長期大趨勢領域。”
供應緊張仍將持續,2022年底汽車缺芯難好轉
從財報來看,2022年,六大汽車晶片廠商都將繼續發力汽車晶片,那麼2022年,汽車產業的缺芯形勢是否會有所好轉呢?
過去的2021年,因晶片短缺,全球汽車市場遭受重創,累計減產破1000萬輛,相當於2021年整個豐田集團在全球的銷量(1050萬輛)。
目前來看,晶片短缺尚未有好轉。Auto Forecast Solutions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2月6日,由於晶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約為37.05萬輛,較截至1月30日的全球汽車累計減產量(23.07萬輛)大幅增長61%,同時該機構預測,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將突破100萬輛至108.85萬輛。
汽車製造商與供應商對此也並不樂觀。2020年底以來,豐田在應對疫情的供應鏈危機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因此其在供應緊缺的2021年,銷量能同比增長10%,再度獲得全球汽車銷量冠軍,但豐田對2022年持悲觀態度,且由於半導體短缺和疫情的影響宣佈再次下調產量預測。
排名第二的大眾也預計全球半導體短缺在今年不會結束,儘管下半年可能會有所緩解,但指出,到2023年,當更多的半導體產能上線時,做出可靠的預測應該會變得更容易。
那麼六大汽車晶片大廠對缺芯怎麼看呢?整體來看,他們認為,儘管產量增加,形勢在緩解,供應緊張仍將持續。
TI首席財務官Rafael Lizardi表示,2021年第四季度庫存連續第二個季度增長,這表明晶片短缺正在緩解。但是,就114天的庫存而言,這一水平仍遠低於正常水平,德州儀器的目標之一是將這一期限延長到190天。據悉,德州儀器運營的工廠能夠滿足其自身80%的需求,且公司正在投資擴大這一規模。
ST在財報表示,預計汽車行業的晶片短缺將持續下去,公司沒有看到任何庫存增加的跡象。
第四季度末庫存為 19.7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18.4 億美元。季末庫存週轉天數為 91 天,少於去年同期的 85 天。
恩智浦也指出:“我們繼續看到客戶需求的增長超過了供應,因為所有終端市場的庫存仍然非常少。”
瑞薩汽車業務主管Takashi Kataoka表示,汽車庫存仍處於歷史低位,此外,對汽車晶片的需求還受到向電動汽車和ADAS等技術轉變的推動。
集微諮詢總經理韓曉敏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指出,汽車行業目前缺的較多的仍是成熟製程的晶片,這類晶片供應仍十分緊張,或許今年年底也不一定會緩解。汽車缺芯緊張始於2021年下半年,順利理想的情況下,去年下半年,晶片製造商開始為汽車行業調整產線,這部分產能釋放出來也要到今年第二、三季度,這其中還未考慮裝置、上游材料也緊缺等不確定因素,以及智慧化、電氣化對晶片需求的激增,因此,汽車缺芯真正緩解,要等目前在建的產能釋放出來。
(校對/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