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今年一季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定的經濟執行態勢應對各種挑戰。抓緊出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及時研究提出振作工業執行的針對性措施。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力爭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22年宏觀政策定調為穩健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國海證券分析師盛昌盛指出,會議強調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2022年1月17日,央行降低了MLF利率,預計LPR將隨MLF降低,對宏觀經濟起到一定拉動作用。房地產與基建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的中堅力量,有望開啟新一輪的穩定增長。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宏觀政策正轉向積極,新老基建專案有望在未來發揮託底經濟的作用。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2 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重點用於交通基礎設施等方向,預計2022年基建投資將得到有力保障。
政策暖風頻吹,目前基建投資的核心制約是資金。2022年基建公募REITs發行大機率加速,並將有效解決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問題。光大證券分析師孫偉風指出,基建公募REITs的持續落地,將帶來建築公司價值重估。隨著法規完善,REITs出表屬性將強化,或帶來中期基建投資增速預期的上修。此外,建築企業報表的改善,且後續擴張將突破資產負債率限制,建議投資者關注報表內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重較高,將直接受益於基建REITs推進的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能源建設;此外,受益於基建投資預期上修,可關注後續擴張可突破資產負債率限制的中國建築、中國化學、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冶。
中國交建(601800) 市場開拓加快
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49.65億元,同比增長48.58%,主要由於營業收入增加,期間費用管控得當,盈利水平提高所致。銀河證券指出,公司新籤合同額為10067.13億元,同比增長36.58%。公司新籤合同額的增長主要來自於境內城市綜合開發、市政建設、道路橋樑、環保等相關業務領域的投資與建設的增加。分業務看,基建建設業務、基建設計業務、疏浚業務和其他業務新籤合同分別同比增長35.04%、41.06%、52.89%、63.35%。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橋樑的設計與建設公司,全球規模最大的疏浚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公司,中國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資商;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船船隊。公司實施“大城市”、“大交通”業務,正不斷加快市場開拓的步伐。
中國電建(601669) 競爭優勢凸顯
公司2021年新籤合同總額約為7802.83億元,同比增長15.91%。其中,國內新籤合同額約為6160.49億元,同比增長30.61%。分單月來看,12月單月新籤合同額約為1584.5億元,同比增長108%,環比增長171%,新簽訂單加速跡象明顯。光大證券指出,12月訂單增長提速,並非由於個別大訂單的簽訂,而是由於市場需求的集中釋放,或預示著下游需求正在逐步改善。公司在電力建設及運營投資、水利與水環境處理及運營等領域具有競爭優勢,公司訂單增長明顯提速,或預示著基建穩增長正在發力。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間在新能源發電運營資產領域的業務開拓,以及在工程領域的競爭優勢。
中國建築(601668) 有望逆勢擴張
公司去年12月新籤合同額4661億元,同比增長42.7%。12月地產政策邊際改善,同月公司房建新籤大幅反彈,驗證公司作為房建龍頭的競爭優勢。同時,公司房建新開工及竣工面積亦保持較好增長。光大證券指出,在2021年下半年的地產下行週期中,公司受到的衝擊影響較小;隨著地產融資的邊際改善,以及土地競拍格局的最佳化,公司競爭優勢或將進一步強化。判斷後續公司憑藉其健康的財務報表、通暢的融資渠道及相對低廉的融資成本,透過專案資產併購或購置優質土地資源的方式,實現逆勢擴張。看好公司在房建、基建等領域的競爭力,公司新簽訂單保持較快增速,顯示出龍頭在市場需求整體偏弱的背景下,依舊能夠透過市佔率提升實現穩定增長。
中國化學(601117) 未來業績可期
公司去年12月重大合同增多,在手訂單充足。公司去年12月中標及新籤合同額346.27億元,其中國內合同額242.43億元,境外合同額103.84億元,中標及新籤合同額同比增長12.30%,環比增長44.65%。2021年累計新籤合同額 2697.69 億元,同比增長7.41%。東北證券指出,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完善由工程驅動向“建築工程+設計研發+實業及新材料”驅動的發展模式轉型,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6.77%。旗下天辰公司己二腈專案整體已經進入中交、投料試生產交錯期;氣凝膠專案整體完成進度94%以上;旗下東華科技可降解塑膠專案於2021年年底實現機械竣工。預計實業專案2022年開始逐步貢獻利潤,未來業績釋放可期。
中國鐵建(601186) 業績增長有保障
公司主營基建和房建工程承包、勘察設計諮詢、工業製造、房地產開發和物資物流業務。“十四五”時期,鐵路投資額預計為3.5萬億元,重點是川藏鐵路、沿江沿海高鐵、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以及“八縱八橫”主通道和五大城市群的城際鐵路,鐵路維修、更新、改造提升業務將成為新增長點。銀河證券指出,2014年以來八大建築央企新簽訂單市佔率持續攀升,從2014年至2020年,八大央企市佔率提升了9.75%。建築央企新簽訂單市佔率預計穩步攀升,建築行業發展有望延續“強者恆強”局面。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新簽訂單15663.43億元,同比增長12.64%,未完成合同額是公司未來業績的保障。
中國中冶(601618) 全產業鏈優勢顯著
公司在“十三五”期間營收、歸母淨利穩步增長,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6.2%、10%。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歸母淨利同比高增30.4%、33%,業績表現亮眼。公司全產業鏈優勢顯著,公司旗下擁有3家地勘院、3家國家級冶金研究院、11家冶金設計院、16家冶金建設企業,掌握鋼鐵行業8大核心技術,形成集團兵作戰能力。在“雙碳”目標催化下,公司上半年新籤冶金工程合同額981億元,同比高增57.7%。浙商證券指出,公司作為全球頂級冶金工程承包商、運營商,國內基建主力軍,從短期維度看,在手有色礦產資源貢獻業績彈性、增厚估值;從中長期維度看,一方面受益“雙碳”戰略,冶金工程建設及運維業務有望實現高成長,另一方面,發力“投建營”帶動業務模式轉型,持續增厚運營資產,開啟新成長空間。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