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看過一個紀錄片,講的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到美國淘金的華人。紀錄片裡的美國教授講述當時美國白人不喜歡中國人的原因裡,其中有一條就是中國人賺到錢後不在當地消費拉動當地經濟增長,而是將金錢千里迢迢寄回另外一個半球的中國廣東、福建,讓家裡人住的更好,生活的更好。儘管他們一去就是幾十年甚至到S都沒能再踏上祖國的故土,但是他們甚至會在S前讓同胞回國的時候把骨灰帶回故土埋葬。
編輯切換為居中
新增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中國人對於房子的概念早已不是居住的範疇,它早已承載著更寬泛的概念,比如幸福、比如安全感。再加上近10年房產增值帶來的財富激增,讓更多人看到了房子的好處。據中國家庭財富報告最新統計,房產價值佔家庭總財產超70%,說句開玩笑的話,很多人可能窮的只剩房子了。
房子對中國家庭財富如此重要,那國家為什麼還要打壓房價?
編輯切換為居中
新增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已經公佈:人口總數14億1千萬,人口較10年前漲了5%。但這個資料不重要,我們看具體的後面的資料,2017年新生人口數量1765萬,2018年時1523萬,2019年1465萬,2020年1200萬,到了2021年只有1062萬。根據2014年人民大學的論文,預測放開二胎後,新生人口每年可達到5000萬,目前看這個資料差的很遠,甚至差距越拉越大。
編輯切換為居中
新增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然而,這還不是最危險的。
接下來20年,40-60歲的人也就是1962年到1982年出生的人開始退休,每年退休人數達到2000萬,而每年新補充的新生兒人口卻差了接近一半。所以接下來20年如果不改變現狀,深度人口老齡化會越來越嚴重。
編輯切換為居中
新增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也就是說如果年輕人還是不願意生孩子,那麼老齡化現象在接下來20年會更加嚴重。目前每5個年輕人要贍養一個老人,很快,就要變成每4個年輕人贍養一個老人,這不僅僅是社會結構的問題,更會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
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對普通人好像沒有任何影響,但實際上,這是一件對中國甚至對全世界都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
因為接下來北京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依託“七普”來制定的。
剛剛過去的2020年和2021年,國家決策層趁著疫情的吸引了全國人民的注意力的時候,迅速落實了一系列促進民生政策並引發一系列事件——
房住不炒、關停校外培訓機構,房產融資三道紅線加速實施、恆大事件、打壓學區房、租售同權試點、打造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
這些事件看似沒有任何關聯,究其根本只為解決一個問題——人口老齡化,再說深一點,就是為了鼓勵生育。
接下來我們解讀前面提到的政策和事件是怎樣影響和鼓勵生育的。
編輯切換為居中
新增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房住不炒——遏制房價→讓年輕人買得起房,也給孩子買的起房→解決住的問題→鼓勵生育。
編輯切換為居中
新增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房產融資三道紅線、恆大事件、新力事件、花樣年事件、當代置業事件——限制房地產無序擴張→(原因)房地產對經濟拉動效應已低於其對經濟的負面溢位效應→降低老百姓負債→將掏空6個錢包準備買房的錢拿出作為培育下一代支出和提高生活水平支出→鼓勵生育。
編輯
新增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關停校外培訓機構——減少孩子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減少30-40歲年輕人對孩子的額外教育支出→降低生活壓力→鼓勵生育。
編輯
新增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租售同權試點、打壓學區房——實現教育公平→提升年輕人租房意願→解決買房支出和還貸壓力→鼓勵生育。
所以看似不相關的一系列民生政策,其目的都指向了國家對人口結構改變所做的努力。
但是這些政策只是冰山一角,在直接鼓勵生育方面國家決策層有足夠的智慧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