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器界,有“疣豬”之稱的A-10“雷電II”攻擊機無疑是很尷尬的那一類。自問世以來,譭譽參半不說,它還多次被納入“退役”清單。
憑藉“皮糙肉厚”,它一次次從“退役”清單上死裡逃生。不過,隨著美空軍計劃推出新型攻擊機A-X2,“疣豬”或再次面臨出局窘境。
多年來,美軍在使用“疣豬”過程中積累了經驗,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隨著他國先進防空武器系統的使用,“疣豬”在生存能力、使用成本與作戰效能方面開始捉襟見肘。於是, A-X2攻擊機研製計劃被丟擲。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A-X2攻擊機定位的調整,關於近距空中支援的一些理念也在重新整理。
首先是低成本化。美軍丟擲A-X2攻擊機研製計劃的初衷,一方面是為謀求更強的對地打擊能力,另一方面則旨在使攻擊機的研製與運用進一步低成本化。“疣豬”一個飛行小時的費用在2萬美元左右。美空軍則要求新空戰平臺每個飛行小時費用在5千美元左右,且航程更大、火力更猛。不少專家認為,這將使A-X2的選型範圍非常有限,且可能不得不考慮輕型攻擊機方案。
其次是近距空中支援一體化。儘管有“疣豬”這樣的攻擊機,但更多的美空軍戰機正越來越多地扮演著“近距空中支援航空兵”的角色。如F-16戰機配備了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後,其吊艙內的70毫米口徑火箭彈就變成了精確鐳射制導武器,具備和“疣豬”航炮一樣的威力。為達成近距空中支援一體化目的,美空軍改進了很多空中平臺的瞄準系統。2016年,美空軍組織近距空中支援一體化群,開展戰術層次的試驗。據稱,除F-16戰機外,F-35戰機也能遂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
隨著數字化通訊的發展與完善,世界各國的近距空中支援平臺大機率會呈現出同樣的態勢——與其他兵種的聯絡更加緊密。尤其是隨著資訊網路技術的運用和作用的發揮,一些地面引導員或能在敵人殺傷區之外引導空中平臺使用武器,並且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要打擊的目標。
再次是開始考慮在高風險戰鬥空間使用攻擊機。以往的攻擊機大部分時間是在中低威脅水平的戰鬥空間使用,而不具有應對先進防空系統的能力。A-X2攻擊機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一個趨勢——未來的近距空中支援平臺,除了要優先考慮在中低威脅水平下行動外,還要具備在一定的高風險戰鬥空間遂行任務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後期進行人裝結合訓練、與各類引導員及友軍協同訓練外,必然會要求近距空中支援平臺如攻擊機等防護力更強,輔助決策系統執行速度更快,火力更猛烈。同時,作為提供近距空中支援主力的攻擊機,其新型號將不可避免地擁有一些新本領,如能夠從未經充分準備的跑道上起飛,可不依賴先進的地面輔助裝置而完成任務等。此外,更多的一線人員直接呼叫殲轟機、戰鬥機來遂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也將成為今後各國軍隊近距空中支援力量發展的趨勢之一。(孫軍)
來源: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