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地產小王子》創始人 程立
2022年的第一篇推文,我們講「順勢而為」。
01
今年初雪後,有人把多年前杭州大雪的電視影片上傳了,下面留言說:叔叔阿姨們,趕緊買杭州的房子啊。
如果給你一次時光倒回十幾年的機會,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買房子。
忽略短期的變化,房價從長期看是穩步上揚,且跑贏通脹的。
但是,整體式上漲的趨勢中,由於政策、供需的種種變化,市場短期內總還是會呈現冷熱變化。
最有趣的一點,則是追漲殺跌的人性,總是一遍遍的上演。
每次大漲之後,每個人都相信買入就會發財。而每次市場冷清的時候呢,往往又覺得房價還會跌,遲遲不敢下手。
所以,找準一個時間節點,在上漲前夕買入,是大部分人都夢寐以求的事。
02
當然,這一切,在一手限價出現後,又發生了新的變化。那就是大家更願意買看得見倒掛差價的一手房。
這自然是當下的最優選擇。
但是,這不是唯一選擇。
因為所謂最優選擇,伴隨著不確定性。你不能保證一定能買到自己想要的那個有倒掛差價的一手房。
“確定能買到,但賺錢不賺錢不確定”,和“確定能賺錢,但能不能買到不確定”,這兩者你只能取其一。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確定能賺錢更重要,所以更願意花精力,去博取後者。也有部分人,因為實在搖號搖得失去信心了,所以選擇後者,願意直接購買二手房。
但在我看來,從本質上講兩者沒有區別,一樣具有一項不確定因素。
我們需要的是提升一級——找到既能確定買到,又確定能賺錢的機會。
03
如果你有機會回到2016年,我想你一定會要狠狠的多買幾套杭州的房子。砸鍋賣鐵,到處借錢,也會想幹這樣的事吧。
那時,你是不會糾結的,因為對於你來講,買哪一套都是賺的,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這是事後的反觀。
可你如果站在2016年時呢?恐怕無法如此堅定吧。
當時只有少數人看到了這一點。
而且,作為杭州人來講,大家更多的是覺得G20會帶來房價的上漲。事實上,G20是隻是助漲的一個因子。
因為2016年那一輪,全國大部分城市,都大漲了。
自從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後,“房住不炒”開始成為中國房地產調控的一個主基調。
當然不是“”房住不炒”使得房價上漲了,房價上漲真實的原因是因為中央的政策方向——棚改。
換個角度看,因為棚改的強制性住房消費,使得槓桿向居民部分轉移後,引發房價大幅度上揚後,這個口號才應運而生。
棚改,就是那個機會。
04
雷軍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我這裡呢,還有另外一句話,叫做“風起於青萍之末”。
“青萍之末”是微風,是星星之火,那是可以燎原的。
我們要做的是,就是在沒有形成颶風之前,找到這個“青萍之末”。找到了,才有機會站上風口,靜待風來。
在我看來,這個機會又來了。或者說,“風口”找到了。
2021年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
緊隨其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2021-2022中國經濟年會”表示:“房地產是支柱產業,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費。”
接著,住建部王蒙徽部長在新華社的採訪中特別提及“住房和城鄉建設是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是穩增長擴內需、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領域”。同時先前王蒙徽部長還特別提及要“更好滿足群眾的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類似棚改的機會來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過度解讀了政策,真的是這樣嗎?
再給大家看一段2015年的舊聞。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聞發言人倪虹8日在中國政府網接受訪談時說,支援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將是2015年住房政策的重要導向。倪虹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六個方面作為消費新的增長點,其中一個就是穩定住房消費。支援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將是2015年住房政策一個重要的導向。
熟悉嗎?
時隔7年,再次明確“房地產是支柱性產業”,再次提及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這就是我看到的風口。
時間到了2022年1月19日,總理在國務院全體會議上指出:“加強跨週期調節,明顯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推出更多有利於提振有效需求、加強供給保障、穩定市場預期的實招硬招。”
1月20日深夜,住建部會議立馬響應,提出:“充分釋放居民住房需求”。
這是中央層面對房地產市場態度的明確轉向,也是對接下去房地產市場的定性。
我的理解是:充分釋放住房需求=鼓勵大眾買房消費。
春節期間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再次發聲:“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同步的是央行開啟的降準、降息救市模式。
棚改只是創造住房消費的一種手段。
從本質上講,當下的主基調“充分釋放居民住房需求”,和2016年時棚改創造住房消費需求,是一樣的。
錯過了2016年的機會,2022年,風又來了!
只是,這次,如同2016年開局之前一樣,你願意相信它,並站上風口嗎?
05
其實房地產,就這麼回事兒。誰是莊家,背後的土地財政邏輯這些,講得也是不要講了。
在政策決定一切的市場中,更多的時候,我們所謂的尋找機會,就是辨明態度,「順勢而為」。
更多時候,不同時期的態度,只是為了不同時期的需求,一切說到底,都是為了我們國家的大勢。
在這些面前,我們個人的努力和作用是很渺小的。幾乎所有的賺錢的機會,都在於市場變革帶來的紅利。
當然,這些機會不只在於房地產。只是房地產是普通老百姓最容易,也是最方便接觸到的一個渠道。
只有懂得了「順勢而為」,我們才有機會讓自己的資產快速有效的增長。
我自2018年開始寫公眾號,就一直堅持這個方法論。
我學會的是看整體的“勢”,而非看具體的“事”。解讀政策,正是為了讀懂大“勢”。
資料可以取捨、擷取,不全的資料等於沒有資料。一切以結論尋來的資料,都不是資料分析的正確方法。與其如此,不如只看政策和態度,只搞懂什麼是“勢”。
這也是為什麼,我的預測看似不以資料分析推匯出結論,卻每每都能精準的預測方向,比那些寫了一大堆資料分析,看著很專業的論證,更接近市場的真實狀態。
「順勢而為」才是我們開啟這個世界的正確方法。
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