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央視報道了北部戰區某旅在春節假期期間進行了夜間作戰警戒演練的訊息。從報道的畫面中看,該旅正在使用 J-11B戰機改進型號,根據外觀分辨,改進型號的殲11戰機的雷達罩的顏色為純白色,以往殲11B的雷達罩為黑色,還有長長的一根空速管。而到了全新的改進型殲11,空速管卻沒有了。
國內的軍事專家認為殲11雷達罩的變化表明飛機的雷達和航空電子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進後的 殲-11B 使用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AESA) 取代原始版本的脈衝多普勒雷達,這將使飛機能夠探測更遠距離的目標,捕獲目標的角度更廣,態勢感知能力強,抗干擾能力更強,具備發射先進的PL-15遠端空空導彈的能力。
帶有白色雷達罩的改進型 殲-11BG 於 2019 年底公開亮相,當時正逢解放軍空軍慶祝成立 70 週年。從那以後,它在央媒報道中偶爾出現,包括 2020 年底的央視報道,外界給殲11B的改進型號的命名為殲11BG。美媒更是認為,隨著殲11BG的大量改裝,解放軍重型戰鬥機部隊的實力將大幅度躍升,對於中國空軍來說意義非凡。
要知道殲11系列戰機的數量在解放軍海空軍是名列前茅的,當前在解放軍海軍和空軍服役的殲11B系列戰機差不多在200-300架之間,而且基本上所有的殲11B都是解放軍在2007年後生產的,機齡是非常年輕的,改裝的潛力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從2017年開始解放軍開始陸續改裝殲11B戰機,到現在,已經有一部分的殲11B被改裝成了更先進的殲11BG型號,美媒認為,這對印度空軍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噩耗了,因為解放軍空軍在西部戰區擁有大量殲11B戰機,將來也將被陸續改裝為先進的殲11BG。
美媒認為,印度當前的主流戰鬥機陣風面對殲11BG將被全面碾壓,J-11BG由於在雷達、駕駛艙顯示器和火控以及最先進電子戰系統的增強,使其具有強大的空空戰能力,這方面是印度空軍陣風戰機無法達到的。
陣風戰鬥機雖然也裝備了一款非常強大的RBE-2 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是其雷達的T/R元件和功率甚至不如梟龍Block3的KLJ-7A 有源相控陣雷達,更別提和殲11BG的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比拼了。殲11BG畢竟是重型戰鬥機,機頭空間更大,安裝的重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對於陣風具有巨大的態勢感知優勢,並能夠探測 450 公里以外的戰鬥機大小的目標。
當然,由於陣風是中型戰鬥機相比殲11BG體積更小,而且也做過隱身最佳化,其較低的雷達反射截面(RCS)可以抵消一定的殲11BG雷達優勢,但是在殲11BG的大功率雷達面前聊勝於無。
機動性,陣風也是完敗,殲11BG戰鬥機的速度為 2.25 馬赫,在20 公里高度機動性都與陣風相比毫不遜色,陣風的速度則在 1.8 馬赫,在15 公里的高度上限機動效能要低得多。殲11BG戰鬥機的發動機可輸出了 290千牛的推力,而陣風的發動機只輸出了 100千牛推力,儘管殲11BG戰鬥機重量更大,但殲11BG戰鬥機還是具有壓倒性優勢。
要知道高機動性在視距作戰中具有明顯優勢,但對於躲避遠端空對空導彈的攻擊也至關重要。更高的速度和高度使得 J-11B 在發射時能夠為空對空導彈提供更多動能,從而增加它們的射程和殺傷力。速度較慢且飛行速度較低的陣風將無法與之匹敵。
殲11BG雷達導彈全換新後,解放軍可以憑藉其大機率雷達配合擁有200-300千米射程的霹靂15率先對陣風發起遠端打擊,而印度陣風的主力導彈則是法國的米卡空空導彈,這種導彈的射程只有80千米,不到霹靂15的50%。如果陣風在戰時搭載這樣的燒火棍面對殲11BG,不留情面的說,將不會擁有任何的勝算。而更先進的流星空空導彈近幾年也不會裝備印度空軍陣風,現在法國陣風戰鬥機才剛剛開始接收流星導彈,法國人自己都不夠呢,誰知道什麼時候輪到印度。
因此,美媒最後認為在電子戰、機動性、雷達效能以及導彈等效能上,陣風全面被殲11BG碾壓。美媒認為,隨著中國開始大規模升級先進戰鬥機,法國戰鬥機的設計不僅無法為印度提供空中優勢,而且還將讓印度戰鬥機中隊處於明顯劣勢,將來將徹底無法匹敵解放軍戰鬥機部隊。
美媒的報道還算客觀,從近幾年的趨勢可以看出,解放軍戰機的升級速度正在加快,當前解放軍生產的殲15T、殲11BG、殲16D、殲10C和殲20戰機無一不是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先進戰機,同時也表明,解放軍常規戰機部隊正在向全員4.5代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