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陸軍整體實力的提升,雖然地面裝甲車輛包括當時在研的99A、96A主戰坦克都已經開始上馬,但是同時期對於當時的中國陸軍而言,雖然地面武裝實力很強,但是在第五空間,我們雖然已經批次裝備了多種型號的直升機,但是在能夠提供火力支援、超低空攻擊的武裝直升機領域依然處於空白狀態。外購的話一個是受當時國際環境的限制,另一個也是從國防自主化來說,完全依賴外購對於我國國防安全是非常大的威脅。所以當時承擔著我國直升機研發和製造任務的昌飛主動承擔起了我國第一款專業的武裝直升機研製工作。
從1993年立項開始研發過程中,因為完全沒有任何武裝直升機的研製經驗和細節參考,所以對於從零開始的昌飛而言,主動選擇了俄羅斯的卡莫夫設計局聯合研製我國第一款武裝直升機。卡莫夫設計局雖然最有代表的直升機就是共軸雙旋翼機型,比如我們大家熟悉的卡28、卡31、卡52等直升機普遍採用的是卡莫夫最為擅長的共軸雙旋翼動力佈局,但是卡莫夫在傳統的直升機研發領域實力也是非常的強。
所以昌飛在參考了國外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的設計方向後,初繪了武直10的初稿,並設定了一系列引數指標,但是因為當時國內對武裝直升機的研發還處於零空白狀態,所以這些引數指標和初稿在1994年1月正式交付卡莫夫手中,用於驗證技術的可行性。而卡莫夫也很快就按中方要求拿出方案,包括隱身設計及菱形機體、氣動佈局、風洞實驗結果全都在1996年初交付中方,而這個專案就是大名鼎鼎的“941專案”。
最終941專案成功轉化為“直10武裝直升機專案”,方案有了、圖紙也有了,但是對於當時的昌飛而言,直10要想真的飛起來還需要依靠當時國內在研的新一代渦軸9發動機提供動力,但是因為為直10配套研製的渦軸9還處於研製狀態,所以選擇將普惠加拿大分公司製造的PT6C-67B作為試飛和初始動力,等後面渦軸9效能完全達標後再換回來。所以我們看到2003年試飛的多架直10原型機裝備的都是進口的PT6C-67B發動機,該發動機輸出功率強勁,所以直10不僅可以外掛更多導彈,而且得益於更強動力下更大的起飛重量優勢,直10不僅配備了超強的防護,而且航電系統也是一步到位直接以各種高階航電出現在直10原型機身上。
但是後面相比不少人都知道,美國為了限制中國斷供了這款發動機,沒辦法2003年就首飛的直10只能苦苦等待渦軸9發動機,2012年換裝渦軸9發動機的直10雖然陸續裝備服役,但是因為渦軸9輸出功率較低,所以量產版的直10相比原型機在防護、火力、航電、隱身效能方面都縮水了不少,比如原型機機頭類似阿帕奇直升機的光電瞄準系統分為兩個各自獨立的旋轉塔,機鼻上方為飛行員使用的獨立熱影像夜視裝置;機鼻中央的旋轉塔體積較大,左右各有一組光電觀測窗,內有紅外線熱影像儀、鐳射測距儀、電視攝影機等裝備,供炮手瞄準與火控之用。而且發動機排氣也採用了先進的向上排氣,以利用旋翼高速下洗氣流快速吹散達到降低紅外輻射。
量產版本機頭的光電轉塔只保留了為飛行員使用的獨立熱影像夜視裝置,但是將安裝方式從坐立式改為吊掛式;發動機排氣口也因為發動機問題,改為最基本的外側水平排氣,另外在防護能力、其他航電等方面據說都出現了明顯的縮水,而這一切都只是因為當時自研的渦軸9發動機輸出功率仍然不夠強勁。、
不過從2022年春節昌飛發出的祝賀海報中,卻出現了一架已經正式噴塗軍用塗裝的全新直10武裝直升機畫面,這架全新的直10光是從外觀上看,就和現役的直10已經有明顯差別,比如整體看上去更為飽滿、特別是機頭的光電轉塔尺寸更大,整體設計和當初的直10原型機一模一樣,那麼可想而知的是,這架全新生產的直10應該在起飛重量、防護能力、火力攻擊、航電系統等多方面,終於達到了當初直10原型機時期的設計指標了吧。
而這一切的提升,據說是中航工業近幾年隨著國內渦扇發動機研製經驗和體系成熟後,帶動了國內在先進航發研發和製造領域的材料、技術和製造經驗提升,所以渦軸9在自身基礎上,透過最佳化材料、壓氣機結構等方式改進出的渦軸9C,將最大連續輸出功率已經從早期的1200千瓦提升到了接近1500千瓦的水準,而這個動力引數恰好和當年被斷供的PT6C-67B發動機輸出功率相似。
算一算從2003年直10首架原型機成功首飛,到2022年終於出現了原型機設計指標的全部實現,這個歷程雖然我們走了將近20年之久,但是這背後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因為我們的直10終於在核心的動力系統上沒有了短板,在未來的外貿出口中沒有了劣勢、卻有了更多的競爭優勢的同時,全新的直10開始批次裝備服役後,其天生麗質的優勢也將真正展現出來,這不僅增加了直10的競爭力,同時也增強了中國陸軍在第五空間的火力支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