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V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
弗朗西斯科·戈雅 (Francisco Goya) 是十八世紀末期西班牙最知名的畫家,以肖像畫和宗教畫廣為人知。在1790年代,戈雅身患重病,幾乎喪命,病癒後深度失聰,轉而透過繪畫來記錄自己的思緒、幻象和夢想。戈雅的繪畫涉及男女交往、社會不平等、愚行和惡習,而且還有“奇思幻想、創作虛構”的畫作,表現出對人性的洞視,在當時的藝術界無人能出其右。
日前,展覽“戈雅:普拉多博物館的繪畫”正在澳大利亞NGV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舉辦,展出了向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借展的44幅繪畫。
這些作品橫跨戈雅創作生涯三十年的時間,從最早譏諷社會的系列,到後期畫冊中的數頁作品,其中包含戈雅最富想象力、最虛幻的畫作。展出的還有戈雅的四大版畫系列——《狂想曲》、《戰爭的災難》、《鬥牛》和《愚行》中的一些蝕刻版畫。展出的所有繪畫和版畫都不是委託製作的作品,戈雅因此可以隨心所欲地批評權貴,針砭社會陋習。
狂想曲
在1790年代中期,戈雅開始為第一個蝕刻版畫系列製作準備性繪畫。他打算將這一系列命名為《夢想》,但最終選擇以《狂想曲》為標題,取其俏皮嬉戲、虛構創作之意。在這八十幅蝕刻版畫中,戈雅虛構出各種場景,揭露社會各個領域的愚妄、醜惡和不平等。他借鑑寓意畫、寓言版畫和英國漫畫等來源,創造出一系列的畫作,不僅別出心裁,涉獵廣泛,而且技藝高超,獨具創意。
這一系列的上半部專事於譏諷社會,針砭權益婚姻、賣淫、劣質教育、貴族和神職人員。下半部包含暗示迷信和無知的寓意性畫作,並以怪獸和女巫作為象徵。每幅作品都刻有一個標題——有些標題解釋版畫的寓意,有些標題的文字則和畫作風馬牛不相及。普拉多博物館收藏的戈雅手稿對每一幅版畫都加以評註,讓人對其譏諷性的內容做出了說明。《狂想曲》在出版兩天後旋被下架,大概是因為戈雅害怕遭到宗教裁判所的報復。
理性沉睡,心魔生焉
這幅作品是戈雅最著名的版畫,畫中作者(畫家本人)伏案沉睡,蝙蝠和貓頭鷹等夜行動物環繞四周,下方有一隻猞猁睜眼張望。這幅蝕刻版畫留存有兩幅準備性繪畫,其中一幅畫作下方附有註釋文字:“作者沉入夢想,唯一的心意就是消除常人所持的有害執念,將真理的確證永存於《狂想曲》的作品之中”,而理性沉睡所生的“心魔”則寓指惡行、虛偽和迷信。
繪畫
戈雅採用各種技巧來創作繪畫,既使用溼性媒介(如墨汁),也使用乾性媒介(如粉筆)。他有時嘗試不同媒介,有時根據繪畫的特定目的(如版畫的準備性研究)來選擇媒介。
# 準備性繪畫 #
1797年,戈雅開始創作最富有想象力的一系列繪畫,這一系列如今名為《夢想》,他將其中一些繪畫創作成《狂想曲》的版畫。大多數繪畫是用羽毛筆和鐵膽墨汁(櫟癭和硫酸鹽混合製成的一種黑色墨汁,這種墨汁會老化並變成褐色)創作的。他利用不同的握筆角度,創造出不同的線條,使繪畫看起來具有類似蝕刻版畫的效果,成為這些繪畫的一個特色。
版畫創作
# 蝕刻 #
蝕刻版畫方法讓藝術家能夠給一幅畫作製作多份複製,向廣大觀眾傳達自己的想法。當時在西班牙,蝕刻還是一種比較新的技法,但戈雅選擇使用蝕刻技法來創作自己的主要版畫系列。
# 蝕刻凹版 #
蝕刻主要是一種線性構圖的方法,但人們開發出更多的技法來營造色調範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蝕刻凹版技法。這項技法是1760年代在法國發明的,但在戈雅開始創作《狂想曲》銅版畫時使用並不廣泛。戈雅試用這種技法,完全使用蝕刻凹版方法,創作了《狂想曲》中的一幅畫作(第32號版畫),利用整個色調範圍來展現夜間場景。他後來使用蝕刻凹版方法,營造出《戰爭的災難》的陰沉氣氛和《愚行》系列中令人恐怖的黑暗。
戈雅還試用了一種叫做水墨法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仿製出水墨效果。將酸液直接刷到裸銅版上,可以使整個區域輕微蝕刻,營造出一種暖色調。這在展出的《戰爭的災難》和《鬥牛》系列的幾幅版畫中可見一斑。
# 戰爭的災難 #
弗朗西斯科·戈雅,《戰爭的災難》系列之一,1814–1815
1807年,拿破崙的大軍侵入葡萄牙和西班牙,以攫取伊比利亞半島的控制權,扶植波拿巴國王約瑟夫一世來取代波旁王朝的統治者費爾南多七世。戈雅時年六十一歲。
《戰爭的災難》系列有八十幅蝕刻版畫。在這一系列中,戈雅栩栩如生地描繪出戰爭的殘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寫實水平。這些畫作與注重刻畫英雄、烈士和光輝勝利的傳統畫作大相徑庭。戈雅檢討了人類殘暴、野蠻的一面,展現了戰爭帶來的長期後果,包括流離失所、貧困和創傷。
這個系列有三個顯著的部分:戰爭和暴力、1811–1812年的大饑荒、費爾南多七世恢復王位並開始新的恐怖統治時期的政治壓迫的寓言。因為其批判性的政治內容,這一系列直到戈雅去世三十五年後才出版。
# 鬥牛 #
1816年,戈雅出版了以鬥牛為主題的三十三幅蝕刻版畫,時年七十歲。據這一系列在《馬德里日報》上的廣告所述:《鬥牛》展現出“ 鬥牛場上鬥牛士引逗公牛的各種動作和閃躲;讓人瞭解到西班牙(鬥牛)的歷史、演變和現狀。”
在這些大型銅版畫中,戈雅的蝕刻技術達到了最精湛的水平,他在蝕刻凹版上創作出大片均勻平整的銀色調區域和深度蝕刻的線條,讓構圖平添抽象的宏大氣勢。
# 愚行 #
《愚行》創作於1815–1819年前後,是戈雅的最後一個版畫系列,也是最難解讀的一個系列。在這些晚期的蝕刻版畫中,戈雅重新創作了《狂想曲》和《戰爭的災難》中的一些主題和形象,但《愚行》 系列的許多畫作遠更神秘,令人費解,近乎於模糊不清的夢囈,一起呈現出對人性的殘酷、瘋狂和荒誕的極度陰暗的看法。這些畫作的主題和氛圍與戈雅同時期在住房牆壁上繪製的所謂“黑色繪畫”所描繪的類似。
# 在波爾多的繪畫 #
弗朗西斯科·戈雅,《噩夢》,繪畫,G系列,1824-1828
隨著費爾南多七世重掌權位,對自由主義者展開鎮壓,戈雅在1823年離開了西班牙,並於1824年9月在法國波爾多定居下來。他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四年時間,其間不僅創作了大量作品,而且創新和技術試驗能力不減當年。戈雅以驚人的自由,創作了一系列袖珍象牙版畫、一組訂立石版畫媒介新標杆的石版畫和最後兩部系列繪畫 (G系列和H系列),其中包含他所創作的最令人驚悚的一些畫作。
在創作最後的繪畫時,戈雅沒有使用在較早系列中用的畫筆和墨汁,而是轉為使用黑色蠟筆,這一選擇可能受到他剛接觸的使用油性蠟筆的石版畫技法的影響 。G系列和H系列包含近兩百幅繪畫,這位藝術家重拾了自己喜愛的主題,包括暴力、瘋狂、老年和社會戲仿,涉獵之廣,顯而易見,達到了新的水平。有人提出,戈雅當時正計劃創作一個新的《狂想曲》系列來總結自己一生的思想和情感,可能因此創作了這些繪畫。
此次展覽讓觀眾能從這名西班牙最知名畫家的畫中窺見十八世紀末期西班牙的社會樣貌,瀏覽這位藝術家記錄自己對一系列廣泛主題的思考的私密視覺日誌。
展覽將持續至10月3日。
(本文資料來自NGV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原題為《深度解析 | 帶你看懂十八世紀末期西班牙最知名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奇思幻想》。)
責任編輯:陸斯嘉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