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總是有很多秘密等待我們去破解,去探索,當我們進一步瞭解之後,卻發現了一些驚人的事實,很多次發現都震撼了世人。
在宇宙的某個角落裡有一個被人類稱作銀河系的星系,而太陽就是這個星系中上千億顆恆星中的其中之一。對於人類來說,太陽很大,太陽系這個恆星系統也非常的大,直徑估計在2光年左右,人類什麼時候能踏出去還很難說。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除了地球這個宇宙中已知唯一擁有生命的行星,在小行星帶外側還有一顆名叫木星的超級行星。如果說地球是天堂,那麼木星就是地獄,木星真的很可怕,這種行星理論上來說是不可能誕生生命的。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細數木星的五大可怕之處。
1,木星上的風暴中心可以容納地球
透過衛星,現代人能夠清晰地看見颱風的形狀,特別是颱風眼從太空上來看十分壯觀。這種大規模的風暴不僅出現在地球上,太陽系內的其它行星上也有類似的風暴氣旋,其中最壯觀的莫過於木星上的“大紅斑”。
大紅斑是木星上最大的風暴氣旋。早在17世紀,天文學家就透過望遠鏡觀測到了大紅斑。在幾個世紀裡,它雖然不斷改變顏色和形狀,但卻從未消失過。大紅斑儼然成為了木星表面最明顯的特徵之一。
雖然大小不斷變化,但大紅斑的東西跨度至少在2萬公里以上,最長時可達4萬公里;而南北跨度則長期保持在1.2萬到1.4萬公里。地球的直徑約1.28萬公里,大紅斑的尺寸顯然比地球大得多,容納一個地球綽綽有餘。
這種級別的風暴所蘊含的能量,十分驚人,已經遠超我們的想象,令人望而生畏。
2,木星的存在,能讓太陽發生搖擺
地球對於人類來說很大,但放在太陽系內卻非常小。整個太陽系中的物質總量,太陽就佔了其中的99.8%,還有一小部分就是八大行星及其它太陽系內的小天體,它們就如同太陽周圍的塵埃。
在八大行星中,地球雖是岩石行星中最大的,但小行星帶外側的4顆氣態行星都比地球大,木星是其中最大的。木星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是地球質量的318倍,相當於太陽質量的1‰。
在初中課本中,我們學到的是八大行星都在繞著太陽轉,實際上這只是簡化後的模型,真實的情況是它們都在繞著共同質心旋轉。
由於木星的質量僅次於太陽,所以木星和太陽的共同質心落在了太陽之外,距離太陽表面4.7萬公里的地方。也就是說,因為木星的存在,太陽實際上在不停地晃動。總之,就是木星的質量實在太大了,大到足夠拉著太陽一起搖擺。
正是因為木星實在太龐大,所以木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響著太陽系內其它天體的命運,比如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很有可能就是因為木星的存在才出現的。能夠影響太陽,木星絕對是可怕的存在。
3,木星能輕鬆承受行星級的天體撞擊
質量大,吸引力也大。在這強大的引力作用下,木星周圍聚集了70多顆衛星小弟。不過它們都不敢太靠近大哥。如果一顆小天體太靠近木星,就會被木星強大的潮汐力撕碎。
在1994年7月17日,人類透過哈勃望遠鏡目睹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被木星撕碎,並撞向了木星,在130多個小時內釋放出了約40萬億噸TNT烈性炸藥爆炸時的能量。這麼大的能量,如果在地球表面釋放,足夠改天換地了,地球上的生命都有可能永遠消失。
不過這點撞擊對木星來說並不算什麼,沒過多久撞擊痕跡就消失了。木星之大,就算是一整顆地球撞過去,也難以撼動木星。
4,木星曾經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太陽
在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天上曾經出現過九個太陽,結果被后羿射下了8個。實際上,宇宙中存在兩個及以上的多恆星系統才是比較普遍的,反而像太陽系這種只有一個單一恆星的恆星系統才比較少。
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是南門二(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三星系統中的其中一顆恆星。北斗七星中的開陽(大熊座ζ星),雙子座中的北河二(雙子座阿爾法星),更是屬於罕見的六星系統。對於少數存在行星的多恆星系統,你能想象行星是怎樣運動的嗎?
太陽的體積和質量差不多都是木星的1000倍。也正是因為體積巨大,讓木星成為了夜空中亮度僅次於金星的第二亮的星星。而理論上恆星的最小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8%,也就是說,如果木星的質量再增加80多倍,那麼它就能夠成為一顆恆星中的紅矮星。
為什麼說木星可以成為太陽呢?因為木星大約90%的成分是氫,這和太陽的構成成分十分相似。而且科學家推測,木星內部的溫度應該高達3萬℃,這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上很多。如果質量再大一點,木星內部的壓力也將會變得更大,溫度也會變得更高,最終啟用核聚變之火。
太陽和宇宙中的其它恆星一樣,都是由原始恆星雲形成的。宇宙中之所以大多數都是多恆星系統,就是因為一片恆星雲中往往有好幾個密度比較集中的區域,所以最後會形成好幾顆恆星。
如果太陽系誕生之初,誕生木星的那片區域的質量再大一些,太陽系就不會是現在這一番光景了,木星將變成另一顆太陽。受兩顆恆星的引力影響,如果那時還存在地球,那麼地球的執行軌跡就不會這麼平穩了,星球表面的氣候也會變得忽冷忽熱,太陽系中也很有可能不會存在生命了。
5,木星上環境極其惡劣,宛如煉獄
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所謂氣態行星並不是說整個星球上完全都是氣體,木星內部仍然有一個固態核心,只是這個固態核心相對於木星本身的大小而言十分小。
木星之所以叫氣態行星,是因為它主要是由氫和氦元素構成,這兩種元素在常溫常壓下呈氣態,所以木星被叫作氣態行星。
在木星上,氫並不完全處於氣態,在足夠深的地方,那裡壓力大到能夠讓通常狀態下的氫轉變成液態氫,甚至固態金屬氫。
木星表面是一層厚厚的大氣層,往下很有可能是氫和氦構成的海洋。不過在木星這樣的環境中,海洋與大氣並不會像地球上這樣具有明顯的分層,而是海天相接,根本找不到分界線。由於木星表面沒有陸地,如果你不小心掉向木星,那麼你將被一片混沌所吞噬。
木星不僅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而且是自轉速度最快的行星,自轉一週耗時不到10小時。由於極快的自轉速度,導致木星上大氣運動劇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閃電和風暴。我們從木星探測器發回的照片中看到的木星表面的那些斑紋,實際上就是木星大氣激烈運動的傑作。
總之,木星上環境極其惡劣,比金星還要惡劣,宛如煉獄。
正是因為木星上存在著諸多神秘之處,美國宇航局先後於1989年和2011年,分別發射了伽利略號和朱諾號這兩艘專門用於探測木星的探測器,甚至還蜻蜓點水式地對木星上層大氣進行了探測,讓人類對木星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瞭解得越深,也讓人類更為敬畏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