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社交,
本質都是在經營自己的生活。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聽過一句話說:人生90%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但關係,總是有遠有近,人情,總會有濃有淡。
學會看淡得失,遠近隨緣,愛恨隨意,是成年人最好的社交觀。
1
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
前陣子,朋友跟我說起一件事。
他和團隊加班加點趕出來的方案,被自己的專案經理搶了去。
朋友滿心憤懣,要去找經理討個說法。
卻在路過茶水間時,聽到經理在小聲打電話。
電話裡,他唯唯諾諾,小心討好,朋友不動聲色地進去,抬眼一看,經理正在悄悄抹淚。
後來朋友才得知,經理家中母親病了,需要一大筆手術費,他情急之下,才搶了自己的功勞,只為了那筆豐厚的獎金。
卻不曾想,過了一段時間,經理竟然主動找到他,把原屬於他的提成,全數還給了他:“兄弟,我對你不住,我現在要這些錢也沒什麼用了。”
經理沉默半晌,才哽咽著說,自己的母親,前段時間,已經因病離世了……
朋友一時怔住了,他再看眼前這個曾經意氣風發的男人,頭髮幾乎白了一半,整個人仿若霜打過的茄子,蔫下去了半截。
朋友說,在那一刻,只覺得人生無力,世人皆苦。
他想起了自己的至暗時刻,工作沒有著落,女朋友也跑了,最拮据的時候,兜裡只有5元錢。
原來,生活的風霜雨雪,並沒有饒過誰。
年輕的時候,我們眼裡只有自己,意氣風發之時,聽不見人間的哭聲。
待到自己也摸爬滾打,飽受生活磋磨,反而對人世多了一份理解和悲憫。
很喜歡的一位作家說:
寬容不是一種道德,而是一種基於對世界、人性深刻認識基礎上的瞭解和體諒。
每個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心酸,各與各的難處。
理解別人,是一種善良,說一聲算了,是一份慈悲。
2
一半是積極,一半是隨緣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問題:你生命中有過很費心經營,卻無疾而終的感情嗎?
有個高贊回答說:
不僅是有,而且很多。
小時以為什麼事情透過努力都可以得到,長大後才明白,人生聚散,最是難以安排。
看過一位網友的故事。
網友暑假到一家公司實習,與另外一位同事成為了好朋友。
兩人租住在一個房子裡,一起上下班,一起吃早晚飯。
網友實習期結束時,和這位同事約定,自己畢業後爭取再來這家公司,這樣兩人還可以繼續同吃同遊,做一輩子的朋友。
可當她畢業後真的來到這家公司時,曾經的好友卻早已不知去向,聽別人說,她升遷了,調去了更大的城市。
那一刻,網友心裡特別失落。
更令人傷心的是,當她給對方發去祝福訊息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被拉黑了。
網友這才回過神來,對方的好,只是一種禮貌,自己天真地拿別人當朋友,在別人眼中她卻可有可無。
雖然扎心,卻也現實。
人生這條長路,有遇見,就會有離別。
不對等的關係,自然經不住時間的考驗,選擇不同,自然會走向道路兩端。
就像張愛玲和炎櫻,少時情濃,後來卻天各一方,就像左拉和塞尚,曾經親密,最終卻不再來往。
楊絳先生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碎琉璃脆,人世間的離散,是一種必然。
人生是條長長的河,無論我們從哪個時段匯聚,最終會流入不同的河道,走上自己的征程。
成年人的世界,一半要積極,一半要隨緣。
用心經營關係,才能讓情誼隨時間越發醇厚,失去的朋友,也無需傷懷,要感謝彼此曾經共度的時光。
緣來時,珍惜,緣去時,釋然。
3
一半是淡薄,一半是靜默
有這麼一句話:人的眼睛有5.76億畫素,卻終究看不懂人心。
人在風光時,起高樓宴賓客,居於低處時,利散則人散,生命遍佈涼薄。
曾經的我們,不知人性之幽微,難免會憤憤不平,後來也在人世間飽受磋磨,學會了釋然。
戰國時期,孟嘗君因為人高調,得罪了齊王,被隔去官職。
那些曾經對他曲意逢迎的人,此後卻對他避之不及。
後來孟嘗君官復原職,試圖報復那些傷害他的人,有位門客卻對他說:
世間萬物的發生,都有他的道理,凡是有生命的東西最後都得死掉,這是必然的。
一個人,富貴的時候朋友多,貧賤的時候朋友少,這也是一定的。
人生過半,再看這段話通透無比。
曾經的我們也時常混跡各種圈子,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維繫所謂的關係,直到繁華落盡,勢無可倚時,才明白什麼叫人情似紙薄。
一路走來,人情冷暖酸甜都已嘗過,走上坡路時別人仰望你,伸手讓你拉一把,走下坡路時別人推你一落千丈,人情世故而已。
人們常說,看清一個人,不必翻臉,這並非是隱忍,而是一種智慧。
成年人的成熟,一半是接受淡薄,一半是學著靜默。
對我們好的人,盡力回報,用心珍惜,對傷害我們的人,笑著原諒,默默強大。
餘生,不必將太多人請進生命裡,放低期待,才能過得自在安然。
▽
作家雪小禪說,人活到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後,三兩知己,一杯淺茶。
所有的社交,本質都是在經營自己的生活。
人生路上,有些感情,半近半遠,有些傷害,半放半忘。
點個贊吧 ,從此看淡人情反覆,於靜默無言中,安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