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專家、學者表示,如果房價倒下,國內的股市和實體經濟也會跟著一起倒下。因為,房地產這個行業還牽扯到其他太多的行業,如果房地產不行了,像鋼材、水電、傢俱、物業、裝修、家電等眾多行業都會陷入低迷,馬上就會有大量從業人員失業。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城市不允許開發商大幅度的降房價。
對此,我們認為,這些人在混淆高房價和房地產業的概念:一方面,我們國家現在調控房地產市場,主要是房地產市場投機炒作氛圍濃郁,而絕不是要讓房地產業衰退。現在是房地產業與其他行業相比過度的繁榮,需要降降溫,讓高房價迴歸居住屬性。
另一方面,如果房地產去投機化、去槓桿化,不僅國內金融體系更加安全,房價跌下來了,大家都買得起房了,會有更多的購房需求迸發出來,屆時相關的十幾個行業都能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還有人表示房地產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不應該把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分割開來。對此,我們認為,關鍵要怎麼來看的,如果純粹是開發商建造商品房,解決了大量農民工就業問題,那房地產的確是實體經濟。
而與之相反,而如果是房地產拿掉了居住的屬性,披上了金融的外衣,還要加十幾倍的槓桿,變成了投資品,那它就是虛擬經濟。也就是說,你把房子用來居住的,它就是實體經濟,如果你把房子用來投機炒作的,那它就是虛擬經濟。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房價倒下,股市是不是能走出長期的大牛市?我認為這需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房價下跌了,會導致部分投機性購房需求轉投股市嗎?這要看股市處於什麼位置了,以及是否有賺錢效應了。
如果股市處於歷史高位,藍籌股板塊都存在泡沫,進入股市只能是短線博弈,毫無長期投資價值可言,那麼從房地產市場出來的資金是不會流向股市。而如果股市跌到了歷史的底部區域,外面的資金是有可能進入股市戰略佈局的。
另一個是,如果房地產市場降了溫,遊資究竟會流向哪裡,如果是流向商品市場,就會導物價上漲,如果流向大宗商品市場,那大宗商品價格就會暴漲,當然,如果要讓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領域,那就必須要有政策方面的引導,如果沒有貸款、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援,實體經濟也很難有起色。只有實體經濟好起來了,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了,價值投資者才會進入股市進行長期的投資。
實際上,高房價對實體經濟的傷害是不容低估的:首先,房價越來越高,有了賺錢效應,大量社會資金肯定會流向房地產業,大家都想賺快錢,誰也不願意去風險較大的實體經濟,這會導致實體經濟衰退。屆時,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轉型高階製造業、發展高新科技等都將成為空話。我們要表達的是,房地產業並沒有與實體經濟對立,而是高房價與實體經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再者,買房適當的加槓桿能刺激國內消費,有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而目前在高房價的情況下,購房者每個月賺來的錢很大一部分都要還房價,剩下的錢只能用於最基本的日常開銷。現在,國內居民的消費能力有限,企業商品庫存積壓嚴重,要想透過內迴圈來拉動經濟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房地產本身並不會對國民消費有太大的影響,而高房價泡沫對國民的消費能力的削弱是不言而喻的。
最後,高房價也抬高了實體經濟的成本,比如土地、廠房、寫字樓、房租等。因為,房價漲了,與之相關的地塊、寫字樓、房租等都要上漲,甚至於用工成本也會跟著一起上調。這也讓很多實體企業深感到吃不消。
前些年,任正非就抱怨深圳龍崗的地價和房價太高,於是把華為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搬到東莞的松山湖地區。連華為的任正非都覺得地價和房價上漲推高了實體經濟的成本。要說高房價對國內實體經濟沒有一點影響是自欺欺人。
很多人認為,房價若是跌了,相關十幾個行業就會低迷。實際上,房價跌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提升了,相關行業反倒會迎來蓬勃的發展機遇。而現的高房價,倒反而會影響到實體經濟的融資、轉型升級、降低成本、促進消費等。所以,高房價才是造成實體經濟受衝擊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