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川劇《宜賓白毛女》在成都首次公開演出。
舞臺上的川劇演員用她動人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將一個被封建地主殘酷壓迫卻一直不屈反抗的普通農家姑娘的故事娓娓道來。
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臺下的觀眾逐漸熱淚盈眶,紛紛被這個境遇悲慘卻始終意志堅韌的女子所打動,為她的前途命運所擔憂。
但臺下觀眾所不知道的是,故事中白毛女,其實是有原型的。
這個原型,此時正坐在他們中間,和他們一塊看著這個以自己為主角的故事。
她叫做羅昌秀,就坐在第一排正中間最靠近舞臺的位置,滿頭銀髮,面板黝黑。但同身旁觀眾不同的是,羅昌秀雖然眼中也噙著淚,臉上卻是始終是帶著笑的。
一·三畝薄田招致災禍,16歲的羅昌秀被迫成了白毛女
羅昌秀的家位於斷頭山腳下的一座小鎮上。
這裡群山環繞土地瘠薄,只有山腳下小河溝那裡的幾畝田地勉強能夠耕種。
羅昌秀家祖上也曾富裕過,有幸能在這裡擁有三畝薄田。
因此哪怕羅昌秀的父親身體一直不好,依靠著這塊田地和母親的一些手工活貼補,勉強也能維持生計。
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一家人還算和美。
只是好景不長。
村裡地主家的小兒子羅錫聯一直覬覦羅昌秀家的那塊田地,曾經為此事威脅過羅昌秀父親好幾次,要他交出地契。
但羅父深知此地是羅家賴以生存的根基,無論羅錫聯再怎麼威逼利誘,羅父始終堅持拒絕。
1939年,地主家大兒子羅錫章從部隊裡回到了村中,並因為部隊的關係,很快在鎮上做了團總。
羅錫聯背後有了人撐腰,對羅家的逼迫愈加變本加厲。
在一次索要地契未果後,羅錫聯直接帶人到羅昌秀家將家中打砸了一通,羅昌秀的哥哥想要阻止,混亂中被羅錫聯的手下打死。
喪子之痛讓羅昌秀父親再撐不住,他將地契交給了羅錫聯,悲怒交加中,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此時羅家只剩下羅昌秀同母親兩個女人相依為命,可羅錫聯竟然還不肯放過她們。沒過多久,羅錫聯再次找上門來,要求羅昌秀母親將羅昌秀賣給他做丫頭。
羅昌秀不肯,羅錫聯的手下直接給羅昌秀抓起來一頓毒打,然後關在了羅錫聯家的柴房裡。
羅昌秀被打得遍體傷痕,一直圖謀逃跑。
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羅昌秀趁看守她的人不注意,從羅錫聯家中逃了出來,一直逃到了斷頭山深處的密林裡。
因為羅錫聯的緊緊逼迫,羅昌秀不敢再回家中,她在山中生活了下來。
山洞是她的避身之所,渴了就摘樹上的果子吃,透過捉一些鳥蟲來充飢,遇到大型野獸就爬到樹上去躲避。
這種生活只能勉強讓羅昌秀維持活下去,根本談不上什麼營養,長時間的缺鹽使羅昌秀一頭秀髮全都白了。
三畝薄田招來的災禍,使得年僅16歲的少女羅昌秀被迫成了白毛女。
在斷頭山的生活十分艱苦,羅昌秀當初上山時穿的衣服在長時間的風吹日曬雨淋中,早就破爛得完全不成樣子。
羅昌秀只能靠樹葉來蔽身,有時候甚至要全身赤裸。
身邊沒有工具,羅昌秀的頭髮指甲都沒辦法修剪。
惡劣的野外環境下使她像猿猴一樣,渾身長滿了黃褐色的絨毛。
羅昌秀有時候也會覺得這樣的自己已經不像是人了。
而且不僅是身體上是身體上的變化,長期的非人生活使羅昌秀的精神上也遭受了嚴重的摧殘。
深山老林中沒有人可以交流,長此以往,羅昌秀的語言功能幾乎喪失。
再加上內心深處對羅錫聯的深深恐懼,羅昌秀在斷頭山待了17年,始終沒敢回去。
二·山中孤苦17年,白頭始見人間天光
直到1949年,曙光照耀了宜賓這片土地上。
解放軍入川,宜賓迎來了解放。
羅昌秀雖然一直居住在山上,但她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家人,時刻惦記著自己家中的情況,思念自己日漸年邁的母親。
有時羅昌秀會在夜深人靜無人的時候潛入村子的邊緣,偷偷觀察村裡的情況。
宜賓解放後後村子的變化都被羅昌秀看在眼睛裡。
新中國成立前後,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也蔓延到宜賓。
以羅錫聯為代表的壓迫民眾的地主階級,在此次運動中大部分被打倒,許多農民因此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其中也包括羅昌秀家。
看著這一切,羅昌秀心中的恐懼終於稍稍散去,她鼓足勇氣回到家中,見到了自己闊別已久的母親。
在母親的幫助下,羅昌秀恢復了正常人的裝扮,滿頭白髮被紮成兩條整齊的辮子,也開始重新幫母親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
但長時間深山生活形成的習慣卻很難一時間全部改掉。
羅昌秀畏光畏火,吃不慣有油鹽的食物,不熟悉的人和她交談時她會感到恐慌,控制不住地尖叫戰慄。
正常人的生活羅昌秀依舊難以融入其中。
1949年到1955年這幾年間,羅昌秀遊走在村子和山林之間,也在正常人生活和深山生活之間掙扎徘徊。
值得慶幸的是,羅昌秀的母親一直沒有想過放棄她。
但1955年,羅昌秀母親去世,羅昌秀失去了最後一個親人,為躲避心傷,她再一次回到了山上。
羅昌秀母親的去世使得她的遭遇被村裡的人知曉,他們對她的遭遇都表示深切同情。
村委將事情報告給了縣委,上級有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
村裡派人將羅昌秀從山上接了回來,並專門為她成立了互助會。
羅昌秀並不願意見人,就安排她去做飯打掃衛生。
根據羅昌秀的情況來為她安排勞動生活,循序漸進,充分考慮羅昌秀的心理狀態。
在這樣細心的關照下,羅昌秀終於漸漸重新融入了人群。
不久,羅昌秀在村委安排人專門教授她勞動技能時,同村裡生產隊的大隊長暗生情愫,兩人隨後喜結連理。
山中孤苦17年,在這個新的家中,羅昌秀才算是終於重見人間天光了。
三·白毛女的故事,始於傳說,終於餘生安穩
關於白毛女的文學創作並不只《宜賓白毛女》一個。
早在1945年,延安的紅色劇作家們便寫過名為《白毛女》的歌劇,歌劇的主人公叫作喜兒,這個名字顯然更為人熟知。
羅昌秀被發現後,曾經有報道將羅昌秀稱為歌劇《白毛女》的原型,此舉在文藝界引起了一些爭議。
《白毛女》的作者之一賀敬之稱,《白毛女》的故事來源於陝北民眾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
在20 世紀30年代的陝北地區,村民經常會自稱在山上看到過白頭髮的女子。
他們把這名女子稱之為白毛仙姑,認為看見後會帶來好運,這便是關於白毛女的傳說。
延安的劇作家們將白毛女的傳說同當時被封建地主壓迫的女子形象結合在一起,塑造出了白毛女的形象,並沒有什麼具體原型。
但凡是沒有無因之果。
根據後來一些學者的考察研究,認為陝北傳說中的白毛仙姑,很可能就是同羅昌秀一般遭遇了悲慘命運的尋常女子。
從這無獨有偶的白毛女故事中,不難看出,在吃人的封建時代裡,女子被壓迫是件很常見的事情。
但觀察歷史可以發現,大多數被壓迫的女子,都沒有同喜兒或者羅昌秀那樣,鼓足勇氣去反抗。
甚至在《白毛女》的創作過程中,都伴隨著許多封建糟粕。
喜兒最初被塑造成一個被黃世仁逼死了父親又侮辱懷孕後,還對黃世仁心存幻想的女性角色。
後來還是一些觀劇的群眾指出了喜兒這種行為不合邏輯,才更改成了今天所見到的喜兒。
所以才更要讚揚喜兒和羅昌秀這種站起來奮勇反抗的精神。
故事中的喜兒最終等到了拯救她的八路軍,羅昌秀也在新中國曙光的照耀下,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羅昌秀曾經多次受過當地政府表彰,還曾經在當地政協任職。
1958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來宜賓視察,途中聽聞了羅昌秀的故事,深受感動。
專門抽出時間親自接見了羅昌秀,並仔細詢問了她被解救後的生活狀態。
羅昌秀被解救後的生活很圓滿。
她和文樹銀育有一子一女,兩個孩子都非常健康而優秀地長大了。
兒子在部隊當兵時,所在連隊聽說了其母親的事蹟後,還曾經邀請過羅昌秀去分享經驗。
兒子退伍後曾經在政府機關任職,女兒也在當地擁有一份很好的工作。
羅昌秀的晚年在兒孫繞膝中安然度過。
當時她剛從山上下來時,因為不適應山下的生活,曾經疾病纏身過,最多的時候,身上有大大小小的疾病二十多種。
但野外的生活顯然也鍛鍊了羅昌秀的體魄。
宜賓的白毛女的身體一直康健,直到2002年,才因心梗去世。
這樣安穩的後半生,無疑是對羅昌秀當年不屈精神的褒獎和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