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對外作戰,也是立國之戰,中國方面先後投入了240萬的兵力參戰,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期間先後有6個兵團在朝鮮作戰。這6個兵團的司令均由解放軍中的一些年輕將領擔任。本文就跟大家一起再來回憶一下當年的這些志願軍兵團司令員們。
1、第十三兵團司令員鄧華
第十三兵團是最早入朝的一個兵團,也是實力最強的一個兵團,入朝時下轄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50軍和第66軍共計6個軍約25萬人,由原四野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擔任志願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
鄧華,湖南郴縣人,參加革命後在紅軍時期擔任過紅1師和紅2師政治委員,抗戰時期擔任過八路軍第4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5分割槽和第4分割槽的司令員兼政委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東野7縱司令員、第44軍軍長、第15兵團司令員等職。
朝鮮戰爭爆發後,鄧華與十三兵團司令員黃永勝對調,出任志願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率領25萬大軍先期出征朝鮮。在朝鮮,鄧華協助彭老總指揮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彭老總回國後,鄧華又出任志願軍代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參與指揮了上甘嶺戰役、金城反擊戰等戰役。
1954年,鄧華從朝鮮回國,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相繼擔任瞭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瀋陽軍區司令員,1959年受彭老總的牽連,鄧華被下放到四川出任四川省副省長,基本上淡出了軍界。1977年復出後擔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80年在上海病逝,終年70歲。
2、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與王建安
志願軍第九兵團是第二個入朝參戰的兵團,由三野第九兵團改稱而來,由宋時輪擔任兵團司令員,率領第20軍、第26軍、第27軍三個軍15萬大軍入朝,參加了第二次戰役著名的長津湖戰役。
宋時輪,湖南醴陵人,參加革命後在紅軍時期擔任過紅30軍和紅28軍軍長,抗戰時期擔任過八路軍120師358旅716團團長、八路軍第4縱隊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華野10縱司令員、三野第九兵團司令員等職。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宋時輪率領第九兵團緊急入朝參戰,參加了著名的長津湖戰役並全殲美軍“北極熊”團,之後又出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1952年秋回國。
回國後,宋時輪基本上都在軍事教育上,先後擔任解放軍總高階步兵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第一副院長、軍事科學院院長等職,1991年在上海逝世,享年84歲。
王建安,湖北黃安人,參加革命後在紅軍時期擔任過紅88師政委、紅4軍政委等職,抗戰時期擔任過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魯中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華野山東兵團副司令員、三野第七兵團司令員等職。
1952年9月,王建安入朝參戰,接替宋時輪擔任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1954年春因病回國,之後相繼擔任了瀋陽軍區、濟南軍區和福州軍區三個大軍區的副司令員,1956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2歲。
3、第三兵團(代)司令員陳賡,王近山和許世友
志願軍第三兵團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改稱而來,由陳賡擔任兵團司令兼政委,下轄第12、第15、第60三個軍,於1951年3月18日入朝參戰。
陳賡,湖南湘鄉人,關於他的事蹟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詳,這裡就不展開說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陳賡在越南幫助越南人抗擊法國鬼子,援越抗法結束後,陳賡回國北上又被任命為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入朝參戰,之後出任志願軍副司令員併兼任志願軍三兵團司令。
1952年6月陳賡奉命回國,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並擔任院長,之後幾年陳賡一直忙於軍事工程學院的事務,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61年在上海病逝,年僅58歲。
王近山,湖北紅安人,紅軍時期擔任過紅31軍第93師師長,因打起仗來不要命,所以有“王瘋子”的稱號。抗戰時期擔任過769團團長、386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二野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12軍軍長等職。
1951年,王近山入朝參戰,擔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一職,由於陳賡因病未能到職,所以第三兵團實際上由王近山指揮,之後王近山又擔任第三兵團代司令員。回國后王近山擔任過山東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職。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1978年在南京病逝,享年63歲。
許世友,河南新縣人,紅軍時期擔任過紅4軍軍長,抗戰時期擔任過386旅副旅長,膠東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華野九縱司令員、山東兵團司令員等職。1953年許世友入朝參戰,擔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1954年回國。
1955年,許世友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相繼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和廣州軍區司令員,1979年指揮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東線的戰役,1980年擔任中央軍委常委,1985年在南京逝世,享年79歲。
4、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韓先楚、黃永勝
志願軍第19兵團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改稱而來,由楊得志擔任司令員,下轄第63、第64、第65三個軍。
楊得志,湖南醴陵人,紅軍時期擔任過紅二師師長,抗戰時期擔任過115師685團團長、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第十九兵團司令員等職。
1951年2月,楊得志率領第19兵團入朝參戰,率部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秋季防禦作戰,之後又相繼擔任了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回國後楊得志擔任過濟南軍區、武漢軍區和昆明軍區三個大軍區的司令員。
1979年楊得志指揮了對越自衛反擊戰西線戰役,1980年接替鄧公擔任總參謀長,同時還擔任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中顧委常務委員等職,199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
韓先楚,湖北紅安人,著名的“旋風司令”,紅軍時期擔任過紅78師師長,抗戰時期擔任過344旅代旅長、新3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東野三縱司令員、第40軍軍長、十二兵團副司令員等職。
朝鮮戰爭爆發後,韓先楚是首批入朝的將領,當時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十三兵團副司令員,1952年7月接替楊得志擔任第十九兵團司令員,1953年4月回國。
1955年韓先楚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相繼擔任過福州軍區司令員、福建省軍管會主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等職,198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
黃永勝,湖北咸寧人,紅軍時期擔任過紅2師師長,抗戰時期擔任過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割槽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2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第8縱隊司令員、第45軍軍長、第14、13兵團副司令員等職,1950年擔任第13兵團司令員。
1953年黃永勝入朝參戰,擔任第19兵團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可是後來他卻走上了歧路,毀了自己的後半生,1983年在青島病逝,終年73歲。
5、第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楊勇
相比於前幾個兵團,第20兵團的實力顯得有點弱小,僅有67軍和68軍,因為第66軍一開始就跟隨13兵團入朝了。
楊成武,福建長汀人,紅軍時期擔任過紅一師師長兼政委,抗戰時期擔任過115師獨立團團長、冀中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司令員、第20兵團司令員等職。
1951年楊成武率領第20兵團入朝參戰,率部參加了朝鮮東線的夏、秋防禦作戰。回國後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楊成武相繼擔任過北京軍區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解放戰副總參謀長、代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常委等職。2004年楊成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楊勇,湖南瀏陽人,紅軍時期擔任過紅1師和紅4師的政委,抗戰時期擔任過115師獨立旅旅長、魯西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二野第五兵團司令員等職。
1953年5月楊勇入朝參戰,擔任第20兵團司令員,指揮了著名的金城反擊戰,之後又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1958年10月回國。之後相繼擔任過北京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等職。1955年楊勇被授予上將軍銜,198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
6、第23兵員司令員董其武
第23兵團是三個起義兵團中唯一一個入朝作戰的兵團,入朝部隊下轄第36、37軍,入朝後主要擔任後勤保障任務。
董其武,山西河津人,在國軍中從低階軍官做起,一路做到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等職,1949年9月率領綏遠國民黨軍政人員4萬餘人起義,實現了綏遠和平解放,創造瞭解放戰爭中的“綏遠方式”。
1951年9月率部入朝,擔任機場修建等軍事任務,回國後擔任第69軍軍長,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小結:
志願軍6個兵團的司令員們除了第三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被授予中將以外,其餘所有的兵團司令均被授予上將及其以上軍銜,尤其是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在後來他們大部分人在軍中的地位也很高,在此,向偉大的志願軍將士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