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很多農民喜歡採用“一炮轟”的施肥方式。所謂“一炮轟”施肥法就是在玉米播種時,一次性把全部化肥施入土壤,生育期間不再追肥的施肥方式。“一炮轟”施肥法具有節省勞動力、降低成本、肥料施得早、施得深,促進玉米植株根深葉茂的優點;缺點是在玉米生長前期容易影響出苗和根系發育,生長中後期容易脫肥,引發植株早衰,千粒重下降等,為克服“一炮轟”施肥的不足,施肥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四大要點。
一、要選擇緩控釋效果比較好的肥料。
有不少農民認為,玉米一次施肥法選擇的肥料緩控釋時間越長越好,其實這個認識是錯誤的。比如有些緩控釋肥釋放養分時間過長,玉米已經收穫完成,而肥料的養分還沒有釋放完,難以發揮出肥料增產的最大效益。所以在緩控釋肥料的選擇上,要遵循既能滿足玉米後期對養分的需求,又能保證肥料養分得以全部釋放,這樣的肥料增產效果才是最好的,一般緩控釋肥選擇緩控期為90天左右的肥料較為適宜。
二、要選擇合理的氮磷鉀比例的肥料。
玉米是一種需肥量大的作物,而且對氮肥最為敏感,所以在肥料選擇上首先要保證充足的氮肥供應,一般選擇含氮量為26%-28%的緩控釋肥料比較合理,氮磷鉀比例為1:0.49:0.9上下時長勢較好、產量最高。肥料選擇上最好因地制宜,對於富氮少鉀的地塊,鉀含量可適當高些,總之,具體肥料元素配比情況可根據不同土質,不同目標產量適當增減。“一炮轟”施肥法畝施用量以40-60千克最為經濟高效。
三、漏水漏肥的地塊要慎重使用“一炮轟”施肥法。
比如沙質土地等漏水漏肥的嚴重地塊,不宜使用一次施肥法,因為這種土壤質地非常容易引起元素養分隨水流失,玉米生長中後期多發生早衰、千粒重降低等減產現象。
使用緩控釋肥前期相比較普通肥料,玉米幼苗生長不是太旺,大多數農戶往往擔心影響產量,實質上只要不燒根、不缺苗、不幹旱、不過澇,施肥量足夠都不會影響後期產量。
四、施肥深度一定要達到要求。
一般來說玉米一次性施肥法,種子和化肥之間要保持在12-15釐米之間,施肥深度以10-15釐米為宜,這個距離才是最科學的。當玉米幼苗達到4葉以後原則上不建議再用緩控釋肥料。玉米收穫後,細心的農戶會發現有部分緩控釋肥顆粒不化,從而擔心施肥效果,其實這是正常現象,按照國家規定標準,80%的顆粒養分釋放完畢即可,允許不到20%的顆粒不化,只要符合這個標準既不影響肥效,也不會汙染土壤。
↑請記得點選上方關注我哦!您記住了嗎?關注、點贊、轉發、分享我的文章,帶您瞭解更多農業實用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