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為什麼長得靠左邊?這得從它還沒開始發育時說起。有一些基因在這個時期表達了數個小時後,就不再出現了。而正是這些“退隱”的基因,成就了健康的你我。
在一個夢中,你正在與一個面孔模糊的壞人打鬥。你漸漸處於弱勢,被逼到懸崖邊,這時他用力一拳向你揮來,你感覺自己開始往下掉,隨後被嚇到驚醒了。你意識到自己身處熟悉的環境中,但仍有點驚魂未定,便下意識地將手移動到胸口左側的位置。那裡持續的、平穩有力的跳動讓你逐漸安下心來。
如果有1萬人同時從這種噩夢中驚醒,可能會有1個人並不會去碰自己胸口的左邊,而是觸碰中間或者更右側的位置。他們遇到了一點特殊情況——器官異位(heterotaxy,器官不在應該在的位置),也就是說他們的心臟或者是其他一些內臟器官的位置,和大多數人並不相同。
根據一些科學觀察,如果一個人出現的是全內臟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內臟位置與正常人呈映象對稱),可能是無害的。據一篇發在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綜述性文章,歐洲最長壽的女性活了126歲,她就是全內臟反位。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她生病時,為她看病或進行手術會麻煩一點。
如果不是全內臟反位,情況或會更糟。這意味著這個人的身體可能存在左-右體軸缺陷(L-R axis defects),他很可能會患一些先天性疾病。而且,我們能見到他的機率不大,因為他可能在胎兒時期就死去了。
對稱的身體,不對稱的心
包括人在內,99%的動物的外在形態都是映象對稱的,在生物學上也稱為雙側對稱(bilateral symmetry)。人體有2個基本的軸,分別是前-後軸和上-下軸。前-後軸確定了人體的方向,感知環境、接觸食物的器官會位於人的前方。當人體向前運動時,兩側對稱的身體可以幫助我們減小阻力,節省能量。在資源匱乏的遠古時期,生命能否延續,關鍵就在於能否高效地獲取和儲存能量。
由此可見,人和動物的外在形態很大程度上是由環境塑造的。但是,環境對內部器官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強,至少內臟不需要左右對稱,只需要分佈在左右側的重量大致相當即可。真實情況也確實如此,人的心臟2/3位於人體中軸線的左邊,有1/3位於右邊,胃和肝臟也主要是左右對稱分佈。
如開頭所講,這樣的器官分佈模式在99.99%的人中都是“複製-貼上”的。這是一個精準的生物發育過程,然而為什麼一定是這樣呢?最近來自新加坡的科學家在《自然·醫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在人體早期發育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的基因,揭開了這個謎團:鮮活的心臟為何會在身體的左邊跳動?
胚胎中的“組織者”
在20世紀末期,日本的科學家發現當小鼠胚胎處於囊胚期時,其側板中胚層(lateral plate mesoderm,該胚層的內側會附著在內胚層上,形成內臟層)中有一些能指導胚胎髮育的細胞上長有可活動的纖毛,能讓胚胎液順時針流動,也就是從右往左流動。他們認為,這個過程可能在動物體內很普遍——這種流動會啟用一些只在細胞左側表達的基因,能促使胚胎的左右側開始不對稱發育——這樣內臟器官就能在正確的位置形成、發育。
但是,這個觀點很快遭到了反駁,後續的一些研究發現,在鳥、豬等動物的胚胎中,能指導胚胎髮育的細胞會組成一個暫時存在的器官——左右組織器(left-right organizer,LRO),但其上並沒有可以活動的“纖毛”。
在人、魚、兩棲動物的左右組織器上有8微米的纖毛,而一些動物如爬行動物、鯨類中沒有。圖片來源於論文
實際上,LRO在所有動物體內都存在,對確定從身體的左邊到右邊的器官排列十分關鍵。在很多動物中,LRO是指一層表面長有纖毛的細胞。在小鼠胚胎中LRO中間區域的細胞上長的纖毛,可長達8微米,主要促使胚胎液從右側向左側流動,而其周圍還有4微米的纖毛,它們並不會活動,只是作為壓力感受器。而鳥、豬胚胎的LRO所沒有的,正是那些8微米的纖毛。
右圖為人的左右組織器,左圖是爬行動物、鳥類等生物的左右組織器。圖片來源於論文
好在人和小鼠一樣,這個器官上長有能活動的“纖毛”。也就是說,日本科學家的發現在人體內或許是說得通的。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了上述研究的發現:鳥、豬的LRO上沒有“纖毛”,但人、小鼠、魚和兩棲動物是有的,這也意味著在“纖毛”出現的那段時期,有些基因只會在後面提到的這些動物體內表達,可能在器官發育位點的確定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不出意外,研究人員果然找到了5個基因。
器官上的突變
實際上,這5個基因都參與編碼了LRO的細胞的蛋白。其中有3個基因(分別是PKD1L1、MMP21和DAND5)被證實和內臟異位有關。還有一個基因CIROP是這個實驗中新發現的,它能表達一種金屬酶。研究人員推測,它此前並沒有被發現的原因,可能在於它只在早期囊胚中表達了數個小時,此後就不起作用了。
他們先用斑馬魚進行了一個實驗:在雌性斑馬魚正常排卵前,敲除了它的CIROP基因。這樣既不會影響生育,又可以獲得沒有CIROP基因的斑馬魚胚胎。他們觀察到在發育的斑馬魚胚胎中存在器官異位。
當動物體內的器官開始不對稱發育時,心臟是最早發育的器官之一。他們發現,斑馬魚受精卵在發育48小時後,由於失去了CIROP基因,它們發育出的心臟血液迴圈管(cardiac looping,最初心臟中的管道變成一個螺旋纏繞的環,通常是逆時針纏繞)會變得雜亂、隨機。而且不只有心臟,其他器官的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此前已經發現,左右腦、左心室迴圈和胰腺的發育位置,分別會受到lov、myl7和ins等基因的影響。而研究人員發現,失去CIROP基因也會同時影響這些器官的不對稱發育,在多達75%的斑馬魚胚胎中,上述的3種器官至少有一種的發育位置出現異常。研究人員嘗試隨機向斑馬魚胚胎中注射CIROP基因對應的mRNA(能翻譯成相應蛋白質),來挽救胚胎的發育過程,發現能將心臟迴圈管隨機化的胚胎數減少到13%。
他們還發現,在非洲爪蟾的胚胎中,抑制LRO左側的CIROP基因的表達,才會影響器官的不對稱發育,而去除右側的CIROP基因並沒有影響。隨後,研究人員進一步證實,LRO控制的胚胎液流動能調控其左側的CIROP基因的表達,而後者能控制器官的不對稱發育。
器官異位
考慮到人、魚和兩棲類具有相同的LRO,研究人員推測若人體內的CIROP存在突變,或許也會出現和斑馬魚、非洲爪蟾相同的問題,也就是器官異位。他們對186位患有冠心病的人進行了定向的基因測序,發現了12個居住在不同地區、存在CIROP基因突變的家族。在這12個家族中,共有21人的基因組上存在CIROP基因突變,一共有9種突變形式。
內臟反位的患者(右),其心臟各腔室的位置會出現混亂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冠心病等。圖片來源於論文
而這21位CIROP基因存在突變的人,有8個人除了心臟之外其他器官沒有異位,有些人的心臟為右位心(isolated dextrocardia,心臟位於右側)但發育正常,還有5位的內臟分佈模糊(situs ambiguus),另外還有8個人為全內臟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類似於之前那位活了126歲的女性。而這種先天性的異常,導致他們幾乎全部都患上了冠心病。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能說明CIROP基因對器官的位置有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在斑馬魚和非洲爪蟾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就觀察到存在這個基因突變,但器官仍處於正常位置的情況。他們估計,在先天性器官異位導致的冠心病中,CIROP基因的突變引發的情況佔比大概為6.5%,高於5個基因中的另一個基因MMP21(佔比為5.9%)。
令研究人員意外的是,這5個基因雖然分佈在動物染色體上的不同位置,但能聯合起來發揮作用。研究人員推測,鳥和魚之所以會同時丟失這5個基因,可能是因為只要其中1個基因丟失,剩下4個基因就會無法發揮作用,進而也會丟失。但關於鳥和魚器官發育的具體過程和決定它們器官位置的具體機制,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撰文:clefable
審校:李詩源
參考連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8661581/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gene-pinpointed-helps-put-human-hearts-right-place
https://www.science.org/doi/epdf/10.1126/science.848017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1-00970-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teral_plate_mesod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