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的運動將地球表面分隔成了不同的板塊,板塊之間相互擠壓和隔閡形成了一些海洋。地中海便是被歐洲板塊、亞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包圍的一個海洋。
我們從地圖上面看地中海更像是一個湖泊,它是很重要的海洋樞紐,許多國際貿易船隻都需要透過地中海,但海洋也帶來了一些交通的不便利,船隻需要很久才能夠到達另一個地方。而且海洋也佔了陸地的面積,有人便想能否抽乾地中海的水創造新的大陸,這可行嗎?
科學家、學者們的研究可以告訴您,千萬別妄想進行這樣的操作!本文就將為您詳細講述地中海對人的影響以及排乾地中海的可能性,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地中海是什麼樣的。
地中海是什麼樣的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東西共長約400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為1800千米,面積十分寬廣,北面臨靠歐洲大陸,南面臨靠非洲大陸,東面是亞洲大陸,三面相互環繞,將地中海包圍在其中。
地中海跨度很長,沿岸有數幾十國家,如法國、摩納哥、義大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國,因此非常多的國家進行海上貿易都需要經過地中海,地中海對沿岸國家非常重要的。
地中海在地圖上看更像是一個湖,但事實上它確實是海洋,雖然被陸地所包圍著,但是有海峽與毗鄰海區或大洋相通。地中海的名字也源於它所處的區域,“地”指的是周圍的陸地板塊,“中”指的是它在板塊中間的位置。
在古代,我們國家就有關於地中海的記載,我國古籍《嶺外代答》稱其為“西大食海”。由於地中海這獨特的形狀,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歡拿地中海來開玩笑,對於一些頭髮比較稀疏的人,中間是光頭,兩邊有頭髮,大家都喜歡稱之為“地中海”,這種玩笑話的稱呼便是源於地中海周邊被包圍的形狀。
地中海歷史悠久,是個非常古老的海域,地中海的前身是古特提斯海的邊緣,最早形成的時間可追溯至2.3億年前,歷史比大西洋還要久遠。
許多古代文明的發源地都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為人們帶來了重要的水資源,海上貿易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對於文明的傳播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古埃及的燦爛文明便是在地中海的推動作用下誕生的,這裡還有古巴比倫王國和波斯帝國的興盛,更有歐洲文明的發源地。
古代的陸地交通還並不是特別健全,許多地區都沒有可行的道路,因此水路是至關重要的。地中海的不同沿岸國家都有港口,在海上行船的船隻不用擔心在海上得不到幫助,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一些陸地的影子,在一個星期內就可以到達岸上。
地中海三面有阻擋,這裡沒有大西洋的颶風或是太平洋的颱風,對航船都非常有利。腓尼基人是這片古文明海洋最出名的航海家,在地中海的各個角落都有他們留下的足跡。
公元前600年左右,法老尼克命令腓尼基人環航非洲大陸,這對於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物品的交換和文明的傳播都很有意義,地中海便是一條紐帶連線了兩端。
腓尼基商人在許多國家設立了新的港口而且在西西里的莫奇亞、巴利阿里群島的伊比沙島和北非沿岸建立了貿易殖民地。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強大力量之後,被後來崛起的希臘打敗了。
地中海還有一個獨特之處,那便是“地中海氣候”,又稱為“副熱帶夏幹氣候”,這種氣候在亞熱帶和溫帶可以見到。在地中海地區,到了夏天會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太陽照射到地面非常炎熱,這時候地中海水溫較低,而陸地上溫度較高,便會形成高壓,加大了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勢力。
到了冬季,地中海的水溫相對較高,會形成低壓,吸引西風,使西風的勢力大大加強。地中海氣候主要分佈區域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等,但是地中海氣候在地中海區域是最為典型的,因此以此來命名。
有可能排乾地中海嗎
地中海對人類最大的影響便在於交通。地中海對沿岸各國是重要的水路,可是水路也有不便利的地方。水路運輸已經是很古老的運輸方式之一了,現在陸地上有更加快速與迅捷的運輸方式,那麼這片廣闊的水域便會佔據大量的面積,光靠水運在現代社會是非常不便利的。
因此有人假設能否透過人的力量來排乾地中海當中的海水,創造出一片新的陸地,這樣來更好地連線三大板塊,不僅有新的陸地面積可以進行開發與創造,而且還可以挖掘海洋底下的一些重要資源,緩解能源危機。
這樣的想法其實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人想到了,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重大的設想。第一次設想是前蘇聯提出的。蘇聯曾計劃在白令海峽建造一個大壩,這樣便可以阻斷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匯入。
然後再建設一個巨型的水泵將地中海當中的鹽水不斷抽出。鹽度低的水抽出之後,那麼剩餘的海水鹽度會非常高,蒸發力度會很強。在墨西哥灣暖流的作用下,會慢慢將北冰洋融化,從而疏通航道。
這個設想在理論上是有可能性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我們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技術條件,對於那時的蘇聯來說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要建設出一個巨型水泵已經非常難了,更何況要將低鹽度海水和高鹽度海水相區別地進行抽離,自然界的暖流也不一定會恰到好處到達,怎麼能確保北冰洋真的會融化呢?所以這個計劃被取消了。
第二個設想是德國建築師赫爾曼·索格爾所提出的,我們觀察地中海的地圖可以發現,如果能夠卡住直布羅陀海峽,那麼便可以鎖住西面的海水。
而這個建築師的想法便是在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蘇伊士運河三地修建大壩,從而切斷匯入地中海的海洋,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中海會慢慢乾涸。他還認為到時候新的大陸可以修建一些發電站,然後又能提供新的能源給人們使用。這個想法也是有可行性的,可是弊端非常大,不可能真正實施。
首先是因為修建這麼多的大壩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這種天文數字的花費由哪些國家來進行承擔呢?沿岸的國家數量非常多,要達到一致是很困難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可能經濟條件並不是特別好,如果平均分配下來,那些小國是不會同意的。而且需要考慮修建之後對每個國家益處有多少,否則後面會引起許多新的爭端。
其次是排乾地中海之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地中海當中有許多海洋生物,如果一昧地將海水抽出,到時候的海洋生物該如何存活?要將如此多的海洋動物移到另一個海洋裡是非常困難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將這些海洋動物全部捕捉,這對於生物多樣性是不利的,對人性也是種考驗。
海水乾涸之後,新的大陸氣候並不會很好,地面可能會乾枯開裂形成新的沙漠,這對環境是個不可逆的破壞。一時之間很難長出足夠的植被,新大陸的土壤能否種植作物也是一個未知數,非常有可能形成新的大型沙漠。
排乾地中海的影響
要知道排乾地中海後大陸會變成什麼樣,我們需要對地中海下的土質進行研究。在19世紀,瑞士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卡爾邁耶就曾在地中海沿岸提取過部分的土質,他在義大利西西里島附近發現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和石膏、岩鹽混合物質。這些不同的物質並不處於同一個地方,而是被包含在不同鹽度的多個沉積層當中。
地中海如果一直是海洋的話,那麼不會出現大量的動植物化石和這些混合物質,只有一種可能,那麼就是地中海在以前是乾涸過的。
這只是證明地中海曾經乾涸過的證據之一,由於年代實在非常久遠,我們現在無法真正地進行考證,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到了20世紀,歐洲的地質學家們為了驗證在19世紀所發現的這些物質,於是也來到了地中海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地中海的海底之下有大面積的鹽層,這些鹽層總體積可達100萬立方公里,部分鹽層有3公里厚,鹽層的出現再次為地中海曾經乾涸過提供了新的證據。
如此厚的鹽層必然是經歷過海洋乾涸後再變為海洋這一個過程不斷重複形成的。我們都知道海水是非常鹹的,正是因為裡面的鹽分非常高,如果太陽進行高溫照射,那麼其中的水分會被蒸發到大氣中,剩下的便是固態的鹽顆粒。而鹽顆粒長期積累下來便會形成鹽層,這便是地中海曾乾涸的證明。
科學家們推測大約590萬年前,直布羅陀海峽因為地質運動而越變越窄,最後緊挨在一起便阻斷了大西洋海水的匯入,蒸發使得水位開始逐漸下降。水源的補給被中斷了,剩下的海水只能夠等待乾涸。在數千年的時間裡這些水分終於蒸發殆盡,形成了這塊鹽結晶的巨大盆地。
如果我們真的想辦法把地中海的水給抽乾了,那麼這塊鹽地就會再次被暴露出來。充滿鹽的土壤並不適合植被的生長,我們很難在上面種植作物。雖然這塊土地是非常開闊的,可以供人類使用,但是想要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是很艱難的,沒有植被,沒有水源,交通也需要重新建設,這都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
而且這片土地很容易荒漠化,形成巨大的沙漠。可利用之處在於鹽資源的開發,可是如果單純一昧地開發資源,環境會被汙染,等資源全部耗盡之後,這便會成為大面積的荒地。
如果想要解決現實的困難,我們也可以轉變思考的方式,並不需要把地中海給排幹,而是想出新的手段來加強各國之間的交流與貿易。比如發明更好、更便捷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或者在陸地上建設更多的道路,這些都是可以進行思考的。
結語
排乾地中海的水對於我們現在的人類而言是妄想,這對於地球的環境也是不可逆轉的傷害。我們需要保護大自然,我們可以想出更多的辦法來解決目前人類所面臨到的一些問題,思考是無限的,人類的潛力也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