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通遼市,有一座吐爾基山,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在2003年,吐爾基山上的採石場中,發現了一座遼代古墓。

因為地處偏遠,這座古墓的發現,也引來了一批批盜墓賊的覬覦,當地政府在保護髮掘古墓時也有一段驚心動魄的過程。

當古墓最終由國家文物保護人員開啟後,印入眼簾的,是一具血紅色的棺材,而在棺蓋上還畫著一隻金色鳳凰,見多識廣的在場專家們,也都沒見過如此華麗漂亮的棺材。

而等到開啟棺蓋時,裡面是一具頭戴著神秘金箍,全身被多層衣服所籠罩的女屍,而當揭開這句神秘女屍的面紗時,警惕的專家馬上意識到了危險。

這具女屍身上藏著怎樣的秘密,又是什麼讓專家感到如此危險呢?一切都要從吐爾基山的採石場開始。

採石場的神秘古墓

在內蒙古通遼地區,吐爾基山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名山,當地也流傳著很多關於吐爾基山的神話傳說,還有一首以吐爾基山為名的蒙古語民歌廣為傳唱。

吐爾基山周圍的平原上,有著充沛的水資源,有著大量適合農耕的土地,在蒙古草原上是一塊難得的寶地,風景秀美。

而到了現代,吐爾基山一帶因為出產優質的石頭,採石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原本平靜的山丘,也變成了熱火朝天的採石場。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吐爾基山的採石礦下,竟埋藏著一座歷經千年的遼代古墓,而這座古墓的發現也引來了不法分子的覬覦。

在2002年夏天時,吐爾基山採石礦的坑道中,工人們用推土機施工時,發現了一個3米多寬的石頭堆,如此多的石頭堆放在一起雖然有些特異,但因為這些石頭和採石礦中的其他石頭看上去也沒什麼區別,工人們也都沒有放在心上,依然正常施工採石。

直到過了大半年,到了2003年的3月份,大家才發現這片石頭堆中另有乾坤,當時在這片石頭堆中挑揀時,有人突然發現其中有石頭是淡紅色的,和吐爾基山的石頭有很大的區別。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在場有細心的工人,就沿著淡紅色的石頭摳下幾塊,這才發現裡面的石頭是整齊排列的,明顯是人為的,更特異的是,石塊與石塊中間用黑色膠泥粘合著,就像造房子一樣,而有些石塊上還有著黑色墨水寫上去的記號。

這樣的發現也讓坑道里的工人們議論紛紛,大家七嘴八舌的猜測起來,有些人甚至因為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佔領過吐爾基山,而懷疑這是那時候修建的火藥庫。

吐爾基山採石場地處偏遠,周圍還活動著一些不法分子,到處尋找著古墓和寶藏,採石場的坑道里發現了神秘石堆的訊息還沒來得及向上級政府部門報告,就被這些不法分子打聽到了。

採石場很快就來了好幾批的人,這些人鬼鬼祟祟的在周邊探察以後,發現進入坑道必須要經過採石礦的工作區域,就找到礦長商量,想花筆買路錢讓他們可以進到裡面挖掘,有些人甚至提出來要跟礦長分成。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礦長意識到不到,沒有答應這些人的要求,而是立刻向公安局報告了情況,讓他們派人來看看。

通遼市公安局接到礦長的舉報電話後,馬上又通知了通遼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派了一輛警車一同前往吐爾基山採石礦。

當時雖然已經3月了,但在內蒙古依然是十分嚴寒的季節,天上還飄著雪花,公路上也有薄冰,但飛馳在公路上的警車絲毫沒有減速,車裡的民警和文物保護人員心裡都是一片火熱,希望儘快見到那個神秘的石堆,裡面也許藏著驚人的寶藏。

到了採石礦,礦長已經等了大家很久,此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而雪也越下越大,但大家都顧不上休息,讓礦長帶著大家趕緊去現場看一看。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採石場在山上,一路上沒有路燈這樣的照明裝置,大家拿著工人們用的手電筒,勉強照亮腳下的山路,深一腳淺一腳地踏著厚厚的雪向山上走去。

好容易走到坑道里,大家身上的衣服都已被雨雪所浸溼,腳上的鞋也都沾滿了泥濘,但此時大家都沒有顧得上這些,抓緊時間進入坑道,去看看那座神秘的石堆。

這座石堆已經被採石礦上的工人們保護起來了,通遼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連忙上前,用隨身攜帶的簡陋工具進行了勘察。

經過專業人士的初步勘察,這應該是一座古代留下來的墓葬,因為在坑道里東邊的側面上,留著清晰的填土印跡,這是古代墓道的施工痕跡,雖然還沒有正式發掘,但考古專家們憑經驗認定,這應該是一座遼代古墓。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通遼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們來得匆忙,沒有隨身帶皮尺,無法精準測量墓的大小,但根據現場目測,整個墓道應該長度超過了30米,而墓葬埋藏的深度在10米左右,是座規模不小的古墓。

採石工人們發現的紅色石頭,就是墓室西牆的紅色砂岩條石,因為坑道施工而被挖出來裸露在外,而石條與石條之間,留下的黑色膠泥,也是當時修建古墓用來粘合的。

墓室天井處的部分石牆暴露在外,就像一個亂石堆,而墓道的西壁北側僅存少部分與石牆相接,南面的大部分已被推土機挖沒了,留下的只有墓道中的回填土。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整個墓室十分完整,而除了採石礦的施工,這一帶也沒有過以前被髮掘過的痕跡,這個發現一下子讓現場的專家們提起了精神。

考古學界的人都知道,遼代的墓葬被盜挖十分嚴重,一直有遼墓十墓九空的說法,雖然當時還無法斷定,這個古墓早期也沒有被盜挖過,但它完整儲存至今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

而且這座古墓的規模屬於中型偏大的,應當是遼代的貴族墓葬,假如沒有被盜挖過,裡面陪葬的文物應該十分珍貴,有著很大的考古價值。

大家從坑道里出來,回到採石礦的工棚噴頭後,馬上安排了後續工作,通遼市公安局的幹警們在礦上工人的配合下,把整個坑道保護起來。

因為礦長報告情況時說過,附近已經有人來探查過,還想收買他來私自挖掘,公安幹警們也十分警惕,他們通知了附近鎮上的派出所,讓他們做好準備:

“今晚不許睡覺,備好武器,隨時待命,一有情況,馬上出警。”

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們,則連夜趕回通遼,向上級彙報現場情況,儘快組織保護性挖掘。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當晚,聽取完彙報的通遼市博物館領導,就決定成立發掘小組,第二天到吐爾基山進行搶救性的清理發掘,此時距離發現石堆中的紅色石塊,才剛剛過去了三天。

而在挖掘小組進駐的的第二個晚上,就有人在古墓周邊出沒,早有準備的保護人員們馬上出動,那人受到驚嚇跑遠了,只能看到隱隱約約的背影,而現場則發現了挖土的痕跡,要不是礦長報告及時,挖掘小組保護得力,這座遼代古墓也逃不出被盜墓賊光顧的命運。

就這樣,在驚心動魄的幾晝夜之後,吐爾基山的遼代古墓在發現後被迅速有效的保護起來,它其中埋藏的文物也交到國家和人民的手中。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華麗棺材中潛藏著的危險

在挖掘工作開始時,工作十分辛苦,挖掘古墓需要先清理墓道回填土,工作量很大,而三月的蒙古高原,天寒地凍,尤其是大雪過後的通遼天氣,寒風刺骨,工程進展緩慢。

採石礦場的條件也十分簡陋,在夜裡,考古工作人員們七八個人擠在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地窨子中,為了提防盜墓賊,他們每隔一個小時還要去現場巡查一次,根本無法入睡。

在艱苦的環境下,挖掘工作依然順利進行著,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整個墓道都被清理出來,裡面的回填土和碎石也全部被運走了。

此時,露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條甬道,而甬道的盡頭,是一塊巨大的石門,在甬道的牆壁上,有著一些斑駁難辨的壁畫,其中還有一些看似文字的奇怪符號。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這些文字元號據考古學家們的鑑定,應該是古代的契丹文字,但這些文字到底講述了什麼,至今依然沒有破譯。

開啟石門後,並沒有馬上看到墓室,而是又有一道木門擋在大家面前,而木門上,還懸掛著一把鏽跡斑斑的銅鎖。

看到這把銅鎖,反而讓考古學家們放下心來,完好無損的銅鎖和木門,說明這座遼代古墓還沒有被人盜挖過,裡面的文物應該完整的儲存下來了。

再開啟木門後,墓穴終於重現天日了,只見正中央,是一個紅色的棺槨,而棺槨上有一隻華麗的金色鳳凰,彷彿從遠方飛來剛剛停在棺槨上。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現場的考古專家們無不屏住了呼吸,這麼多年的考古生涯,他們也從來沒見過畫的這麼漂亮的彩色木棺。

在整個墓室中,除了這個彩色木棺,並沒有太多其他的物品,整個墓穴長寬都不到4米,高也不過3米多,擺下正中央的木棺後,也沒有多少多餘的空間了。

簡陋的墓穴,豪華的木棺,一切都顯得很不協調,尤其是整個墓葬中,除了木棺,不但沒有其他多餘的陪葬物,整個墓室也修建的十分粗糙。

外面的墓道修的並不規整,而建造墓室的石頭,也不是遼代古墓常用的規則青磚,而是不規則的亂石,這些都讓考古學家們推測,這個墓室是倉促建造下葬的。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最終,考古學家們的眼光,都聚集到墓穴正中那座血紅的彩繪木棺上,它長達2.31米,寬1.3米,高1.05米,以紅色為主色調,內有內棺及棺床,極為華麗漂亮。

這樣不同尋常的木棺中,沉睡的墓主人到底是何方神聖呢?神情專注的專家們,慢慢推開棺蓋,而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一具千年女屍。

這具千年女屍渾身被一層又一層的衣物包裹著,後來清理時才發現,她下葬時身上足足穿了十一層的華服。

而當時在現場的專家們,還來不及顧及女屍身上的衣服,就被棺蓋裡各式各樣陪葬的裝飾品所吸引了。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在彩繪木棺四周就懸掛著鈴鐺,而棺中女屍的膝蓋和腳邊,也都掛著銅鈴,而在陪葬品中,還發現了銀製的號角,如此之多的鈴鐺和號角,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墓主人的左腳邊上,還纏著一圈又一圈非常規整的繩子,纏著繩子在古代是一種刑罰,尤其是專家辨認後,認為這繩子很可能是鞭子,但看這墓主人的身份,又不太可能是帶著刑罰入葬的。

在墓主人的隨身陪葬物品中,還有很多帶著流蘇的鎏金銀牌飾,而在墓主人的肩上,還找到了一塊罕見的,帶著日月圖案的圓形金銀牌。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這塊金牌上面有著三足烏的圖案,象徵“日”,而銀牌上有玉兔、桂樹圖案,象徵“月”,在墓室的壁畫中,也有著日月圖案,正與這塊圓形金銀牌上的日月圖案遙相輝映。

最後,還是墓主人特異的黃金頭飾,幫助專家們確定了她的職業。

墓主人頭戴著棉帽,棉帽內罩十字梁金圈帽,帽圈下與金下頜託相連,這樣的裝扮在古代中國十分罕見,但在中東國家出土的文物中,曾有類似的發現。

在阿富汗西伯爾罕的“黃金之丘”六號墓中,就出土過金頭箍與金下頜託組合的頭飾,而那個頭飾的墓主人也是一名中年女子,她的身份是一位祭司。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創立遼國的契丹是遊牧民族,與中東國家的交流十分頻繁,受中東地區風俗文化的影響也很深,從這相同的頭飾看來,吐爾基山遼墓的墓主人很可能也是一名神職人員。

當時遼國將神職人員稱為薩滿,而如鈴鐺和號角、腳邊纏繩子的特殊裝扮、日月圖案等,也都是薩滿教中的裝飾元素。

結合這些分析,考古專家們斷定,墓中的女主人,她應該是一位女薩滿,而要揭開她的進一步身份,則要檢查屍體看看有沒有其他發現。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而危險也就在不經意間降臨了,正當專家們揭開女屍的面紗,打算進一步探查時,一位專家突然提醒大家有危險。

現場的專家們都身經百戰,見過無數古墓,聽到危險當然都知道要趕緊撤離,於是都從木棺邊散開,先到安全的地方避開,再看要不要撤出古墓,有些人還以為是不是觸動了墓裡的機關。

而提醒大家快撤的那位專家,隨後就解釋給大家聽,大家這才知道,原來這具古屍體內,有著大量的水銀。

水銀,又被成為汞,在古代常常用來保護達官貴人的屍體不會腐爛,對活人來說,水銀則無異於劇毒。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這座木棺內古屍的水銀含量,遠比普通的屍體要高,專家擔心大家沒有注意到劇毒的水銀,不小心中毒了,才連忙提醒大家危險。

最後,專家們準備了萬全的保護措施,才重新開始考察這具女屍。

如此之多的水銀在女屍體內,也讓人懷疑她是否是服毒而死的,墓主人下葬時年齡應該在30至35歲左右,已經是一個十足的成年女性,但這座墓葬卻是一座單人墓,不是夫妻合葬,難道墓主人一直沒有成婚嗎?

這些疑點,也都為吐爾基山遼代古墓女主人的真正身份,帶來了層層謎團。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至今難以確定的真實身份

吐爾基山古墓主人的真實身份,考古學界至今眾說紛紜,有著不同的看法。

最開始,有不少考古學家將吐爾基山的墓主人鎖定為耶律質古公主,她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的嫡公主,身份尊貴,並且她也是一名女薩滿。

從身份和職業來看,耶律質古公主與墓主人十分吻合,但依然有著一個巨大的疑點沒法解決,那就是墓主人的年齡。

根據《遼史》記載:“遼太祖一女,名質古,未封而卒”。

也就是說耶律質古公主在20歲左右便去世了,而這與考古學家對墓主人年齡30至35歲的鑑定相違背了。

後來,又有歷史學家推測,這座古墓的主人,是耶律阿保機的妹妹餘廬睹姑公主。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並推測餘廬睹姑公主嫁給了遼國權臣簫室魯,而簫室魯後來起兵反叛,失敗後自殺,餘廬睹姑公主在丈夫兵敗後也選擇了服毒自殺,這樣也符合屍體含有大量水銀,墓穴倉促建造的考古發現。

這樣的推測看似合情合理,但因為餘廬睹姑公主在遼史中只有隻言片語的記載,無法進行充分的驗證,只能留待以後考古學界的更多發現來證明了。

雖然對於墓主人的身份依舊存疑,但是吐爾基山遼墓出土的文物,被妥善的保管在博物館內,等待人們駐足觀看。

2020年,有附近慕名去看這些文物的人表示,這些文物,精細中帶著粗狂,而且富有滿滿的歷史沉澱,是難得的佳品,令人十分嚮往。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隔著櫥窗,這些出土文物在展示著自己的光芒,讓人感受歲月洗禮所帶來的美好。

2021年的冬天,內蒙古的冬天飄起了雪,皚皚的白雪覆蓋了草原,但吐爾基山遼墓一直矗在原地,等待著專家們去破解秘密。

辭舊歲,迎新春,伴隨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響聲,2022年的新節氣到來,吐爾基山附近,一篇祥和安靜,而這一切,是新的開始,也是對舊日時光的告別。

2003年,內蒙古出土一血紅棺材

參考文獻:

《吐爾基山遼墓的發現、保護和發掘始末》,《人民政協報》,2017年3月23日第05版

《內蒙古通遼市吐爾基山遼代墓葬》,《考古》,2004年7月

分類: 情感
時間: 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