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很多人在學習歷史或者看相關的影視作品的時候都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電視劇把皇帝之下的第一大臣稱為宰相,但有的則稱為丞相。
人們往往會下意識地認為這兩個長相相近的詞語是同一個意思,但實際上這兩者卻有本質的不同,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一下兩者的不同究竟在何處。
宰相是什麼?
關於宰相,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管仲就是歷史上第一任也是最著名的一位宰相,到了戰國年間,宰相已經被各國所接受,逐漸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任命和管理的體系。
而到了秦朝年間,秦王為了制衡宰相的權利,維護自己的君王地位,甚至還設立了左右宰相,分管不同的領域,避免其中一個權勢太盛危及皇權。
而隨著年代的不斷更替,關於宰相的一系列管理和任免制度也在不停的更替,宰相的稱謂也發生了多次轉變,而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皇權和相權之爭。
到了明朝末年,由於胡惟庸擅自利用宰相位高權重的特點,使用權勢和財富來拉攏淮西集團,總想著自己的地位頗高,就算做出什麼謀逆的事情皇上也不敢輕易廢除自己。
而到了後來,胡惟庸變得越發猖狂,甚至還在自己的庭院中建立了武器庫和軍隊,企圖殺掉皇帝改朝換代。
可是朱元璋本來也不是個傻的,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殺伐果斷城府深沉,胡惟庸的那些小動作都被朱元璋看在眼裡,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對他抱有戒心,這次直接抓到了把柄,朱元璋沒有猶豫直接就下令將其處死了。
光是殺了胡惟庸還不夠,一個宰相想要造反背後必然有龐大的利益集團罩著他,為了排除背後的隱患,朱元璋便命令自己的親信,私下排查與胡惟庸交往過密的人,沒想到總共竟然查出了三萬多人,就連以忠心著稱的老臣李善長都被他所牽連。
也正是因為胡惟庸的這次謀逆,讓朱元璋清晰的瞭解到,如果任憑一個僅次於皇位的職位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因此他便下令廢除了中書省和宰相,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宰相一職。
丞相什麼?
說到丞相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相國這個詞,所謂的相其實就是省察查驗的意思,而相國就是指幫助皇帝來管理和監督國家的人,其地位僅次於皇帝。
而丞相里面的丞字更多的意思是輔佐的意思,所以他們大多數都是輔佐相國做一些國家事務,地位略低於相國。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相國是叫作相邦,而呂不韋就是古代十分有名的一位相邦,不過到了漢朝年間由於邦字與皇帝的名號相沖,因此不得不將其改名為相國。
但是到了西漢之後,不知什麼願意,漸漸的沒有人再稱呼相國這個名字,所以就直接把丞相所謂輔佐君王管理國家大事的人的統稱。
那麼在我國曆史上都有哪些人曾經有幸榮當丞相一職呢?其實在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當中有兩個人就是曾經當作丞相的人,一個是曹操一個是諸葛亮。
先說曹操,曹操當時的地位是僅次於漢獻帝的,甚至可以說漢獻帝就是曹操手中治理天下的傀儡。
要知道曹操是外姓,如果貿然奪取皇位很容易引起百官和黎民百姓的不滿,所以他需要這樣一個傀儡皇帝來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所謂曹操表面上是丞相,但實際上卻是可以掌控全域性的人。
而諸葛亮就是另一種情景,當時劉備來到諸葛亮家門前,三顧茅廬才讓諸葛亮看出了他的誠意,所以才同意出山,而且當時的諸葛亮只有二十七歲,出山之後便一心一意的輔佐劉備完成他的千秋大業。
終於在劉備61歲的時候成功登上帝位,而為了感謝諸葛亮一直以來的辛苦付出,也封了他丞相的位置。
在劉備死前,他一直囑託自己的兒子事事都要過問丞相,畢竟當時劉備的兒子軟弱無能,根本難當大任,只能把管理國家的重擔交託給諸葛亮。而諸葛亮到後來也的確是事事關注,可見其權力到底有多大。
宰相包含於丞相
那麼丞相和宰相是什麼關係呢?宰相既不屬於相國也不屬於丞相,想要區分他們也很簡單,從職位名稱上來說,丞相和相國都是真實存在的官職,是為了輔佐君王而誕生的。
而宰相卻是一個籠統的稱謂,也就是說只要是位高權重,能夠幫助帝王管理國家事物的人都可以叫作宰相。所以後來才有人說,丞相必然是宰相,但宰相卻不全都是丞相。
宰相可以不只有一個人,畢竟皇權至上的國家中,不允許一個人都過大的權力,因此皇帝往往會把核心的任務交託給多個人來完成,以此來保證自己的地位的穩固。
綜述
其實無論是宰相還是丞相,都是地位僅次於皇帝的存在,他們名稱的變化也展現了中國的歷史在不斷向前發展和推進。
雖然只是相差了小小的一個字,但是背後的含義卻是天壤之別,而且除了我們熟知的宰相丞相之外,像知縣縣令縣丞等也都是隻有一字之差,但背後的故事卻相差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