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相鄰的國家間或多或少會在語言、文化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北歐地區則把這種相似度演繹到了極致。狹義上的北歐地區包括挪威、瑞典、芬蘭、冰島和丹麥(含高度自治的法羅群島)五國。
除了因高緯度造成的寒冷氣候外,北歐國家還有諸多相同點。比如相近的語言文化(除芬蘭外),都實行高稅收、高福利政策,甚至連國旗樣式都跟複製貼上的一般。
▲一片十字
北歐五國的國旗除顏色組合外並無太大區別,這是因為這些國旗源於同一個模板——北歐十字。如今北歐十字早已成為北歐的精神符號,融入到各國的文化根脈之中。
五國都有自己專門的“國旗日”,每到這一天人們便會揮舞著本國的“十字旗”走上街頭。
北歐十字是如何登上五國的國旗,並最終演變成北歐共同的精神圖騰?
▲丹麥國旗日慶祝
一、從天而降的十字旗
維京人是北歐四國的直系祖先(除芬蘭外,芬蘭人為薩米人與其他民族融合演化而來),維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從公元8世紀末起,維京人開始以北歐為基地四處擴張,從而開啟了著名的“維京時代”。
維京人乘坐長船四處劫掠的同時,他們在北歐相繼建立了丹麥、挪威等小王國。由於北歐自然環境惡劣、生產力落後且遠離當時的歐洲文化中心,生活在北歐的維京人被看作是文化落後的蠻族。
▲海盜出身的北歐人的掠劫路線
公元965年,丹麥國王哈拉爾一世宣佈皈依基督教,開啟了北歐的基督化。十字是基督教的象徵之一,北歐十字旗最早也是出現在丹麥。
如今的丹麥是北歐五國(本土)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它能夠最先實現基督化,成為北歐的“文化母國”,這與丹麥的地理位置不無關係。
丹麥位於北歐最南端,位置上更接近歐洲南部的基督教文化核心區域。由於緯度相對較低,氣候比北歐其他地區更溫暖。再加上丹麥靠近中歐農業區,古代的農業水平在北歐處於領先地位,所以丹麥雖然面積較小,卻能承載相對較多的人口,進而發展成為北歐的文化中心。
▲丹麥地處交通要道
丹麥東西兩端臨海,是溝通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交通要衝,繁盛的海運貿易進一步帶動了丹麥的發展。
丹麥之後,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挪威和瑞典也皈依了基督教,此時的芬蘭及波羅的海東岸地區依然是原始宗教的天下。
維京人決定親自出手。讓這些異教徒匍匐在上帝腳下。
▲維京戰士
在宗教狂熱思想的鼓動及現實利益的誘惑下,北歐人內心的好戰基因被再度喚醒,丹麥、瑞典等國組成“北方十字軍”,對周邊的異教徒發動聖戰,傳說最早的北歐十字旗幟就在這一過程中誕生。
丹麥的民族史詩記載,公元1219年,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統帥一支艦隊向波羅的海東岸進擊。丹麥艦隊在愛沙尼亞的林德尼西港停靠,當地貴族攜帶禮物向瓦爾德馬二世示好,表示愛沙尼亞人將皈依基督並聽從丹麥國王的調遣。丹麥國王沒想到,愛沙尼亞異教徒騙了他。
▲13世紀初的北歐
愛沙尼亞人偷偷集結軍隊並偷襲了丹軍營地,丹麥人猝不及防,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眼見就要被愛沙尼亞人擊敗,危急關頭丹麥大主教安諾斯跪地禱告。
一面紅底白十字旗幟從天而降,一個響亮的聲音從天空傳來“舉起這面旗幟,你們將獲得勝利”。
安諾斯將旗幟高高舉起,丹麥軍隊果然士氣大振,為了不讓旗幟落地,身旁的兩位教士也幫助安諾斯支撐著雙臂。在十字旗的感召下,丹軍最終擊潰了愛沙尼亞人。
▲天降旗幟
這則故事帶有明顯的神話色彩,不過也能看出基督教對丹麥人的深刻影響。雖然沒有直接的歷史證據證明這面旗幟確實出現在1219年,但這面被丹麥人稱為“丹尼布洛”(丹麥人的力量)的旗幟最晚在14世紀時已出現,並被當時的丹麥人看作是丹麥的象徵。
丹麥人東征的同時,瑞典人也開始了擴張,他們向東征服了芬蘭人,逐漸與東斯拉夫人產生了聯絡。
挪威偏居一隅所以沒有參加大規模的聖戰,但也在1262年將冰島收入版圖。
▲冰島遠離歐洲大陸
1319年,挪威王室絕嗣,王位傳遞到瑞典國王馬格努斯四世手中。他的兒子哈康和丹麥公主瑪格麗特結婚,兩人的兒子奧拉夫因此兼具挪威、瑞典的王位繼承權。
此後不久,奧拉夫意外地從外祖父那裡繼承了丹麥王位,接著又從父親那裡獲得了挪威的王冠。奧拉夫在成年前去世,但在瑪格麗特的運作下,她的侄子埃裡克成功繼承了三國王位,進一步強化了丹麥在北歐的強勢地位。
▲瑪格麗特陪同侄子加冕為三國國王
德意志商人主導的漢薩同盟是波羅的海沿岸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商業上同北歐國家呈競爭關係。
為了增強北歐的政治話語權,在商業上與漢薩同盟對抗,北歐三國於1397年建立卡爾馬聯盟。冰島作為挪威的附屬,芬蘭作為瑞典的附屬也加入聯盟,卡爾馬聯盟幾乎涵蓋了整個北歐。
▲卡爾馬聯盟及旗幟
雖然三國名義上在聯盟內保持平等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丹麥主導了卡爾馬聯盟的誕生。丹麥始終在聯盟中保持強勢地位,甚至連聯盟的旗幟,也不過是將丹麥的紅底白十字換成了黃底紅十字旗。
瑞典的實力並不比丹麥弱,瑞典貴族無法忍受丹麥人盛氣凌人的態度,多次試圖脫離聯盟。幾經較量後,瑞典於1523年獨立,卡爾馬聯盟解體。
▲不斷變化的瑞典旗幟
二、異曲同工的國旗
卡爾馬聯盟解體後,瑞典沿用了聯盟的十字旗,不過瑞典人在原有基礎上對旗幟顏色進行了“瑞典化”改造。幾經調整,瑞典將旗面改為“藍底黃十字”,同時給旗幟編撰了一段傳奇故事。
故事的內容瑞典人也是照抄丹麥人的底稿,即瑞典國王在征服異教徒時作戰不力,藍色的天空中出現金色的十字架,指引瑞典人贏得勝利。
▲今日的瑞典國旗
瑞典人山寨了丹麥的旗幟和故事還不過癮,他們索性將瑞典版故事的時間設定在1157年,比丹麥的原版故事提前了半個多世紀。
但丹麥人也沒有在十字旗“專利費”的問題上難為瑞典,因為丹麥此時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卡爾馬聯盟解體後,挪威由於實力相對較弱且與丹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依然和丹麥保持著聯盟狀態,即丹麥-挪威聯盟。而失去瑞典制衡後,丹麥在聯盟中的地位更加強勢,原來“黃底紅十字”的旗幟被廢棄,丹麥直接以丹麥國旗作為聯盟的旗幟。
▲丹麥-挪威聯盟及當時的挪威國旗
挪威則下滑到附屬國地位,挪威議會名存實亡,丹麥官員充斥在挪威政府中並掌控了這裡的一切。屬於挪威的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被丹麥吃下,連挪威的旗幟都是在丹麥國旗的左上角加一個挪威獅子圖案罷了。
用當時挪威貴族的話來說“丹麥國王把挪威看作他的私人財產了”。
為了爭當北歐霸主,瑞典和丹麥長時間敵對。瑞典試圖兼併挪威,強化自己在北歐的地位。丹麥則把挪威看作是制衡瑞典的北方基地,兩國幾度爭雄。但直到19世紀初,兩國勢均力敵的情況並沒有改變。
▲19世紀初的北歐
十字旗在丹麥與瑞典演變出不同的變體,尾部被改成燕尾形的“丹尼布洛”被丹麥政府和軍隊使用。
矩形的丹尼布洛為平民使用,丹麥人對國旗有很深的感情,經常用於私人慶祝活動,很少有生日聚會或紀念日慶祝不包括丹尼布洛。
▲燕尾形丹尼布洛
瑞典的十字旗底部則變成了三個尖角,瑞典軍隊打著修改而來的藍底黃十字軍旗頻繁入侵挪威。
在與丹麥爭奪挪威的同時,瑞典也在加快其他方向的擴張腳步。在中歐和東歐獲得了大片領土,到17世紀中葉時已成為當時歐洲強國。在強化管控芬蘭的基礎上,瑞典染指芬蘭東部的卡累利阿地區。
▲盛極一時的瑞典
不過,俄國的崛起打碎了瑞典的大國夢,俄國人在18世紀初奪取了包括涅瓦河口、立窩尼亞等地,又在1809年迫使瑞典割讓了整個芬蘭。
瑞典帝國衰敗的同時,丹麥人的日子也不好過。
1814年,拿破崙帝國覆亡。作為拿破崙的盟友,丹麥在戰後遭到嚴厲的懲罰,雖然冰島等地得以保留,但挪威被迫割讓給瑞典。
▲1815年的歐洲
挪威人不想被當作戰利品被丹麥與瑞典讓來讓去,在領土交接的空檔期,挪威趁機宣佈獨立。挪威議員弗雷德裡克設計了新國旗,依然是以十字旗為基礎,但紅底之上是一個海藍色十字,在十字之外還有白色線條包裹,這也是第一面三色十字國旗。
挪威人的獨立僅維持了幾個月。瑞典軍隊抵達後,瑞典-挪威聯盟成立,挪威國王由瑞典國王兼任,瑞典國旗成為新國家的代表。
▲挪威國旗
1844年,為了凸顯聯盟內部的平等,瑞典-挪威聯盟設計了新國旗。在瑞典國旗的基礎上加入挪威國旗的色彩元素,整面旗幟顯得“色彩繽紛”,被時人揶揄為“鯡魚沙拉”。
1854年,丹麥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確立了“丹尼布洛”的國旗地位。丹麥也成為全世界最早擁有《國旗法》的國家之一。
▲各種各樣的鯡魚沙拉
雖然瑞典竭力維持聯盟,但挪威人去意已決。由於在對外貿易等政策上的分歧不可調和,1905年初,挪威內閣宣佈辭職,挪威議會借憲政危機宣佈國家獨立。透過談判,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放棄挪威王位,挪威議會迎接丹麥王子弗雷德裡克·卡爾繼任挪威國王,是為哈康七世,三色十字旗再次飄揚在挪威大地上。
挪威的獨立鼓舞了尚處在丹麥統治下的冰島人,1913年,冰島設計了自己的十字旗——藍底紅十字加白色包線。紅色象徵冰島的火山,藍色是山脈,白色是覆蓋著冰島的冰雪。
▲冰島獨立先驅與國旗
1917年,俄羅斯帝國在二月革命中倒臺,芬蘭趁機獨立。雖然芬蘭不是維京人的後裔,但他們也受到了十字旗的影響,幾經討論最終採用這種極具北歐特色的國旗。
芬蘭國旗最早為藍底白十字,後來改為白底藍十字。旗幟上的藍色代表芬蘭作為千湖之國那湛藍的湖水,白色代表漫長冬季的皚皚白雪。
1918年,一戰結束。在當時盛行的民族自決原則影響下,丹麥給予了冰島更大的自治權。除外交和國防外,其他權力全部交還給冰島議會,冰島旗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正式場合。
▲芬蘭獨立日紀念
丹麥的紅底白十字旗自14世紀出現後,對北歐乃至整個歐洲的國旗設計產生了重大影響。將宗教因素引入國旗也是一大創舉,到20世紀初,整個北歐大地上飄揚著不同色彩拼合而成的國旗,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到20世紀下半葉,十字旗的種類將繼續增多。
三、變色的logo
挪威、芬蘭的獨立帶動了法羅群島的民族情緒。法羅群島面積1399平方公里,距離丹麥本土約1000公里。該地最早為挪威統治,後轉到丹麥手中,直到1816年前都是丹麥的直轄領土。
▲法羅群島的位置
由於遠離丹麥本土,法羅群島居民雖然都是丹麥人,但卻一直存在高度自治的呼聲。為了有自己的精神符號,1919年,3名在丹麥首都上學的法羅群島籍大學生設計了一面新的十字旗。
該旗白底紅十字,在十字外有藍色線條。由於是學生設計,這面旗最早被稱為“學生旗”。
丹麥政府卻不認可學生旗,認為這侮辱了丹麥對法羅群島的主權,而法羅人自己卻接受了學生旗。從1931年起,學生旗成為非正式島旗。法羅群島民眾與丹麥政府的對立持續到二戰爆發。
▲法羅群島旗(郵票)
1940年4月9日,納粹德軍入侵丹麥本土。為了防止戰略要地被德軍佔領,4月13日,英軍登陸法羅群島。英國佔領軍規定,法羅群島的船隻必須懸掛“學生旗”,以和被德軍佔領的丹麥本土作區別。
法羅群島被佔領的同時,冰島和格陵蘭島也相繼被英美軍隊控制。在盟國的推動下,戰前就已高度自治的冰島在1944年宣佈獨立,原先的冰島旗正式升格為國旗。而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則在戰後被交還給丹麥。
▲冰島首都
二戰結束後,以北歐十字為基礎設計的地方旗幟愈發增多。
1952年,芬蘭治下的瑞典人聚居區奧蘭群島被允許設計省旗。最初的方案是在瑞典國旗的基礎上,在黃十字內再加一個藍十字。但芬蘭總統認為這個方案過於“瑞典化”,經過磋商,內部的十字從藍色改為紅色,這正好與芬蘭國徽的顏色相契合。
除上述國家和地區外,丹麥治下的博恩霍爾姆島旗、俄羅斯的東卡累利阿旗、鄰近北歐、蘇格蘭治下的奧克尼區旗等都是十字旗。
▲奧蘭群島旗
在眾多十字旗中,從屬於丹麥的格陵蘭區旗卻成為了一個例外。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北部,是世界第一大島。由於地處北極圈,格陵蘭氣候極度寒冷,除少量歐洲移民外,當地大都是土著因紐特人。
1979年5月,格陵蘭獲得內部自治權,格陵蘭原住民設計的島旗以14比11的微弱優勢勝出,而被擊敗的則是綠底白十字的十字旗。當然格陵蘭島旗也並沒有完全脫離丹麥國旗的影響,旗面的紅白兩色就來自丹麥國旗。
▲格陵蘭旗與丹麥國旗
除北歐外,一戰、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都更改過國旗,十字旗曾是德國國旗的主要備選方案。位於東歐的愛沙尼亞被俄羅斯帝國及其後的蘇聯統治多年,其國旗為類似於俄羅斯國旗的三色旗。
2001年,愛沙尼亞政治家卡瑞爾提議將國旗由三色旗改成顏色相同的北歐十字旗。支持者認為三色旗給愛沙尼亞一個後蘇聯時代的東歐國家的形象,而改為北歐十字旗象徵該國是一個北歐國家。
▲德國十字旗方案
除歐洲外,十字旗還在全球各地開枝散葉,巴拉圭阿曼拜省旗幟、印度米佐拉姆邦旗幟也受到北歐十字影響。
如今北歐五國的國旗無論寓意如何,設計時都參考丹麥國旗丹尼布洛。各國也都有自己的國旗日,每到這一天民眾都會揮舞著國旗上街遊行,以表達對國旗的敬愛。
▲丹麥國旗是鼻祖
儘管有著愛恨交織的歷史,但二戰後北歐國家間的矛盾進一步消弭。五國攜手並進,建立起高稅收高福利的北歐模式,如今五國人均GDP均位列全球前位15位。
聯絡緊密的經濟,相近的語言文化讓北歐五國在發展過程中難分彼此。北歐十字旗也將作為地區民眾的共同精神符號繼續飄揚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