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眾多兒子中,皇五子胤祺是比較年長的一位,據說這位皇子在征討噶爾丹時,中流矢,破了相,但並沒有官方記載。明確記載身有殘疾的,是另一位皇子,他就是皇七子胤祐。
1、無寵庶妃
胤祐生於康熙十九年七月二十日,母親是成妃戴佳氏。
戴佳氏原本是內務府的一名包衣女子,經選秀成為一名宮女,後來得到康熙寵幸成為庶妃。
雖然戴佳氏是內務府的包衣奴才,但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家族,戴佳氏的祖上隨清軍到處征戰,在征討察哈爾部、擊敗洪承疇、李自成等戰役中立下了軍功,由此獲得騎都尉的世職。康熙年間,戴佳氏家族中有一位名叫噶魯的,曾任內務府總管,深受康熙信任,康熙甚至還將年幼的皇長子胤禔養於噶魯家中。
據《八旗通志》記載,戴佳氏在康熙十九年生下皇七子胤祐後,其母家被拔出包衣,抬入滿洲鑲黃旗。後來,戴佳氏一族門第逐漸提升,有一位叫那蘇圖的,在乾隆年間歷任各省總督,官至兵部尚書,他的女兒被乾隆納入後宮,便是忻貴妃。
按照輩分,忻貴妃是成妃戴佳氏的堂曾侄孫女。
雖然戴佳氏家境並不差,但她似乎並不得寵,即使生下皇七子胤祐,都只是一名庶妃,一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冊封為成妃。
2、統領鑲黃旗大營
據說,皇七子胤祐生來就有殘疾,腿腳不太好,或許是這個緣故,康熙曾一度考慮過將胤祐過繼給叔叔純靖親王隆禧為嗣,所以宮內每年每月的祭神都每月胤祐的名字。
當時,康熙的兒子一般稱為某宮阿哥或某所阿哥,胤祐則被直接稱為七阿哥,或許胤祐並不是在宮中養大,而是交由某位大臣養大的。
不過,或許是胤祐自己爭氣,從小就刻苦努力,知道上進,雖然腿腳不太好,但卻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優秀的皇子。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第二次征討準噶爾,年僅16歲的胤祐奉命統領鑲黃旗大營,我們都知道,鑲黃旗是上三旗之首,歷來由皇帝親領,康熙將此旗交給胤祐統領,足見對這個兒子的器重與信任。
兩年後,康熙對兒子們進行分封,18歲的胤祐與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八子胤禩一起被封為貝勒。
雖然備受父親器重,手中握有大權,但胤祐並非爭權奪利之人,儘管他的兄弟們為儲位爭得你死我活,但胤祐始終都置身事外。
當然,胤祐的不爭是有原因的。
一者,雖然胤祐的母族戴佳氏備受康熙信任與器重,但他的母親成妃卻不得康熙寵愛,與四妃相比,差得太多了。
二者,胤祐生來腿部有疾,試問一個瘸子,怎能爭奪儲位,又如何坐上那張龍椅。
3、刻碑記功
當然,康熙的兒子們即使奪嫡,也並不都是衝著皇位去的,有的只是起到輔助作用,但即便如此,皇七子胤祐也沒有過多參與,至少他肯定不是皇太子黨或皇八子黨的,至於胤祐是否私下與皇四子胤禛(雍正)關係密切,這我們就不知了。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在復立太子胤礽的同時,又對兒子進行了分封,胤祐被晉封為多羅淳郡王,成為除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與皇五子胤祺三位皇子外,爵位最高的一個。
這次分封,被封為郡王的還有皇十子胤誐,而前期非常得寵的皇八子胤禩,似乎在廢太子中頗受打擊,以致於沒有再次得到晉封,依然是貝勒。
康熙五十七年,正藍旗都統延信奉命出征,康熙便命胤祐署理正藍三旗事務,受命以來,胤祐恪盡職守,以致頹風靡習漸至改變,可見,在能力方面,胤祐並不比其他兄弟差。
雍正繼位後,他的好多兄弟都被清算打壓,胤祐卻沒有受到波及,非但如此,雍正還將其晉封為和碩淳親王。
雍正八年四月初二,胤祐病逝於淳親王府,享年51歲,雍正下令為胤祐刻碑記功,評價其“敬謹小心,安分守己”。短短的八個字,就能概括出這位皇子的性格,正是這種性格,使得胤祐得以善終。
子辰說:
在康熙眾多兒子中,胤祐是排行比較靠前的一個,但他並沒有因為父親康熙對自己的器重,而參與奪嫡,反而是小心謹慎,安分守己,正是這個緣故,雍正繼位後才沒有整治這個弟弟,反而是以禮相待。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安分守己,小心謹慎,這對自己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看看康熙其他那些參與奪嫡的兒子,爭權奪利,不甘人下,或是革爵,或是幽禁,有些甚至丟掉了性命。相比之下,還是胤祺、胤祐、胤祹這些淡泊名利的皇子,結局要好得多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聖祖實錄》《清世宗實錄》《八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