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遼縣安石鎮境內,有一條由北向南流淌的小河,叫“登杆河”。登杆河北起金州鄉“金滿水庫”,南至壽山鎮所在地“熱鬧街”後,注入東遼河。要問這條小河為什麼叫登杆河,這裡有一段故事。據當地老年人講,早年這條小河只有幾尺寬,雖然河水不大但河水比較深,人一步還跨不過去。當年在這條小河的兩岸,長得淨是一些小柳樹。那時人們過這條小河,就在河邊上砍一棵小樹搪在河上,用腳踩著小樹杆,向前一使勁,用手拽住河對面河岸上的小樹枝,一步就能跨過去,所以就給這條小河起名叫登杆河了。
據這些老年人講,別看燈杆河不大,也不出名,可是它過去還和北京皇宮有關係呢。說過去清朝皇帝到“盛京圍場”來出遊打獵時,從這裡帶回去一種蔥,栽在花盆裡放在宮廷做擺設。這種蔥長得青綠青綠的,非常好看,可必須得澆燈杆河的水才行。一澆上別的水,它就不長,就乾巴。一澆上燈杆河的水,就長得青青綠綠的,非常新鮮。後來宮廷瞭解到,在全國只有這裡有這種蔥,必須得澆登杆河的水它才能長。為此,朝廷每年都派車馬到登杆河裡來拉水,回去澆那些供欣賞的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