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659—744)少時就以詩文知名,三十六歲中狀元, 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歷任禮部侍郎、秘書 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因其詩豪放曠達,人稱“詩狂”;善草隸書法,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杜甫曾寫過一首詩,名為《飲中八仙歌》,介紹盛唐時代的八個著名酒客。其中,除了著名詩人李白和著名書法家張旭之 外,其他幾位的酒量也都非同尋常:汝陽王李璡是唐玄宗的侄 子,他飲酒三鬥之後才上朝拜見天子,在路上看到酒車就會流口水,還想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去,因為他聽說那裡“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李適之擔任過左丞相,其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崔宗之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 切,旁若無人;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蘇晉長期齋戒又嗜飲,經常醉酒,而且“醉中往往愛逃禪”。焦遂喝酒五斗後方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
賀知章就是杜甫描述的“飲中八仙”之首,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像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矇矓,眼花繚亂,不慎跌進井裡竟在井裡熟睡不醒;而且他是“八仙”中資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個。
742年,四十多歲的李白來到京城長安。他在長安沒有一個朋友,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裡。一天,他在紫極宮碰見了八十多歲的賀知章。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欣賞,這次偶然相逢,就親切地攀談起來。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詩看,當他讀完《蜀道難》時,驚訝地對李白說:“看來,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詩仙呀!”
黃昏時分,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兩人都能喝酒,直到微醉時才告別。後來,賀知章向皇帝推薦李白,皇帝已久聞李白大名,於是就任命李白為翰林待詔。
賀知章在八十六歲時得了一場大病,死裡逃生之後,上表奏明唐玄宗,請求恩准他回鄉當道士。唐玄宗一直對他非常敬重, 於是准許了他的請求,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他餞行,還親自寫詩為他送行。臨行前,唐玄宗問賀知章還有什麼要求,賀知章說:“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玄宗說:“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賀知章拜謝受命。時間長了,賀知章不覺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賀知章為什麼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也許是因為大家都喜歡他,上至唐玄宗,下至老百姓,都捨不得他離開;也許是因為他是無酒不歡的老酒客,而京城裡有他親密無間的酒友。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催生了賀知章告老還鄉的念頭;另有一個小小的偶遇,讓篤通道教的賀知章堅定地走上了回鄉之路。民間是這樣傳說的:賀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對門有一個小板門,經常看見一個老人騎著驢在那兒出入。過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臉色衣服像原來一樣,沒有變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屬。詢問巷中的鄰里,都說他是西市賣穿錢繩索的王老,再沒有別的職業。經觀察,賀知章看出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賀知章經常在空閒日子到王老那裡去,知道了他只有一個使喚童子。隨著二人往來逐漸增多,談論的話題也逐漸多了起來,賀知章在言談中知道了老人善於修道煉丹之術。賀知章平素尊通道教,所以願意拜老人為師。後來賀知章拿出來一顆明珠,說是自己在家鄉時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獻給老人,請求老人給他講授道法。老人接過之後就把明珠交給童子,讓他買燒餅來,童子用明珠換來三十多個燒餅,並請賀知章吃。寶珠是特意送給老人 的,可老人卻如此輕用,賀知章心裡很不愉快。老人察覺到他的心思,說:“道術可以心得,哪裡是在於力爭呢?慳惜之心不停止,道術沒有理由成功。應當到深山窮谷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探索尋取它,不是市朝所能傳授的。”賀知章聽了頗有心得, 領悟了老人的意思,拜過老人就離開了。過了幾天,老人不見 了。
賀知章於是請求辭官,返回故鄉杭州蕭山,此時距他離開家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
人生易老,世事滄桑,他心中有無限感慨: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髮卻已斑白。家鄉的兒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位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我離別家鄉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回家後才感覺到家鄉的人事變遷實在是太大了。只有門前那鏡湖的碧水,在春風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還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樣。
一時之間,多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湧上心頭。於是,老酒客賀知章寫下了《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兩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感情自然真摯,充滿生活情趣,還有一種落葉歸根後的快樂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