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籌筆驛》曰: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為主人分擔興漢之憂,時勢順利時彷彿天地都齊心協力,大運一去即使英雄也難以指揮自由。而這兩句說的其實是一個國運的問題。讓瞭解易經、研究易經的人明白萬事萬物皆有規律,那麼易經真的能預測未來嗎?
給大家舉個通俗的例子,《易經》有句話:“履霜,堅冰至。”意為:秋天之後是冬季,當我們踩到寒霜之後,就意味著冬天要到了,透過對細微事物的觀察,根據發展規律推斷出將來的發展方向,這其實就是《易經》對未來預測的底層邏輯。明白這個邏輯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易經對未來的預測並非那麼神秘。易經揭示的是萬事萬物運作的規律以及互相之間的關聯。只要掌握了規律,你就掌握了未來。
易經讓大家透過符號系統來描述抽象狀態的變化規律、變化特點,從變化中得出接下來的變化可能,並從這些可能中找出最大機率的事件,它也正對應出宇宙的變化。世界的規律是存在的;預測出來的規律,只是表達了一件事情最有可能的走勢。儘管如此,預測也非常有價值。在具體決策中,至少你能瞭解你所在的真實處境。預測是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去反饋事件目前的狀態,以及未來最有可能的趨勢和指導人現實中的決策。
《易經》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套完整圓滿的哲學體系,裡面的智慧包羅永珍,博大精深,如果你能讀懂它,它將成為相伴你一生的良師益友,在你彷徨或者迷茫的時候,它能為你的人生路途指引正確的方向。
很多人說:“為什麼學習易學,學習易學有什麼用?”,拋開命理運程、風水衰旺不談,光站在現實的角度上,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承載中國五千年曆史底蘊,六十四卦圖則包羅世間永珍,因此在生活中、事業中、學習中,遇到生活種種疑難雜症,都可用易學知識解決,讓追求的物質與內在的精神達到平衡,就如易學所言:天地定位,人在易中行。